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育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育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针对目前“千校一面”、教师职业倦怠、学生被动发展现象严重的时代命题,德清县高级中学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建立起了新型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自主选课、走班学习、学分考核等制度。“德高为首,能力见长”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把学生培养成“品德好、能力强、有个性”的育人目标更加明确,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已被浙江省教育厅列入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创建之列,在建立新型课程体系、转变育人模式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学校的鲜明特色:品德好、能力强、有个性

为了切实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德清县高级中学根据18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德高为首,能力见长”的办学理念,把“品德好,能力强,有个性”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认真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课程建设规划,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了具有德高特色的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

长期以来,德清县高级中学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把德育放在首位,把道德修养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把参观县公民道德馆、聆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参加校园服务队、评比道德标兵、法制诚信教育、尊老爱幼、爱心捐助、体验家务劳动等作为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选修课程。在高中入学时开展毕业生向新生传递道德接力棒活动,届届相传,发扬光大。由于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四德”教育,学校于200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12年已被规划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并被评为德清县十佳“金牌”文明单位。2012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上午9点的“新闻直播间”和晚上的“新闻联播”中对德高重视道德教育的做法作了专题报道,《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二)始终把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为了克服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多年来,德清县高级中学始终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改变学习方式、评价机制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学生管理、社团管理、师生评价等方面全面推行学生民主自治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通过积极倡导主动参与、勤于探索、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学科拓展和应用、科学兴趣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各种社团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开设体育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学生社团类的课程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学有所长。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在评比“三好学生”的同时,开展评比文明、管理、艺术、体育、写作等10方面的特长生活动。2007年,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和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确定为“适合学生发展学校”实验学校。在保持优质高考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学月刊・中学版》第1期以《实施有效教学 提升办学质量》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2012年6月27日,《湖州日报》以《德高群策群力打造高考高分群体》为题作了报道。在学生的个性培养方面成效显著:2003届我校学生王中元获浙江省广电类高考第一名;2008届我校学生张晗获浙江省艺兼理第一名;2006届我校学生顾欣桐在导演专业招生面试中获全国第二名,被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录取;2007届我校学生潘之辰发现了20多颗小行星,现被录取为国家天文台研究生;2009届我校学生丁硕毅被清华大学认定为书法特长生浙江省第一名;近年来已有王何霄汉等10多名学生被中国美院录取;校篮球队、健美操队在省级比赛中名列前茅。

二、课程改革:多样化、选择性、走班制

为了真正落实“多样化、选择性、走班制”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总体要求,德清县高级中学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体系,在课程选择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今后的人生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在教学形式上坚持“走班制”,采取讨论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新的学习方式。高中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展开。

(一)根据培养目标认真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中,德清县高级中学根据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品德好、能力强、有个性”的培养目标,精心制订了《德清县高级中学课程建设规划》和《选修课建设开发方案》,认真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并多次邀请了省、市、县有关教育专家进行指导和论证。

(二)建立起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共计划开设113门选修课,其中国家课程27门、校内课程77门、校外课程9门。按课程类别分为知识拓展类52门、职业技能类17门、兴趣特长类20门、社会实践类(道德修养课程)24门。按专业倾向分为社会经济类30门、理工类40门、教育类25门、农业医药类25门、人文艺术类52门。确保有足够数量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自己要学的选修课程。

(三)成立学生指导中心,让学生学会选择

强调“把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是这次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为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学校在2012年秋季设置了一个“学生指导中心”的处室机构,由两名特级教师、一名处室主任、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四名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学生进行如何制订人生职业规划、如何根据专业发展倾向选课,以及高考升学、交往沟通、学习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并负责选修课的学分认定工作。高一年级新生要在班主任指导下,认真制订人生职业规划,明确自己今后的人生职业发展目标,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并明确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为了做好学生自主选课这项工作,学生指导中心为学生详细提供了一本《选课指导手册》,内容有课程设置说明、选课指导意见、课程培养目标、18个课时的课程内容、选课基本程序、学分考核计算办法等,确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和个性特长来选择自己要学的选修课程。

(四)实行走班制,改变学习形式

从2012年秋季起,德清县高级中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了“高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班级学生数从50多人减为40人。人数的减少为学生选课走班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高一年级开设的27门选修课已全部实行“走班制”。为了便于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学校在教学区每层楼的大厅设置了设计新颖、便于查阅资料、便于分组讨论、功能多样的“开放式书吧”。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统一的学习课程,也改变了教学的模式和学习的方式,教学的课堂从专一的教室搬到了实践基地、专业化教室、“开放式书吧”,教学的模式由灌输式转变为探究式、讨论式、自主式,学习方式由被动吸收转变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等。

三、教育教学实践:搞合作、大投入、强管理

为了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争创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德清县高级中学一是加强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开发选修课;二是加大投入,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加强管理,为确保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搞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发课程

德清县高级中学在发动本校教师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途径积极与省内高校、兄弟学校、企业单位合作联合开发选修课程。一是利用省内高校资源开发选修课,学校与民进浙江大学支委结对共建,在学校设立了支教教学点,开设了“科学研究”和“人文素养”两门高端讲座课程。浙大外国语学院的两位老师来校开设了“世界博览(英语版)”。学校与浙江明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开设了“新概念英语”和“剑桥国际英语教程”两门选修课程。二是与县内的兄弟学校职业中专、德清一中联合开发了职业类和知识拓展类的课程。三是与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共建了“劳动与研究”实践基地。

(二)大投入,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物质保障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改变的需要,目前,学校已经投入180万元建设了物理、文学等四个专业化教室及辅助设施,投入于170多万元改造校园环境,建设五个“开放式书吧”和“梅、兰、竹、菊”四园,已规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学生活动中心和数字化校园,并计划于2014年进行校园整体改造与升级。

(三)强管理,抓好选修课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为了切实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在选修课的考核、评价、管理方面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教学处组织人员对每天开设的选修课是否授课进行了实地检查;二是每学期授课教师的18个授课笔记统一上交存档;三是抓好学生的考核和学分认定,及时登记存档;四是选修课的课时津贴与必修课相同待遇;五是选修课的教学成绩作为教师晋职评优的依据之一,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