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成性早熟儿童与吃有关 专家揪出“催熟食品”黑名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成性早熟儿童与吃有关 专家揪出“催熟食品”黑名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热点回顾】

圣元乳粉被疑致儿童性早熟

据媒体报道,武汉三名婴儿出现“性早熟”症状,家长怀疑是喝圣元乳粉导致。在随后几日里,在其他地区也发现多起疑似病例。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

卫生部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处理该事件。此后,卫生部也直接介入这一事件的调查,并成立9人专家组。之后,卫生部通报检测结果,圣元乳,粉激素含量未见异常,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名词解释】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表现为,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10岁前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即发育,、腋毛出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

性早熟除了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外,最大的危害便是骨骼发育提早闭合,让孩子长不高。因真性性早熟绝大多数是由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原因复杂,发病率较低。所以,本期分析的均是外源性激素引起的假性性早熟。

【门诊故事】

避孕药当“糖”吃,4岁女孩提前发育

家住江北观音桥的晓晓(化名)才4岁就开始发育、来了月经,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检查。发现晓晓已经发育到了第3期,相当于正常情况下的12岁左右的少女了。根据各项体征及化验检查,其主治医生雷培芸教授怀疑孩子可能是误食了避孕药。孩子怎么会吃避孕药呢?

“那个粉红色的‘糖’,好看又甜,我跟姐姐就偷吃了几颗。”原来晓晓和弟弟君君在家误吃了妈妈放在床头柜里的避孕药。雷培芸教授称,家长随意乱放避孕药,药片颜色好看又带有甜味像糖果,很容易让孩子误食。这样的个案看上去不可思议,但是却非常普遍,仅上个月就有5个。

爱喝豆浆的玲玲6岁就来例假

玲玲(化名)今年只有6岁,但身高已经1.26米,也开始发育得鼓鼓的。

母亲谭女士说,玲玲从小就喜欢喝豆浆,家人也认为豆浆营养丰富从不制止。因此,从小玲玲的饮料便是豆浆,连白开水都很少喝。可前段时间,谭女士带她去奥体上游泳课时,才发现她跟同龄孩子比起来,差别太大了。谭女士说,而且还发现玲玲的内裤上有少量的血迹。“医生叫我们先去查了骨龄,结果玲玲的骨龄居然已经到了8岁。”6岁女孩正常的骨龄是7岁。后来经过其他综合检查,被诊断为性早熟。医生解释称,因为大豆所富含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大量过度食用可能会扰乱儿童的内分泌水平。

【调查】

性早熟儿童每年增20%

像晓晓这样的孩子,在儿童医院性早熟门诊内还有很多。一直从事儿童性早熟研究的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熊丰教授自出差一周后,积压了特别多的病人,一直到下午五点,她的门诊外仍有30多个患儿候诊。熊丰教授表示,近年来,性早熟门诊接待儿童的数量约占据了内分泌科患儿总数的四分之一,年龄也越来越小,最小的仅有9个月,且女孩多于男孩,尤其是七八岁的女孩。

据熊丰教授介绍,内分泌科门诊自暑期以来天天人满为患,一方面暑期放假,父母有时间带小孩到医院看病;另一方面,夏天经常给小孩洗澡,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发育状况。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雷培芸教授也表示,性早熟儿童近几年递增速度明显,2001年该院接诊1100名;2002年接诊1300名;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1650名,每年的增幅达到了20%。而人多的时候,每天要接诊100名儿童,其中,女性患儿超过60%。

六成性早熟患儿是吃出来的

除了重庆之外,广州、上海、青岛等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性早熟的患病率越高。

据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对数千例儿童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由10年前的0.5%上升至1.3%,上海则约有3万个性早熟患儿,而在青岛,据青岛市儿童医院统计显示,青岛性早熟患儿更是在10年时间当中增长了6倍。而据全国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在治疗的性早熟孩子中,六成以上是吃出来的,受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只占到四成,而非特异性病因(不明原因)的真性性早熟数量相当小。

