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明威《一天的等待》主题与人物刻画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明威《一天的等待》主题与人物刻画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等待》讲述的是一个9岁孩子面对死亡所表现出的勇敢风格,展示了海明威的主题――死亡、孤独和勇敢。本文探讨和解析这篇短篇小说围绕“误解”的主题设计与情节发展、精湛的人物刻画艺术:人物之间巧妙的对话设计及充满象征与饱含寓意,强烈对比、文风变异等艺术手法,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关键词:海明威 死亡 勇敢 象征 冰山理论

海明威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死亡、孤独和勇敢是他的主题。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负过伤,在医院里他曾听到医生谈论自己的伤势,想到过死亡,他当时那种恐惧,面对死亡的行为和感受从《一天的等待》中得以体现,在故事中这位面对死亡的“硬汉”是一位年仅9岁的男孩,死亡的阴影自始至终笼罩全篇,海明威借这个孩子赞颂了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勇气,刻画了生动感人的形象,仍折射了海明威那无所不在的死亡观,并使这一主题更具有震撼力。

海明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一天的等待》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故事的大部分是以父子之间的简短对话,巧妙地围绕误解而展开。全文只有1058个词,但文字简约明快,形象生动感人;其中,情景环境反差的描写,风格的变异,象征及对比等手段的巧妙运用则是其在语言方面的突出特色,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一天的等待》的主人公是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因听同学说人发烧到40度就会死亡,所以,当医生说自己体温为102度时,认为自己必将死去,误解是故事发生的缘由。其实,那是华氏102度,只相当于摄氏37度。这样从早晨9点,他就平静地等待死亡来临,甚至竟没有恐惧,用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毅力控制了自己的情感。虽说只是虚惊一场,但它揭示出作者在刻画他的“准则英雄”形象时对死亡和勇敢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小说中父子之间交流的失败和误解是由于他们不同的认知环境造成的。其中有一个对话是当父亲问儿子为什么不去睡觉,儿子的回答是“You don't have to stay in here with me, Papa, if it bothers you.”儿子谈的是他即将死去,但并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而父亲却说:“It doesn't bother me.”此时父亲所说的“It”的含意与儿子所说的大相径庭,父亲所说的“It”是指孩子的病。由于父亲不知道儿子当时的恐惧心情,很安然地外出打猎,这当然会对儿子产生强烈的冲击,孩子自然会想到父亲并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从而能使读者产生对孩子的极大的怜悯,这一效果是巨大的。

在另一场景中父亲在安慰儿子时说:“It's nothing to worry about.”父亲的主语“It”指的是“发烧”,而儿子一直满脑子都在想着“死亡”,使孩子误解父亲并不担心自己的死亡,其回答“I am taking it easy.”这些通俗浅显的家常口语对话如同生活中原有的那样自然真实,“It”所引出的误解表现了两代人思想的隔膜与彼此间不能互相了解的隐痛,题材虽小,主题深远;落笔不多,含意隽永。海明威的死亡观及其表达方式与众不同。小男孩的故事就是他表达他的死亡观的一种方式。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9岁的孩子,而讲述故事的人(第一人称“I”)是孩子的父亲,而父亲并不理解儿子的心理活动,因此,读者需要通过父亲的眼去看和理解故事的所有情节,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使其叙事更加具有“冰山”理论的效果,更值得细心品味。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创作有注重表现事件过程而省略人物情感脉络、隐藏主题思想的特点。他始终未提到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外貌等与主题无关的东西,省略了父亲出去打猎时孩子在床上的心里活动,他的心里如何经受惊涛骇浪般的恐惧,他是如何熬过这一天的?海明威只字未提。他对这个小男孩的描写也只是简短的勾勒,但这种勾勒包蕴着恐惧与平静两重内涵,看似平淡无奇,只是写一个男孩不知道存在两种温度计量而引起的误会,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在小说结束时,一个坚强的孩子,一个临死不惧的孩子形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面临死亡时没有哭,没有喊,也没有撒娇,临危不惧;他支走家人,宁愿独自一人承受,他不愿睡觉,他只是躺着、不说话、静静地等待,竭力使自己在恐惧下保持清醒:“要是这事终将带给你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到最后他还平静地问他的父亲:“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一个9岁的男孩认真严肃地等待着死亡,表现出小男子汉风度。所有这一切都不折不扣地展示出“海明威主人公”所特有的“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象征性和饱含寓意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又一个方面,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以细腻的笔端运用不同的象征来暗示主人公的命运,引导读者体会作品中的深意,诸如天气的象征,人物的象征和道德化风景的象征,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再让读者从具体物象激发经验想象和情感的表现,去挖掘其中的意蕴,藉此更妙地体现他冰山原则“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的关系。

该故事中一段父亲外出打猎的场景,正是作者运用对于自然的描写来象征人物的心理和命运。主人公从一个平静的生活场所一下子进入了冰天雪地之中,在奇丽的自然风光中漫游,恰似异军突起,给人突兀、跳跃之感,似乎与全文风格不很协调,然而这里却蕴握着作者的相当深意。冰封雪冻的日子,主人公却追随在那一片纯洁无垠的自由天地间,一声枪响,打破了大自然的岑寂,宣告了只有人类才是这一切的主宰。雄浑昂扬的风格,高雅别致的情趣,让读者于隐约间看到了父子之间在性格上的共通之处:坚定,豪放,沉着,勇敢。父亲是作为一个征服自然的狩猎英雄出现在读者面前的,那冰雪、荒草、土坡,鹌鹑都是他征服的对象。而孩子也自然地接受了父亲的教育和陶冶,他也要成为堂堂的男子汉。父亲到户外转转时,看见大雪后放晴的景象洋溢着生机,它们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尽管天寒地冻,路滑难行,但仍有太阳普照,它象征了人生的希望与光。小说中的“我”在冰天雪地里有如闲庭信步,对寒冷毫不畏惧,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描写大自然的大地、树木、灌木丛、被砍下的树枝、草坪和空地都被玻璃似的冰所覆盖, It was difficult to stand or walk on the glassy surface and the red dog slipped and slithered and I fell twice, hard, once dropping my gun and having it slide away over the ice. 此处的glassy surface象征父亲与大自然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invisible wall),你能看得到,但却摸不着。故事中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父亲看到儿子得病的痛苦,但不知道他真正痛苦的原因,他们之间也有一堵无形的墙。

海明威在小说中设计了故事中的故事:儿子躺在床上想着死亡,等待可怕的死亡时,讲述了父亲打猎的故事: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结成冰的冻雨……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却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还剩下许多鸟儿,改日可以再来搜寻猎取。一个小长篇父亲打猎的快乐描写更加衬托了小男孩的孤独。省略了父亲出去溜达时孩子在床上的心里活动,他的心里如何经受惊涛骇浪般的恐惧,他是如何熬过这一天的?海明威只字未提。父亲的行为与小孩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是对主题的烘托。屋外着重描写的是晴朗的天气以及父亲愉快兴奋的心情, 屋内被略去叙述的却是: 一位卧病在床的小男孩, 在孤独、无助、恐惧中勇敢的等待死亡。轻松愉快与凝重压抑、生命的美好与脆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正是这一张一驰、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得到了突出, 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强化。正是个变异, 使本来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参考文献:

[1].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2].胡织女:《从关联理论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等了一整天〉》,《山东外语教学》,2005.3.

[3].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外国文学研究》,2004.5。

[4].柯贤兵:《A Day’s Wait会话中的“it”误解的关联解读》,《咸宁学院学报》,2006.5。

[5].吴兆芳:《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95.2。

尹康敏:中原工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