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驴友同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途中,一步一个脚印的重叠,最终叠出一条条深厚的友谊之路。旅途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养心,养性,更能养情。
城市的画面看久了,你或许有几分厌倦,林立的大厦,嘈杂的声音,扑面的灰尘……
于是,驴友的生活总是给人带来几分神秘的向往——足迹总是留在在深山里,在森林中,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他们与大自然面对面亲切交流,与大自然耳鬓厮磨、亲密无间。
4月21日,我与一伙驴友体会了一回为期两天的绿色之旅,到镇宁附近的一片森林中徒步,搭帐篷,过夜,身边被负氧离子包围,感受生命回归大自然的快乐。这伙驴友在旅途中还伸出援助之手,给附近那些农村里贫穷的孩子送去爱心。
绿色之旅的魅力
但凡驴友之旅,总是网上相约而行,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相逢一笑,便成为朋友。去之前,我一无所知,只听一个朋友介绍就去了。旅途中我才知道,这些驴友都来自于一个叫“老友记户外俱乐部”的QQ群,现有200多人,2007年就开始活动了。
他们很亲切很友善,我认识了菜菜、得闲、傻鱼、小白、天亮、天黑、萱草、老宝贝、七彩祥云……看得出总组织者是菜菜,他告诉了我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这一伙一起穿越过的线路有省内的金沙油杉河、雷公坪、斗篷山、清镇大湾洞、高坡鬼架桥、高坡红崖峡谷等几十条线路,省外去过、新疆、海南、四川、云南的一些线路。
菜菜说,有一次他们去梵净山爬山,半路上水没了,他单枪匹马走在后面就舔路边杜鹃花里的水解渴,怎么有一股口水味?但口太渴也顾不了这么多。到了山顶抬头一看,一位驴友淡定地对他说“你还是可以嘛,我已经舔了一道,你还能舔出水来。”他突然觉得一阵恶心,胃里五海翻腾,差点就吐了出来。这个故事至今成为他们的经典笑谈。
虽有艰辛,但驴友的生活更多的是让人沉醉。一路上,这些驴友拿出他们的照片和记录,谈他们行走在山水间的快乐。
他们说,行走在山水间,郁结在心中的种种忧愁,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他们说,行在山水间,能引发许多感慨,每一块岩石,似乎都蕴含着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似乎又在承受着深邃的寂寞。他们说,行走在山水间,每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似乎都是愁肠百结的千古绝唱。我说,山水含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他们以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大千世界。
当夜色降临,我们在依山傍水的平地上搭起了帐篷。菜菜调度,二哥做菜,老宝贝切菜,傻鱼打水,其他人洗菜……3个小时后,开饭啰,十菜一汤,山水间吃饭真香。这里特别要提一下二哥,整个做菜过程中,只见他一个人带着头灯忙个不停,等大家吃完饭后他才吃。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其他驴友对我说,没关系的,二哥就这样,大家吃得香就是他的快乐。
绿色之爱最纯净
在广袤的大地上漫不经心地行走,驴友的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享受山水的快乐。但旅途中淳朴的乡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让他们既感动,又揪心。
菜菜说,一次在一个叫文布南村的地方遇见几个小学生,就随意给了他们一些文具,孩子们高兴得惊叫起来,与城市的孩子相比较,差距真大。这些贫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于是,关爱和帮助孩子的学习成长,成了他们的一份责任。绿色之爱就是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朴素之爱,厚重,纯净。
这是“老友记户外俱乐部” QQ群的一份档案记录:
2010年和2011年两次圣诞节,我们驴友组织了“摆谷六之行”。龙里县龙山镇摆谷六村海拔1500米,属贵州省二类贫困村,是个苗寨。
这里土地干旱贫瘠,人平均土地少,农作物产量低,大部分人家每年都需要购买3个月的粮食才能勉强够吃。摆谷六有150户人家,均为苗族,而150户中,有120户是吃低保的,但低保的补贴均不能解决他们基本的生活,因为资源的缺乏以及土地的贫瘠让有的家庭甚至吃不饱饭,很多都靠吃土豆来度日。而最骇人听闻的是,这里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都在卖血,一个月卖两次,一次一百多块。卖血的山民们,都是翻山越岭走近路,走将近6个小时的路走出去,卖了血再走6个小时的路回到摆谷六。
“老友记户外俱乐部”的成员长途跋涉,走了6个多小时,来到摆谷六小学,为他们带去文具用品和生活物资。
之后,我们在“开阳之行”中,对开阳永温万达小学特别贫困的12个女孩子一对一资助,每个月150元生活补贴,一直到大学。”
……
直到现在,农村贫困学生仍然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这次镇宁之行的主题之一,就是去关注几个贫困的农村学生,向镇宁自治县的牛关小学和城关二小学的学生捐资助学,为他们带去文具和衣物。还有5个驴友将对5名特困生进行一对一资助,每个月给150元生活补贴,一直到大学。
当我们来到城关二小四年级女学生曾选慧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家境使人难过。两间狭小的房间里凌乱不堪,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个廉价的微波炉和电饭煲,一张烂桌子下面是一堆洋芋和白菜,曾选慧说那是她家一星期的菜。看到她的床铺破烂不堪,驴友得闲、傻鱼、小白立即去县城给她买了一张高低床。
家里最醒目的,是曾选慧几姊妹的各种奖状。她的母亲因病逝世,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父亲靠打零工抚养5个儿女,虽然收入不高,但仍坚持供孩子读书。5兄妹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曾选慧曾经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是班长。驴友得闲将对她进行一对一资助。
还有驴友闹钟是个孤儿,今天有了成就之后,现在一对一资助的是吴元思小朋友。
除此之外,“老友记户外俱乐部”还对成绩好的3名学生每学期奖励200元。
这样的爱心帮助,都在默默无语中进行。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华丽的语言。
菜菜说,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能把这份爱心传下去。
绿色之情最厚重
旅途中,驴友结伴而行,各自背负着沉重的行囊。登高临水,倾听大自然的呢喃,脚步声成了他们交流的语言。
旅途中,一步一个脚印的重叠,最终叠出一条条深厚的友谊之路。
旅途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养心,养性,更能养情。
有一次,他们去拉萨,有一个叫小脚丫的驴友发生了高原反应,他无力说话、无力走路、无力做任何事情。就在崩溃边缘,钟哥一直陪着他,4个小时之后,他在两杯葡萄糖水的作用下站了起来……“钟哥,陪我出去走下。”艰难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他终于缓过气来。
有一次,去摆谷六的路上,两位来自福建的驴友阿来和小刘,在分得最多公摊和最多捐助物资的同时,到达营地后又返回去接后面走不动的队员。
有一次,线路要走六七小时,二哥为了给大家做饭,背着几百件文具和炒菜锅、菜板、录音机提前一天到达,给大家做了一顿辣子鸡饭。
太多的“有一次”了,这些说来微不足道的“有一次”,像一场场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让人的心灵得到滋润。
回来的路上,满目苍翠迎面扑来。其实我不知道驴友们的真名是什么,那对我太不重要了,只觉得和这些有情有义的人欣赏春意,绿色的清香更让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