催熟食品”有七大类鸡腿鸭脖要少吃

既然性早熟儿童如此之多,而且又多是吃出来的,那么究竟哪些食品是导致性早熟的“高危”因素?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副主任廖伟表示,这些“催熟食品”要么妈妈们认为营养高,要么就是孩子爱吃的食物,因此导致过多食入后,其富含的性激素影响了儿童正常的激素分泌。以下便是他开出的“催熟食品黑名单”,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给孩子过度食用。

1.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成熟的。这些催熟剂、膨大剂等激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生长和早熟。但经常食用激素、催熟剂含量较高的反季节水果,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患性早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2.鸡腿、鸭脖等禽肉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用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孩子们爱吃的鸡腿、鸡翅等都可能残留着部分“催熟剂”,而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尤为集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也是“被催熟”的高危行为。

3.膨化、油炸等快餐食品

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儿童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4.人工饲养的虾蟹等海产品

海产中的鱼、虾、螃蟹大多也是饲养的,在养殖中同样喂养了一些激素含量高的催熟剂;此外,大闸蟹、鱼子等海产品本身不受污染,都相对富含动植物激素,偶尔食用即可,一定不要让孩子多吃。

5.牛初乳、蜂蜜、豆浆类食品

这类食品是本身含有动植物性激素。如牛初乳即是刚生完牛宝宝的牛妈妈头一周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极高;蜂蜜类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花粉等都含有植物性激素;而豆浆、蛋白粉等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也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如果儿童长期大量摄入,容易出现性早熟。

6.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中药补品

“各种补品也是诱发孩子性早熟的元凶。”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中医认为,性早熟是“阴虚阳亢”的一种表现,而补品多数能助阳气,可能出现或加剧“阴虚阳亢”的症状。

7.声称能使孩子“更高更壮”的儿童口服液

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厘米。

【预防支招】

定期给孩子查骨龄可提早预防性早熟

在儿童医院性早熟门诊和新桥医院儿科门诊,许多前来就诊的父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及早地发现孩子身体上的变化。对此,廖伟表示,孩子是否早熟,最简单的辨别方法,便是洗澡或游泳时多观察孩子身体的发育,并定期给孩子查骨龄。

洗澡时重点观察孩子的或

廖伟指出,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的体征,不仅可以及早发现异常,还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起病时间,这点对治疗很有参考意义。例如1岁就开始的增大多数是单纯性发育,跟五六岁的发育或增粗变长的病因可能是不一样。家长平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

月经早“报到”:现在女孩子月经初潮一般是在十一二岁左右,但若在八九岁之前月经就提早出现,即可判断为早熟。

早“现形”:廖伟提醒说,这要跟孩子的肥胖相区别,有些胖孩子胸前本来就肉乎乎、松垮垮的,家长又误认为是早发育,其实只要胸口没摸到硬结都不算。

早发育:一般11岁之前的男孩子的大小跟鹌鹁蛋差不多,如果大似鸽子蛋或小鸡蛋,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

身高太突出:如果孩子的个头在同龄的小朋友别突出,甚至要比同龄孩子平均高出半个头到一个头的,家长可别以为是发育得好太过自豪。尤其是女孩子在9岁之前、男孩子在11岁之前如果突然出现“疯长”的迹象,半年到一年内身高增速比往常每年的平均增速高出许多,这表示孩子的生长高峰提前到来,也是早熟的表现之一。

定期给孩子查骨龄

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现象,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性激素可使骨骼过早闭合而导致身材矮小,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廖伟指出,其实很多假性性早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要的就是少吃以上“黑名单”内的激素类食物,其次便是定期给孩子查骨龄。

廖伟指出,孩子骨龄是临床主要的筛查标准。如果查出来的骨龄比实际年龄早两岁以上,性早熟的可能性就很大。他建议,在孩子3岁左右先查一次骨龄,以明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是超前还是滞后;而3~6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相对稳定期,无明显异常可以不查,但6岁以上最好每年查一次,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有提前发育的苗头,则应半年查一次,再据此进行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