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成分输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成分输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各种成分比重不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浓缩后,根据病情需要输给病人,通常包括红细胞制剂、白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以及血浆和凝血因子等五大类20余品种。

成分输血不仅做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个医疗单位输血技术水平的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成分输血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国外,在输血事业先进的国家。成分输血已达到临床输血量的95%~98%,这是国际上输血新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成分输血的诞生和发展是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结果,特别是和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①血液是由很多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成分组成。如红细胞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和对体内外来的细菌具有杀伤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的作用。血浆中含有上百种分别具有增加血容量及免疫抗体。并具有止血和抗感染等作用的蛋白质,这些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血液成分的本身,就构成了开展成分输血的先决条件。②由于血液的生理、血液的保存技术和血液免疫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输血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众多的临床医生根据多年输血实践,发现输用全血常常给病人带来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免疫反应等。这些不良反应并非由于病人所需用的血液成分引起而是可能由于输注的全血中病人不需要的其他血液成分引起。特别是随着血液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血液中各种细胞和蛋白质都具有多种型别,并具有抗原性,输血时,血液中每一种具有抗原性的物质都可能对受血者进行免疫,使之产生免疫反应。因此,学者们提出输用全血是不合理的,成分输血是输血发展的客观要求。③一些新兴输血器具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血液成份的分离技术不断提高,从而为成份输血的不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朔料血袋的应用,对输血事业的前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朔料联袋的诞生,减少和避免了细菌污染的危险,操作也极为简便,为大批量制备血液成分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的发展,保证了血液成分分离质量。有力推动成份输血的开展。特别是196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血细胞分离机,经过改进后,使血液成份的分离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用这种机器还可将病人血液中所产生的某种有害物质分离出去,已达到置换治疗目的。

成份输血的优点:①有效成分纯度高,疗效好,每种血液成分制剂都经过浓缩提纯,所以输用时容量虽少,但疗效高。②输用安全,副作用小,由于成分制剂的有效成分浓度高,人体不需要的成分相对减少,可避免或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③可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节约用血一血多用。体现了血液的综合利用,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④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和运输。ACD全血在4℃一般只能保存21天,CPDA全血保存35天,血液中的一些有形成分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离体6小时后逐渐要失去活性,而分离的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绝大多数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可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⑤价格便宜。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总之,通过多年的努力,血液成分的单采和置换技术已做为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异军突起,发展很快,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份输血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直接用于治疗某些疑难疾病。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医疗手段,成份输血将以全新的方式冲击着多年以来输血只输全血的陈旧观念。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一系列血液成分作用的了解,使血液成分使用更趋向合理、有效、安全和节约。

形形的焦虑障碍

一名26岁的女教师,自感人生太痛苦。原因是她初中二年级时喜欢上了教数学课的男老师。从此,她认为自己不是好女孩儿,上课不敢注视老师,担心自己的目光中流露出对老师的好感。后来,她逐渐担心老师和同学们都发现了她内心的秘密,还感到看其他异性时的目光也不自然。大学毕业后她留校当老师,讲课时目光总斜视某些男生,于是上课便低着头讲。她无法正常教学,并回避社交活动,后因羞于见人,只好长期病休在家。

很多人曾有过在社交和公共场合害羞、焦虑的体验。如果这种感觉非常强烈,而且对社交场合产生过分、不合理的恐惧,并为此痛苦,则很可能是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这位女教师就是这样的病例。

一位24岁的男性,从农村进城当了工人,总感到低人一等,处处小心,害怕做错事。一次登山时他感觉心慌,回到家中心跳仍很快。他担心自己患了心脏病,反复去医院检查并未发现异常。取血化验时他又担心被传染上艾滋病、肝炎,担心染病后失去工作、被妻子嫌弃。为此,他表现得坐立不安,心烦易怒。

这名患者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人控制不住地担忧,总有不祥的预感。他们担忧和思考的对象及内容主要是本人和家人的健康、安全、事业、人际关系等,并由此引起躯体的不适感。他们对声响、光过敏,食欲、改变,出现睡眠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一名18岁的女大学生,两个月前父亲因心口痛住院,确诊为心脏官能症。患者为此紧张,担心。一天晚上看书时,她突然出现心脏重击感,好像心脏要从嘴里跳出来,并且心慌、喉头堵塞、出汗,有强烈的恐惧、濒死感。到医院就诊后,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症状持续约50分钟后自行缓解。此后一个月又发作了3次。患者害怕再次发作,主动回避一些活动,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

这是一种急性发作性焦虑,也称惊恐障碍。它是以突然出现的多种明显的身体症状及强烈的焦虑或恐惧体验为主要表现,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

焦虑障碍是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每位患者的焦虑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体验也非常个体化,但焦虑会在生理、行为和心理三个层面对人产生影响。因此,克服焦虑应采取综合的方法,处理好生理、行为、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问题。(许克勤 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