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德焦虑”的现代性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德焦虑”的现代性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道德焦虑现代性情伦理秩序

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步入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企及的变革,这种变革如此剧烈,以至于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断裂。也正由于这一断裂使现代人陷入“对物的依赖性”和“精神窄门”的心理焦灼中,焦虑便成为现代性道德文化危机最典型的心理表现,道德焦虑则成为描写现代性道德困境的重要范式。那么,如何看待道德焦虑,对它的关照不仅与个体的内在心性相关,而且它的凸显也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现代性道德文化困境。

一、道德焦虑的伦理审视

关于道德焦虑意味着什么,目前各界学者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道德焦虑是社会道德滑坡的心理表现之一,还有的学者认为道德焦虑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表现,具有净化和升华原始本能的作用,其本质是一种道德情感Ⅲ。学界对道德焦虑的这种相互矛盾的认识恰恰指出了道德焦虑自身的特性,从心理反应上看,道德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展现为精神困扰,从道德的角度看它又代表着人类对自身道德状况的反思,而且这种反思又以向善性为其本质。所以,从:总体上看,道德焦虑代表着人类作为道德主体渴望过一种向“善”的生活的强烈情感,其自身包含着深刻的伦理本性。

第一,从人的本性看,道德焦虑体现着人类对“善”的向往和追求。伦理道德是人类智慧的显现,啦是人类的反思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显现。这种智慧的集中体现就是人类对“善”的渴望和追求。从亚里士多德“关于这种善的知识岂不对生活有重大的影响”的反问和孔子“仁者,人也”的论断,到今天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角度对“善”的各种界定和反卑,都彰显着“善”是伦理道德的灵魂,也是人类的本真存在。既然“善”是人类的本真存在,那么当“善”在现实境遇中遭遇阻碍时,人类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善”的担忧,以及由这种担忧引发的痛苦,这种担忧和痛苦集中表现为道德焦虑。道德焦虑虽然是一种心理困扰,但是这种困扰的诱因是如何追求“善”。由此看来,道德焦虑体现着人类对“善”的渴望与追求,它具有一种引人向上的品格,能够组止人的不道德的行为。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能够激发人类向善的本性,与心理学意义上作为消极情绪的焦虑有着根本不同。

第二,从人的外部规定看,道德焦虑体现着对伦理“失序”的反思。秩序是人类整体生存于世的基本样态,它所指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为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一关系构成了“秩序”的基本关系。“秩序”的道德哲学义就是如何通过“善”的价值引导与价值理想使个体与整体关系处于有机平衡中。秩序,对于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社会失序,就可能导致其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混乱,使其产生道德焦虑,因此道德焦虑成为社会“失序”的重要信号,它表征着人类对现实道德生存困境的不满与担忧。而这种不满和担忧反过来成为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情感根源和精神动力。因为道德焦虑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情感,它不只是作为一种包含担忧、害怕、痛苦等心理因子在内的情绪表达,其更深刻的意义是能够发动行为,激励个体以至群体反思自身和社会的“失序”状态以及“失序”原因,在这种反思中,不仅把“如何建立秩序”作为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进行追问,而且还会付诸实践,通过各种途径使社会从“失序”走向“有序”。正如保罗-里克尔在《恶的象征》中指出的,“经由害怕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畏惧从开始就包含了后来所有的要素,因为它自身隐藏着自己消失的秘密;由于它已经是伦理的畏惧,而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害怕,因此所畏惧的危险本身是伦理的”。可见,道德焦虑是维系外在伦理秩序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三,从人的内部规定看,道德焦虑彰显着人的道德主体性。如前所述,道德焦虑与其他性质的焦虑情绪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善”为内在本性的,其道德本质为扬善去恶。这种扬善去恶最初表现为对“善”之流行受到阻碍的现实境遇的担心和隐忧。这种担心和隐忧虽然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但由于道德焦虑以“善”为根基和目标,它的显现意味着道德主体性的确立,意味着对道德行动者提出向善的道德要求。在“善”的引导和规约下,道德焦虑不再仅仅是停留于主体内部的情绪,而成为具有实践本性的道德情感,激发行为主体遵循道德规范,通过自我的努力、磨炼确立起具有强大力量的道德自我,把他律意识转化为自律意识,在面对各种道德选择时,能够突出道德主体的向善力量。这种主体力量能够使行为主体以一种人格挺立精神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突出“普”的主导性。这也正是道德焦虑的积极性所在。道德焦虑一旦在“善”的引导下通过发挥道德主体“克己”、“成己”的力量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就会以道德自我的姿态在道德磨炼中升华为具有积极性的良心。如弗洛伊德曾说过:“良心起源于‘对社会生活的焦虑,而不是别的什么。”因此道德焦虑不仅成为良心得以产生的源泉,而且还是良心发挥作用的原初动力,“人的内心有一大团情感(良心),人们要做违反道德的行为必定要冲过这个感情的重围。这样如果他做了违反道德的事,这团情感事后就会变成悔悟、痛苦”。从此种意义上说,道德焦虑在与良心的共生互动中能够激发道德行为者向善的能动性和主导性。

二、产生道德焦虑的现代性根源

前文从积极的角度指出了道德焦虑的伦理本性,但是道德焦虑作为一种精神困扰,它在现代社会的突显,又表明我们正遭遇着一系列道德困境。因此,把道德焦虑问题提升到现代性问题进行审视和研究,也许更有助于我们认清道德焦虑本身的性质及其产生的根源。从现代性的角度看,道德焦虑的产生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根源。

第一,“情”的伦理功能的退隐。现代性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情感与理性的较量。笔者一直以为,情感与理性均为人性,只有建立在情感与理性相统一基础之上的道德哲学和文化才能真正提升人性。然而,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却是理性大肆流行,特别是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占据主导地位,而“情”的伦理功能逐渐退隐。这种现实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类陷入一系列悖论中:人类在经济理性的大张旗鼓中获得丰厚的物质生活,却陷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泥潭中而迷失“自我”;人类在科技理性的支撑下,其生存方式发生着根本变化,如网络技术使地球成为“地球村”,生命科学技术帮助人类“扮演上帝的角色”,然而这些又使人类陷入没有绝对真理、“一切都被允许”的“道德恐慌”中。“失意”与“道德恐慌”意味着人类正遭遇着道德困境,这种道德困境会造成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混乱。而这种混乱无法引导人类以道德的超越性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个体生命就会产生万物皆可能是“荒谬”与“虚无”的“无意义感”,这也是产生道德焦虑的人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