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梳理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四种模式,即:科研项目孵化模式、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模式、专业实践模式和综合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涵;问题;模式

我国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是新形势下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形势凸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2014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是学校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全国各地很多高校在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看,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还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领会还不深、不透。要么把技术含量低、对传统市场“经营―消费”关系进行机械式复制的生存型创业视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要么把创新简单理解为“科技创新”,忽略了思想创新与意识创新,认为创业是管理学科或工科应该做的事,与自己学科无关,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简单地开几门创业课,开展几场创新创业活动或者比赛,与专业教学无关,使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之外。

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我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就业的“救命草”、不是挣钱的“孵化器”,也不是学生价值的“鉴别仪”,其本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计算学生参加了多少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了多少科学研究,从事了多少创新或创业项目,获取了多少创业资金,或以这些指标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参照系。其核心内涵应该是以构建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为指向的现代高等教育模式为目的,引导学校师生不断更新和升华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其新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势不可挡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他预言人类即将进入物联网、合作共享的新经济时代。他对“千禧”一代赞不绝口:“千禧”一代没有“婴儿潮”一代的物质匮乏情结,更习惯在网上团购,更有兴趣参加慕课学习,更乐于共享汽车和分享衣物,更关心环保和生态环境,更期待与遥远的志同道合者协同创新,而不愿炫耀财富,更不迷信权威和广告。这是多么可爱、可造就的新一代啊!里夫金实际上也给高等教育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面对这样可爱、可造就的新一代,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助推他们的成长成才?

总之,我们顺应时代潮流所倡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更加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深刻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高校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促进高校把握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已成为美、日高校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美国有近400所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新创业学课程,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一流研究型大学。日本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必修课,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般认为,教育部于2002年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一行动,标志着正式拉开了我国政府支持创业教育的序幕。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则被认为是第一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2012年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文件。2014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社会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多支持。加强典型引导,用身边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2014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等九部门一起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4〕38号),要求进一步普及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加强创业公共服务。总之,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创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过程,开设的课程初成系列,教学方法日渐完善。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自下而上的特征,经历了由实践摸索到理论总结,最后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引导推动的过程。

整体而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仍然处于“创业期”。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认识不到位,解放思想不够。部分高校教育管理者片面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缺乏有效投入;或者用功利性的思维认识创业教育,而没有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二是理解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够。专业教师主体认为创业教育是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缺少内在动力;或者将简单的创业技能或技巧培训等同于创业教育,而没有把专业教育与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三是落实不到位,模式构建不系统。教育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了多项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红头文件,但是限于现有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束缚,难以具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尚未真正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形成融合教学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另外,政府、高校及社会还未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合力。四是硬件不到位,创业支持不够。与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相比,不论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资金还是创业场地,我国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还比较匮乏。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系统性、重要性,决定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高校四个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协同行动,形成合力。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对象的差异,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划分为聚焦式和发散式两种(见下表)。聚焦式强调对具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专门化的创新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内容呈现高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特征;或者针对具有一定产业化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辅导和创业支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散式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普及式教育,全体学生都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他们都可以从创新创业教育中获益,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类表

模式分类

细分模式

依托的重要条件

聚焦式

科研项目孵化模式

科研项目

导师能力

企业平台

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模式

政府行为支持

金融机构支持

中介机构支持

发散式

专业实践模式

实验室平台

企业平台

模拟平台

竞赛平台

综合模式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自下而上的共同作用

结合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把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体又划分为科研项目孵化模式、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模式、专业实践模式和综合模式四种模式。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属于聚焦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三种和第四种属于发散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论哪种模式,都要解决好创新创业教育的“3W”问题:做什么(What)――目标问题,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怎么做(How)――路径问题,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谁来做(Who)――主体问题,即明确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清单”。

1.科研项目孵化模式

该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通过吸引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增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创业机会。二是“企业的科研项目+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科研项目产业化”。由企业特别是校友企业提出技术需求或项目,在校内外创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项目研发或后续在企业的产业化。比较而言,前者更为侧重创新训练,在研究生或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实践中比较常见;后者更为侧重创业训练,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团队的企业科研项目孵化制。

2.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模式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科技中介和孵化机构等七个创新创业教育细分的利益相关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主体,教师传授学生基本的技能、知识,提供创新创业训练的机会和平台;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银行机构和创投机构主要为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开发价值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融资;中介机构和孵化机构则为创业项目提供工商税收、财务法律以及基本创业辅导和服务;企业为高校搭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科研院所则是高校科研合作的重要力量。

总之,要努力构建以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层,金融机构、科技中介和孵化机构为支撑层,政府为组织层的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联盟基本架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硬件和软件的支撑,形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

3.专业实践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有四种实现形式。一是“引进来”。依托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创新训练类实践平台,从企业中聘请专家作为创业顾问,为学生在校期间围绕专业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支持。学校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拥有专业优势、设备优势、人才优势、项目优势以及和企业的对接优势,在完成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可以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二是“送出去”。与学校周边的企业或与学校建立学生实践合作关系的企业共同建立创业实习类实践平台,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三是“增体验”。通过搭建创业体验类实践平台,采取创办专业模拟公司、搭建专业模拟市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将不同学科的学生打造成一个创业团队,充分利用各自专业特长。四是“打比赛”。通过搭建创业竞赛类实践平台,依托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包括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创青春”的国赛和省赛、行业性质的创业竞赛、校内自行组织的小型竞赛等。

4.综合模式

综合模式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建立涵盖课程培训、师资队伍、创业实践、基地平台、服务体系等在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的是增强创业意识、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课程培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创业心理学、新创企业管理等;二是KAB(Know About Business)课程;三是SYB(Start Your Business)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打造专兼结合的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校外创业导师的实战经验。创业实践通常的做法包括举行创业沙龙、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实训等。基地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仪器设备以及创业工作室等。服务体系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主要通过开发和建立创业服务网站和平台,在线提供创业咨询,建立创业相关数据库,并提供虚拟创业空间等;线下的创业辅导服务包括提供指导手册、政策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工商、税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基本流程和知识等。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内涵是以构建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为指向的现代高等教育模式为目的,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实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转变是前提,制度创新是关键。首先,政府要转变职能,充当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者、推动者及协调者,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出台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其次,企业要努力构建起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机制,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平台。再次,社会要自觉摈弃传统就业及用人观念,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最后,高校要担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角色,自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创业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业型教师队伍。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EB/OL]. 新华网,2014-08-18.

[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 2010.

[3] 教育部办公厅.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 2012.

[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Z]. 2014.

[5] 杨芳. 创新创业教育方法[EB/OL].

. 2014-11-20.

[6] 侯慧君,林光彬.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7] 杰里米・里夫金. 零边际成本社会[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