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绕开旅游指南,北台湾私人秘道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绕开旅游指南,北台湾私人秘道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台湾电影,唱台湾流行歌,在台湾环岛骑行,走走“海角七号”与“匆匆那年”的热门小镇,在各个夜市看辣妹吃美食,这就是你看到的台湾?是不是觉得总有哪里不太对劲?不满足?在中国台湾作家、自然观察解说员刘克襄的笔下,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台湾,这个台湾深藏在那些被外人熟知的标签里,没有这个人做向导,我们这些对台湾充满了好奇的家伙要如何才会知晓那些有趣又不会挤满了人的旅途呢?即使是背包客们自以为最了解的北台湾(中国台湾地区北部简称),在被大家误以为已经被观光客攻占的淡水、九份……其实还是有不为人知的秘境啊。淡水不仅是观光客聚集的地方,也是曾经满身艺文标签的“文学地景”;台北的平溪,除了天灯,不妨留心看看箭竹笋与珠葱,至少也别忘了吃一吃嘛;至于小清新们喜欢的九份,不妨走路去吧,走在古道上,感受不同的,没有熙攘人潮的九份,那才是文青该干的事儿。虽然刘克襄笔下的这些“里台湾”都是几年前的事物了,不过,有心的你还是能够从中探寻到通往秘密花园的要义的。

所谓旅行,总有各种各异的面貌呈现,在原以为已经无趣的地方找到新鲜的玩法,在旅游人潮中目光如炬地透视到好玩又人少的据点……所以,看刘克襄如何文艺地游逛台湾吧。走,先从北台湾开始。

前几年台湾文艺界最夯的一个名词,大概是“文学地景”了。

有一套以地景为主题的文学选集适时出炉,结果根据编辑作业的统计,作家描写最多的乡镇居然是淡水。淡水成为半世纪以来,台湾作家最爱描述的小镇,我一点也不意外。其实,流行音乐对淡水恐怕更善于联想无缘的恋情。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跟它有关,从周添旺作词的《河边》、叶俊麟填词的《淡水暮色》,到陈明章创作的《流浪到淡水》、五月天演唱的《志明与春娇》,几乎每个世代都藉着淡水,传达恋情消逝的悲伤。这个台北盆地出海口的小镇,对很多人而言,向来适合浪漫约会,也是制造流浪、情伤等生命意境的地方。

以偏远小镇作为寄情环境,这种旅游情愁直到1980年代以前,仍浓烈地飘散在许多文艺作家身上,形成一种特定的旅行文艺风格,而淡水正是最好的写照。比如,有人会叙述自己背着书包,来到淡水的一间老庙,黄昏时看着余晖在回廊间,映照着历史的沧桑。彼时,老人在下棋喝茶,自己则倚靠在某一古老的廊柱下,悄悄地取出书本,风檐展读。那书还不是泰戈尔《漂鸟集》之隽永小品,而是深厚如《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们》等大部头小说。

还有一种,从台北第四月台,搭最早的一班火车。打从等车,就开始抽烟。上了车,靠着窗远眺,再度抽烟。半途走到车门透气,仍叼着一根烟。最后到了淡海,散步时,空旷得只好再哈一根。回程时,多半会描述自己搭乘最后一班列车。当然不用说,那时抽烟的画面也继续吞云吐雾地上场。好像侯孝贤早期的电影,抽烟是一种必要,强化了文章里自己内心的忧郁和压抑。

此端好景,消失得很快。1990年以后,文学创作者的旅行转而充满较多的理性和批判色彩了。比如,每个阶段的小说,几乎都会处理到淡水的朱天心,或者大学时期就居此地的蔡素芬、钟文音,无疑都是最好的代表。不论座谈或书写,在她们触及淡水的言谈里,大抵透露老街老镇已不复以往。

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回,那天正在河口的7-11 晃荡,才想及《舞鹤淡水》一书。说也奇巧,长住淡水的作者乱发依旧,摇摆着暗灰衣着的身影,走到码头来投递邮件。老友乍见,他一时兴起,暂且担纲向导。在他心里,中正路以北地势较高的淡水,或许还保持着原貌,但接近河岸河口的淡水老街早已变形了。

诚如其言,淡水老街的淳朴早已荡然,但从旅行书写的角度,我还是乐于挑战这种观光气息方兴日盛的小镇。

和舞鹤告别,谛听一个作家的不凡洞见,日后我还是带着快乐的旅游心情前往。只是我的乐趣不在铁蛋、阿给或者鱼丸之类的著名小吃。那是观光客尝鲜的流行。而我对九份红糟肉圆,还有三峡牛角面包,大老远跑到此地开设分店,更不以为然。假如台湾的美食都以类似的手法,在各地经营,我们的旅行就不具意义了。

