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秋时节,走进梵净山脚下的印江县永义乡,山坡上、田野里,随处可见青葱翠绿的大叶韭菜。

“种韭菜好,不用翻田,既节约了劳力,收入也比以前种粮高了好几倍!” 永义乡张家坝村村民彭跃文说,家里的3亩地,过去种粮只够自家吃,前年全部改种大叶韭菜后,政府每亩补助200元,还套种了茶叶、核桃等作物。“去年,仅种韭菜一项就实现了6000多元的年收入。”

2007年以来,印江县整合投入资金6443万元开展连片扶贫开发,实施项目200多个,使14个贫困村1.7万余人受惠。

这,只是贵州近年来大力推动扶贫开发、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济民。”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近年来,贵州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突出开发式扶贫和体制机制创新,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2007年,贵州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省年收入700元以下的255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2008年,对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扶贫工作进入救助扶贫和开发扶贫“两轮”驱动新阶段。

“十二五”开局之年,贵州扶贫资金投入呈“爆炸式”增长:投入财政扶贫发展资金23.59亿元,落实到村的扶贫项目6017个,覆盖575个乡镇,每个乡镇平均410.3万元;覆盖2390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平均110万元。

民生投入力度的加大,使贵州在2011年收获了一张张决战贫困的亮丽成绩单: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增幅达15%,为26年来最快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完成69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3个县、66个乡实现整体脱贫;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3万户,新建、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

——完成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试点32个,涉及55个贫困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1%,新农保试点县增加到77个,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14%;

——建立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对缺粮低保对象和缺乏自救、互救能力的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救助口粮。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2011年,贵州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60.6亿元,实施项目12.3万个。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末的860万人,减少到2011年末的358万人。

然而,按照国家2011年年底设定的2300元新扶贫标准,目前贵州仍有贫困人口1521万人,数量居全国之首。而这其中,农村贫困人口就有1149万。

贵州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贵州进一步提出,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到2015年,实现全省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2012年贵州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计划安排18.11亿元资金,搬迁10.13万人。同时,力争用9年时间,到2020年投入180亿元,基本完成35万户、150万贫困群众的搬迁任务。

构建“三位一体”格局

“以前山路不通,饮水得人挑马驮,种粮看老天,一年到头几乎攒不下什么钱。”罗甸县红水河镇关固村村民罗小宽说,“现在好了,全家5口搬进了公路边160平方米的小洋楼,在政府引导下搞起了生态养羊,一年能挣两万块钱,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罗小宽,是贵州数百万名受益于扶贫开发工程的农民之一。

近年来,贵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对口帮扶资源、社会资源,改变了过去零敲碎打的扶贫方式,构建起多方力量参与、多措并举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去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摘帽不摘政策”激励措施,加速推进整县脱贫“摘帽”。

与此同时,贵州积极探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子,把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重点实施“3个15万”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去年一年,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

为解决扶贫开发资金短缺问题,贵州打造了组织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社会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的“四台一会”融资模式,探索建立起“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的长效机制。去年,国家开发银行向贵州省提供扶贫开发资金100亿元。

在社会扶贫方面,贵州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推进大连、青岛、深圳、宁波等四城市对口帮扶和23家中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大连等四城市已累计向贵州提供帮扶资金1.8亿元,与贵州达成经济合作协议项目9个,协议资金超过20亿元。

“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构建,极大地推进了贵州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步伐。

为“扶贫开发攻坚”

作出示范

2011年11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出台,在全国11个连片特困片区、505个县中,贵州有65个县被分别纳入武陵山、乌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3个片区。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发2号文件, 将贵州定位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为贵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贵州,正迎来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黄金机遇期。

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围绕最突出的民生,在武陵、乌蒙、滇黔桂三大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扶贫攻坚,着力培育核桃、草地畜牧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最基础的民生,贵州将加快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公路,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

围绕最急迫的民生,贵州将投入400亿元以上,完成1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对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15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态移民搬迁。

围绕最长远的民生,贵州将全面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

围绕最普遍的民生,贵州将加快建立“扶贫开发制度+农村低保制度+临时救助制度”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救助标准,努力抑制返贫发生。

围绕最根本的民生,贵州将进一步推进实施百万农民工创业工程、百万农村妇女创业活动、百万农村青年创业活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建立贵州与东部发达地区大规模干部培训、交流、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提高贫困地区领导干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展望“十二五”,贵州将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让民生的阳光普照每一个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