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牛仔”有好多条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死亡,应该简单朴实地告诉幼儿所发生的事情。用隐晦、含糊或华丽的词汇,都可能让孩子认为,是由于他的原因导致了这次“死”。甚至,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有生就会有死,幼儿迟早会了解到“死”。他的祖母或其他亲人可能死去,他的狗找不到了,他看见了一只死鸟……
面对“死亡”,成人会有一种失落和悲伤感,对一些动物有时还会有一种厌恶感。而孩子是非常实际的,他常常会就事论事地来看待这件事――原来会动来动去的现在变安静了,他触摸一两下以后,就对此失去了兴趣;或者他觉得死亡只不过是原来存在的现在暂时离开或消失了。
当幼儿最珍爱的宠物死了,有的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很快又给孩子换一只宠物,让幼儿来不及有失落感;也有的家长为了让死的概念柔和化,怕孩子受刺激,就把祖母的死亡说成祖母睡觉了或出远门了。其实,父母有些多虑了,因为幼儿对死的理解和反应有其自己的特点。
我有一位朋友年仅29岁,在儿子4岁时,因车祸不幸去世。追悼会上,他的儿子在一旁若无其事地玩着玩具汽车,因为这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各种汽车玩具。问起他爸爸,他说:“爸爸睡着了。”在场的人无不心酸落泪。对孩子的如此平静,甚至“冷酷无情”,请不要太吃惊,因为在他眼里,人们总是来了又去的;在他的游戏中,牛仔有好多条命,“死”了还能站起来继续战斗。他刚刚开始形成时间概念,并意识到生日的重复――生日之间要经过一段间隔,这是一段显得没完没了的时间。这时,“永恒”还不是一个他能掌握的概念。他更容易感觉到的是:你很难过,而他的许多反应是取决于你的表情和你的反应,于是,他也难过起来。
我的小侄子朋朋在别人问及他的外公时,他答道:“外公死掉了,让外婆再生一个外公。”外公去世时,他也跟着哭,不过,那是因为他看见妈妈在哭。
事实上,真正使孩子感到害怕和伤心的是一些闪烁其辞的话。比如,由于你提及“好好睡一个特别的觉”与一场手术有关,你要出差较长一段时间却说“过两天就回来”,这样,会使孩子感到伤心迷惑,且晚上可能害怕去睡觉。
应该简单朴实地告诉幼儿所发生的事情。用词隐晦、含糊或华丽,都可能让孩子觉得,是由于他的原因导致了这次“死”,特别是如果他错待了他的宠物,或曾经对他的祖母大喊大叫等。总之,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有的家长在自己很悲伤的这段时间内,往往把孩子送到亲戚家去暂住,想以此保护孩子免受影响。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不管遇到什么麻烦和困难,只要有你在孩子身边,孩子就能更好地面对和应付所发生的事情。你自己也能较快地从悲痛中解脱出来。
以后,孩子可能会问:是不是他也会死?“死”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你也会死?会是什么时候?看来人终究要死,为什么还要活上这么长时间?……随着这些与死有关的问题而来的是孩子对失去爸爸妈妈的恐惧;对身体受到伤害及疼痛难受的恐惧;对那种不可知的黑暗的恐惧……
孩子如何认识“死亡”,多半与成人对生命、死亡的态度、认识有关。而在我们的成长教育中,从小到大,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从成长到衰老,从健康到疾病,从生命到死亡的课程实在少得可怜。因此,我们很多成人都缺乏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当孩子一旦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要回避,要躲闪,甚至要欺骗。
面对一个幼小的新生命,我们还是应该从平日的生命教育开始:从生命基本单位的细胞与染色体到与人类得以繁衍的下一代的生殖功能,从血液本身到输送血液的心脏与血管,乃至消化道与脑神经系统与人体维持各器官平衡状态的自主神经作用等等。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从最浅显的科普读物开始,结合日常生活,一点点告诉孩子有关的知识,而不要当死亡、疾病或其他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除了悲伤就是恐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升华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