尽管淡水老街消失了,很多生活里的老淡水仍残存着,现今我们在诸多老旧巷弄仍然邂逅得到。比如,走进清水街,沿着传统菜市场穿梭,那种人声鼎沸和阴暗巷弄的人潮往来,才是真正的淡水。一整天只在里面流转,都值得度过。(2011)

台北盆地的外环山水,有一处充满了自然环境的苍翠风味的去处――平溪。

提起平溪,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铁道。整个平溪乡主要由一条支线铁道贯穿,80多年前,平溪乡因发现丰富的煤矿,铺设了这条铁道。过去为了运煤而驶,怎知日后竟成为居民平常生活往来的交通动线。

台湾现存的支线铁道都是横向的,大抵由西向东,载运游客为主。这条平溪线却由东往西,深入北台湾低海拔的原始森林。搭上铁道即豁然感知,明媚的平溪乡系由狭长的山谷构成。山稠地狭,两边山棱的绿色森林蓊郁而葳蕤。砂岩组成的裸岩山脉,常以大面积的铁锈色,陡峭地矗立,形成壮丽的奇岩风景。

铁道沿着山谷蜿蜒进去,旁边常有基隆河厮伴着。此段乃基隆河上游,淡水河系最清澈的河段。三貂岭至大华一段,景观奇美如太鲁阁峡谷的袖珍版,足堪为此间风貌的精髓。

此段水域,最具指标性的植物是笔筒树。在铁道和河岸边,这种远古时代即生长的优美蕨类,如卫兵到处伫立。笔筒树意味着此地潮湿而多阳光。平溪是台湾雨量居高的区域,境内的火烧寮曾创下东亚第一的纪录,雨量高达8000多毫米。

沿着铁道,大抵有三个村镇,以及三个散村分布。铁道之外,其他地方亦有些小而不知名的社区。常见零星十来户人家,多半住着老妪老汉。

三个村镇由东而西分别是十分、平溪和菁桐。十分拥有狭长的商业老街,挟带瀑布河流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平溪是整个乡的行政教育中心,常见其他小站的住民来此活动。菁桐围聚着几处老旧房舍,继续过往时代的生活机能。

外来的观光客走访三村镇,往往有一固定的旅游模式。前往十分,多半会先走逛狭长的老街,再前往眼镜洞、十分等瀑布溜达,观看河床地理或此地诡奇的壶穴景致。时间逗留久的,或再转搭独眼小僧拖动的小运煤车,驶往台湾煤矿博物馆。

若是在平溪,多半是光顾一些老旧杂货的商铺,以及小吃店。但熟谙者当知,村镇对面的孝子山和慈母峰,在此被戏称为小黄山。山险石峻,脚健者或当前往一探。此外,平溪中学对面的瓜寮坑溪步道,沿溪平缓入林,复有一废弃的煤矿小村,坐落于原始森林间,喜亲山近水者想必会趋之若鹜。

菁桐紧邻公路,又是铁道终点站,台湾的偶像剧、爱情片偏好在此取景,比如《流星花园》《台北飘雪》。年轻的观光客亦流行来此朝圣。不到百米的商街,咖啡店竟也有八九家的蔚然风貌。周末假日时,除了木造车站前门庭若市,河对岸幽静典雅的传统日本宿舍聚落,以及周遭如废墟般巨大存在的煤矿厂房,更常挨挤走逛的游客。

三个村镇还有一常被疏忽的特色,各自的小学都有近百年历史,悠远如寺庙之不可或缺,早是当地人文风物的交流平台。十分着重乡土教学,平溪重视自然物种复育,菁桐则发展出田园森林小学。

晚近台湾城乡差距拉大,造成村镇的人口愈来愈少,此三地住民都很担心废校,小朋友要搭火车通学。从旅游的角度,我也不赞成偏废任何一所。

周末假日是平溪乡最热闹的时候,台北盆地过来的旅客拥进,带来庞大而热络的商机。此时平溪乡属于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在地人顿时变得生活紧张,抢着做生意,忙碌得像台北人。

唯有星期一开始,直到星期五,铁道线才恢复平静,继续从容悠闲的步调,感觉好像现在流行的慢活。街景停滞在上世纪70年代,煤矿停止开采,劳动人工移往他乡,回到失去热闹的没落时光。想要享受乐活,想要缓慢过日子的人,或许适宜这时前来,徜徉于此一岁月的风景。

除了住家密集的村镇,还有散村时隐时现地存在着,那是更缓慢的世界。岭脚、望古和大华,都有各自的小景天地。喜欢健行者,在此当会邂逅好些新事物,或小农小户的闲逸日子,或少为人接触的自然景致。由这类车站散村延伸出去,那是我在台北外环踏青健行最喜爱的场域。(2010)

晚近爬山,膝盖容易酸痛,但为了坚持走路到九份,我选择从瓜山小学出发,舍弃了其他较陡峭而长远的山径。从步行到九份,这也是最短的距离。

时间多半是早晨,我在小学对面的公车站整理背包后,从容地走入低矮、灰黑的巷弄间。

我选择的这条,现今称为山尖古道。昔时i崎难行,却是联络九份与水洞地区的要道。30多年前,蜿蜒如蛇行的金水公路整修后,这古道行人少了,屋宇废了,而逐渐荒凉,没落,成为北台湾数千百条古道中的一条。

