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夸父追日》教学中的以学定教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夸父追日》教学中的以学定教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教什么?该怎么教?许多语文教师都在这两个问题上感到困惑。许多教师备课,完全依据参考书依瓢画葫芦,所谓的教学,俨然成为从备课本到课堂的一次“复制”。而这种教学“复制”,仅仅完成了“教学”环节中的“教”,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重心、方法和策略。“学情”,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素养,更包括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特定年龄下学生特殊的关注兴趣点。而“定教”,就是在了解学生的教学起点之后,明确教学重心,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具体实现以学定教呢?笔者以《夸父追日》为例尝试阐述。

知己知彼,以学情定教

了解学情,准确掌握学生具体学情,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在《夸父追日》教学之前,笔者对学生进行学情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大问题,且每个问题各有侧重。

系列问题一 ①夸父追日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②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③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而且故事内容难度较低,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解答与课文内容相关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了解学生阅读的整体水平。

系列问题二 ①你怎么看夸父?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关于价值观的判断,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获悉学生对故事深层内涵的理解是否准确,由此判断在之后的教学中是否需要进行价值观的引导。②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写下来。教学并非是阅读的终止,而应该是新阅读及新思考的开始。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不仅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有助于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反馈更让笔者有了除却答案之外的收获:第一,学生思维与成人不同。教师作为成年人,固有思维注定从阅读一开始就对文本进行了价值认定,且易坚定不容争辩。而事实上,依然稚嫩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关注的点会更为丰富、更为分散,一些成人认为司空见惯的反而成为了学生争相关注的问题,而恰恰是教师的“以为”,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反馈中发现有不少是贴近他们年龄特点的奇思妙想,更有许多真实而幼稚的想法。如《夸父追日》,学生反馈的问题主要有:夸父为什么不喜欢黑夜,喜欢光明?太阳不是在太空中吗,怎么可能追得到?为什么夸父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

学生在其理解、思考之后,在自觉地结合了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同时,也在集中关注文本,从文本中寻找问题。这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学生渴望得到解答的、学习的兴趣点,经过梳理,选择出教师授课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第二,学生的问题需要梳理归类。与“以案定教”“以师定教”不同,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异常强烈,面对学生如洪水般袭来的问题时,在感到欣喜异常的同时,也要冷静地对学生问题进行梳理,对问题进行归类。一些学生的问题脱离了文本,可以利用班队课等形式进行解决;一些问题比较个别、特殊,是否可以在其他场合进行单独指导;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可以作为文本学习的延续,在课文学习之后进行拓展……

通过问题的梳理和归类,可以使教师对教学重点把握更为准确,也对接下来文本教学的展开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同时,梳理和归类,更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尊重。

反客为主,形成问题意识

掌握了学情,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笔者认为就是着力打造学生语用的环境、学生未知及渴望学习的部分,提升学生已知的部分。对学生预习作业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之后,学生的思维脉络便已经逐渐明晰了。针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释惑,激发更多探索欲望 展示了梳理和归类之后的问题,将学生重新引入文本,引导他们认真阅读,从文本中寻找和发现。“这些问题呀,其实在故事的语言里可以找到答案,需要我们边读边体会,还要前后联系起来。”教师的语言,一方面是引导,一方面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问题是推动文本教学深入的动力,带着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同龄人提出的疑惑,语文阅读、语文学习就有更多快乐的因素。当学习成为一种快乐,那语文教学就成功了。

解疑,带着问题换位思考 对于一些需要理解和感受的问题,将话语权交给学生。“为什么第二天夸父的身子会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会变成一片桃林呢?这个问题呀,咱们需要问问夸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假如你是夸父,你怎么想?”

带着问题,读文本、品文字,会让阅读成功打上个性的烙印,当学生的回答带着更多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就又成功了一些。

抛砖引玉,学以致用

在研读文本,答疑解惑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学习要求灵活地穿插语用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语文运用的训练。

根据年龄特点制定训练点 《夸父追日》的故事,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知故事的情节。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课文大意的理解是有要求的,2013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阅读有如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因而,笔者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串联预习作用中的几个问题,创设了一句话复述故事的训练。“夸父追日的原因是什么?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夸父有没有实现目的?为什么?结果怎么样?请你们用三、四句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老师给你们几个连接词:因为( )为了( )可是( )最后”。语文能力,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逐步提高。

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侧重 《夸父追日》是个故事,在设定本课的朗读训练目标时,笔者定位在读出故事的味道。什么是故事的味道?许多学生很疑惑,笔者以范读加以引导,水到渠成。文本不同,语用训练的侧重不同,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对语用训练点进行有侧重点的选择和设计。

多元解读,引领价值取向

鼓励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阅读中打开更宽阔的视野。面对年幼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多挖掘一些文本中蕴含着的正面的、积极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夸父追日》一文的教学中,针对“大家怎么看夸父?”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赞扬――追求光明是他的梦想,他为梦想而战!(周云飞);夸父想法大胆,他知道太阳很热很热,还想把太阳固定在天山!(胡泉宇);夸父敢想敢做,因为他想抓住太阳,就努力去做 !(吴雅琪);我觉得夸父是个牺牲自我的人,因为他为了抓住太阳,牺牲了自己(王婷钰 )。也有的持不同意见――我觉得夸父太自私了,因为如果有些人不喜欢光明,那么那些人一定会很难过的。(雅丹);夸父很笨,因为太阳是永远抓不到的。(卢雨欣);我觉得夸父很傻,太阳是不能一直这样照着大地的。(程熠佳)

面对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这样引导:观点基本分成两类:一部分同学对夸父是欣赏、敬佩的;另一部分同学对夸父是否定、怀疑的。下面请双方思考一下:我们到底应该欣赏佩服夸父还是怀疑嘲笑夸父?为什么?想一想,再回答。

不同见解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抓住此刻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文本升华到精神,水到渠成。当小结“梦想是可贵的,人要为自己的梦想去追求、不放弃!”出示的时候,学生眼中充满了坚定与赞同。

带着问题走入文本,带着新思考走出文本,不仅解决了学生想学的内容,同样使学生有了更多思考,渴望进一步学习。笔者认为,这才是以学定教带来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西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