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越出平川望远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越出平川望远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广大教师做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也各有自己的看法与经验。教育部余文森教授曾指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如何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产出最多,并且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以目标引领教学,用目标评价教学

首先,要增强研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我们必须树立课标至上的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从宏观角度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从总体上明确三维目标应达到的程度,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要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从微观上定位教学。“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师要高屋建瓴的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领会教材思想、弄清教材的前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教材的“立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再研读教材的单元、章节,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由“面―线―点”,实现教学的连贯性、整体性。

再次,时刻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来制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二、重视学情的分析,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掌握好教学的尺度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重视学情分析,不仅要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起点,把握好教学的梯度;也要关注学生生活的起点、已有的情感体验,让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思维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换个眼光看老师》一课时,充分进行了课前学生情况研究:首先,拍摄了授课班级学生与老师的照片,做成精美的录像,并给每张照片配上幽默的解说词,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接着,根据学生所在班级情况,设计小测试活动:你对自己的数学老师的了解多少――老师最想成为什么人?老师喜欢做什么事?老师在家谁做饭?老师在课堂上最喜欢说的话是什么?一一让学生填写;最后,把数学老师请到课堂,现场解答刚才的提问……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自然就体会到:老师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换个眼光看老师,会有不同的感受。

三、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将其有机统一于课堂教学之中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和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过程的才能有思考、有设计、有想法、有效率。

例如,《绿叶对根的情意》一课,讲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介绍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老师设计了这样相互衔接的环节:绿叶寻根――探究文化之源;绿叶问根――感受文化魅力;绿叶报根――热爱祖国文化。整个课堂因为有预设而显得有序、有效。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实际的课堂教学难免会发生众多的意外,但处理得当何尝又不是珍贵的课程资源呢?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师生、生生互动中学生被激发出来的生动状态、发表得精彩观点、思维的精彩火花。比如在讨论学习的苦与乐时,学生提出学习是“痛并快乐着”“有苦更有乐”;在讲《世界文化之旅》时,学生谈到我们不仅仅要会哼唱周杰伦的《青花瓷》,也要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对经典文化的继承,对流行文化的接纳,在学生那里已然不再是两种对立的观点,而是已经辩证的融汇到他们的思考与认识当中了。

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938年,陶行知到武汉大学做演讲,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接着左手摁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鸡就吃米了。陶先生借此批评了逼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同时又启发学生要主动的学习。

今天的课堂,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位男生与一位女生一起喝汽水,被男生的母亲看到并被误会,回家后,男生自编自演如何向妈妈解释。学生即兴表演,发言的大胆程度、语言的犀利与诙谐,使师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沟通、体谅、学会换位思考,是处理好两代人关系的法宝。此以,学生主持的听证会、学生针锋相对的辩论、小组讨论的民主与合作,让我们看到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感受到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这多样的学生活动背后,我们听到了学生思维的湍急、喧闹、向前奔流的声音,那正是学生勃勃生长的生命,是课堂应有的声音。

五、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把握好主与辅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课堂也比以往更加精彩纷呈:大量视频、音乐、图片,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很大冲击,拓宽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但随之而来的种种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教学素材堆砌、无效情境创设、无价值问题设计……如何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成为我们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如在教学《交友的艺术》一课时,我打破教材编写体例,先用古人对朋友的分类――畏友、益友、昵友、贼友,引出主题――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然后,充分调动学生去畅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是益友、诤友、损友?我们应该如何结交或对待这三类朋友?最后,创设情景让学生去辨别、去实践。整节课虽然很朴实,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实际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探索有效教学,最终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效。在前行的征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惑与挑战,越出平川远山,静下心来思索,我们定会发现行程中的色彩斑斓,看到前方的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