九份周遭古道的密集出现,大抵在日侵时期,现今的一零二公路还未开通。前往九份的山径,少说有七八条。从牡丹、侯硐和瑞芳等乡镇村落,联络着这一个海拔两百多米的繁华山城,进而形成条条山径通九份的盛况。

如今我们重新检视这些旧路的存在,取了大粗坑古道、貂山古道、小粗坑古道等山径之名,藉以追念这些村落和九份间的生活渊源。甚而,透过走路,挖掘这一北部山区的乡野生活之美。

早个十年,我最热衷于攀登那漫长的貂山古道,从牡丹迢迢前去,翻过灿光寮山的鞍部。甚至从鼻头角率性地纵走,横越东北角海岸的葱茏森林,再疲惫而满足地走进九份。

从瓜山小学到九份的崎岖山路,约一小时,有阵子,特别喜欢在此拜访周遭的景点,若逢天候不佳,索性九份都不上去,待在山谷盘桓了。

最初穿过的地方,大抵是古道中途,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地名颇有趣,叫五号路。想必跟挖矿有关,可能是第五个矿坑之类吧。

五号路展现了典型的金瓜石聚落特色。在这个多雨潮湿、冬天常有强风的环境,油毛毡的黑屋顶和木头红砖拼凑的矮厝,相互交替,夹杂在一些毫无美学的水泥公寓间。

如此零零散散,小村小落,沿着山势形成带状,彼此间靠着石阶的上下曲折,穿梭于溪壑,做了东西向的联系。村民不多,或许多半是老妪老汉走过。巷弄间,经常安静地,只有野狗懒洋洋地晃动。

更多的是野猫,漫不经心地游荡。这段山路前半段曲折弯绕,增加了猫出没小径的乐趣。还记得第一回来时,遇见六七只,看来都是野猫之状态。它们偏爱在石阶小巷出没,从废弃的旧屋间探头,或者悠闲地横躺在半路。

循那石阶的曲折晃荡着。再往前,不小心一个转弯,常撞着一间安静的院落,一个精巧的物品悬挂着,告知着某一个艺术家在此蛰居。

或者,一间还未营业,也可能早就歇业的咖啡店,充满艺术风味地坐落着,似乎坚持某种宁静,颓废于某一个稍早的时光。没有旅客造访,那空间的存在,悄悄滋生了许多荒芜。

最近民宿美学崛起,许多空置的老屋都再利用。民宿密集,多样而小巧,大抵也是五号路这头山径的特色。

比如,小学不远处的独栋房舍五金行小铺,静中取雅。这间迷你民宿只有一间,老板提供住宿,其他请自行料理。又比如小鱼咖啡民宿,从浴室厨房、桌椅吊灯,主人亲手打造一个闲适的空间,引领你远离尘嚣悠悠度日。至于南欧情调的月河民宿,兼有咖啡经营,那是一位从事纪录片的老友远从花莲来此圆梦。

在这路上徘徊,常一个转弯,便有灵光乍现的房舍风景。我享受着各种民宿的装饰,揣测主人的心思。整座山谷大体提供了一个生活疗伤的机会,任何在城市感到抑郁、压抑的人,仿佛都能在此寻获另一回生命的定位。老板如此,旅客亦然。

整体论之,早晨从五号路去九份,那常带冷湿夹杂海洋风味的空气,总比台湾各地多了北地的情绪。此间山路上,还有一诡异之风景,大抵是过去冶炼矿物之陈旧弃物,或者残留的设施。这些人类科技文明前夕的工业物质,仿佛是在一场长时的资源争取战役中,被大自然彻底击败后,仓皇败退下残留于此,继续告知着,时间并非站在人类这一边。

残骸多半得远眺,最贴近古道者,大抵在跨越外九份溪处,三座桥梁构成的“三层桥”,上层为昔时运水的水圳仔桥。典雅的桥墩,当时作为运水之用,将水运至下方的十三层选矿场。如今已废弃,水圳仔桥不见水流。初时,走在坚硬新颖的花岗岩石阶步道上,还是让人忍不住有些小小抱怨。古道若铺上外来的新石阶,有何就地取材的古味可言?

接近隔顶时,古道与公路交叉而过。附近的民宅多已翻新成水泥楼房,少有黑白低矮之房。社区入口挂着严禁外来停车的招牌,又或者,一对父女正在整建空地,准备辟为停车场,赚取停车费。此一积极牟利,在显示此地距离九份还有一小段路程,却已紧密相连。

很高兴自己并未开车抵达,而是走路上来,走进正在粉墨登场的九份,了解它的清醒和喧哗之背后。今之九份最适合如此接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