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老的“第三条道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老的“第三条道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是两种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呢?

“25岁工作,每月存500元,这样30年后,总计可得381203.44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个月是1508.93元。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得3376.23元,而你的本金还是38万多元。咱养老再也不用麻烦国家啦!”

这篇风行一时的网帖说的就是养老的第三条道路”――自我养老。

自我养老甫一出现,追捧者大有人在,但随即遭遇棒喝,被有关专家直斥为“荒谬”。这“荒谬”的自我养老,之后又被巨大的要求“国家养老”、“社会养老”的声浪所淹没,似乎自此销声匿迹了。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却告诉我们选择这“第三条道路”的大有人在。

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养老,应该是指老年人在经济上自我独立,在生活上自我照料,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养老,让老年人经济实现自立,不用寄望于国家、社会、子女亲属的额外贴补,达到老年生活自主决策的目的。自我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实现自理,不用寄望于子女亲属的频繁特别关照。自我养老,让老年人精神实现自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

自我养老并不意味着排斥国家、社会、子女亲属的关心和帮助,而在于强调老年人的自力更生。自我养老,让老年人摆脱了完全“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使老年人不再是“包袱”。这样既实现了老年人自立自强,也减轻了国家、社会、子女的负担。老年人既可自力更生,又能安度晚年,谁不高兴,谁不乐意?可见,自我养老并不荒谬。

独居自理 老年生活有滋味

薛老太太,85岁高龄,山西太原人,独自居住在一套二层70平米的两居室。子女多次劝她搬去同住,老人十分要强,就是要独居。不仅如此,老人还越过越有滋味。

薛老太太最小的孩子都50岁了、眼花了,但老太太硬是耳不聋、眼不花,不光腿脚灵便,思维还敏捷。老太太生活起居极有规律。每天晚上不到8点就上床,早晨5点钟左右准醒。一起来老太太就忙活开了,整理床单、被褥,打扫旮旮旯旯,烧开水、做早饭,接着洗脸、梳头。老太太自己能做的事从不依赖他人。日常家务,她全当作活动筋骨。老太太穿针引线、洗衣做饭,她60岁的女儿都甘拜下风。平时饮食上,老太太想吃什么就自己去菜场买回来自己做。老太太好交朋结友,时常聚拢三五好友或邀约八九个崇拜她的粉丝到家里忆忆往昔,聊聊家常,摆摆龙门阵。

正可谓:八旬老太真自立,自我养老人人誉。日常家务寻常事,快乐老人乐不疲。

退而不休 老年生活有保障

孟先生,82岁,家住北京西城区,退休后和老伴相互照顾,一直自我养老。

孟先生刚退休时单位提出返聘,家里意见纷纭,孟老先生力排众议接受了返聘,继续搞科研已经多年。老伴本是医生,现已退休在家,时常帮着照看孙女。孟老先生既有退休金,还因返聘有一份工资,十几年下来,积蓄颇丰。后来孟先生完全退下来之后,因为养老金充足,夫妻俩过着悠游自在的生活。在家时,他们时常研究研究美食,看看喜欢的电视节目,也时而把还没上学的小孙女接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外出时,不走远的话,两人常常逛逛玉渊潭公园。老两口差不多每年都花一两个月时间去旅游一趟。如今,他们的足迹不仅踏遍了祖国的东南西北,还游了六七个欧洲国家。

重读大学 老年生活有追求

王老太太,女,78岁,工厂退休干部,在北京的家里自我养老。

她退休后不久,老伴就去世了。儿子和儿媳曾多次请她去同住,让她做做家务并给予生活补贴,老人一直没答应,坚持自我养老。王老太太一边上着老年大学,一边还搞起了小说创作,其乐融融。

老人年轻时,没上过大学,后来进工厂,当工人,当干部,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但直到退休,老人仍以没读过大学为憾事。这不,老年大学一成立,老人就报名了。老人酷爱文学,尤其喜欢小说。每周学校都有老文学家过来讲课,老人堂堂不落。她一边学习,还一边往报纸杂志上投递自己精心创作的短篇小说稿件。老人讲,刚开始也连续碰壁,后来在老师的指点下不断修改,终于一篇小说有了回复。老人高兴极了,也大受鼓舞,从此创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老人不仅从中获得了乐趣,还因渐渐开始有了稿费,多了一份经济来源。现在,老太太常常一边做着家务,一边构思着小说,时不时还唱上两句。孩子们见了也跟着高兴,也开始支持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