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对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对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究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对尿中有形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按MCCLS GP-16A《尿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分别用尿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同时对我院1000例患者的尿标本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84.52%,阴性符合率为70.02%;白细胞的阳性符合率为63.01%,阴性符合率为95.45%。结论:干化学分析法不能代替显微镜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中的有形成分,只有两种方法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关键词】 尿沉渣镜检;干化学分析;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及泌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检查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对泌尿系统及肾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由于干化学分析检验快速、可靠、客观、易于标准化,被迅速广泛地运用于临床。由于二者检测原理的不同,其检验结果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以我院住院患者1000例用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并分析其符合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化验室尿液检验标本1000份,其中男500份,女500份。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留取中段尿,年龄30~72岁,每份标本均在30min内分别进行尿分析仪(干化学)检验和尿沉渣显微镜检验。

1.2 试剂和仪器 选取山西亚森生产的FB-11尿液化学分析仪,所用试纸为同一公司的FB-11配套试纸条,所用显微镜为olympus-8K13259。

1.3 方 法

1.3.1 干化学分析 用厂方提供的山西亚森FB-11分析仪操作手册用原厂配套试纸条进行检测。

1.3.2 尿沉渣镜检 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留取尿液30ml,混匀,取10ml置于特制塑料刻度离心管中将尿液以1500r/min离心沉淀5min,弃去上清,将剩余沉渣0.2ml镜检分析。

1.4 判断标准

1.4.1 干化学法 按厂方提供的操作手册,用阳性、阴性报告方式。

1.4.2 沉渣镜检法 尿红细胞0~3个/HP以下为阴性,大于等于4个/HP的则为阳性;白细胞 0~5个/HP为阴性,大于5个/HP为阳性。

2 结 果

同一标本用干化学法分析法和沉渣镜检法检测红细胞的结果,如下表1。

表1 用干化学法、沉渣镜检法检测结果(n)

表2 用干化学法、沉渣镜检法检测结果(n%)

3 讨 论

尿沉渣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尿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两者的原理截然不同,报告方式也不同。由于干化学方法受尿中许多化学因素的干扰,会误导临床医生,应与沉渣镜检综合分析。

干化学检测红细胞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具有血红素基团,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够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源氧化成色,借以识别血红蛋白的存在,其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有:尿液中对热不稳定酶、尿液被强氧化剂污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酶,可产生假阳性;大量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可导致假阴性,甲醛可使反应假阴性,大量亚硝酸盐则可延迟反应。干化学试带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比密、高蛋白尿液中,红细胞不溶解,试带灵敏度降低等。

干化学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是:中性粒细胞含有特异性脂酶,能使试带中的吲哚酚酯产生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形成紫色化合物,其呈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成正比,但它只与中性粒细胞反应,不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反应造成误诊[1],会造成结果假阴性。尿蛋白大于等于30g/L以及高比重尿含有大量维生素C、庆大霉素等时,也会使结果造成假阴性。当尿液被阴道分泌物或甲醛污染时或受到酸性尿液中呈红色或深色影响时,可造成假阳性。有文献报道,有大量上皮细胞污染时,也可造成假阳性[2]

尿沉渣镜检的原理是:用镜检的方法观察细胞形态,但是在酸性和碱性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体积变化或溶解,也会造成一定的误诊。

综上所述,干化学分析虽然快捷但其结果受影响因素颇多,尿沉渣镜检虽然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但仍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金标准”。 因此,中华医学会规定,尿蛋白、尿糖、白细胞、潜血,只要有一项不正常,必须进行镜检,凡是泌尿系统及肾脏疾患,不论干化学试带结果如何,必须进行尿沉渣镜检。临床检验工作者一定要熟悉尿液有形成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只有把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数据。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6.

[2] 郭春霞.尿液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检验的结果差异及原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