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小班化分层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小班化分层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充分掌握学生的课程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小班化分层教学的方式,结合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实施《电气控制plc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以具体项目案例的方式介绍分层课堂实施的过程和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考核方式;分层教学;教学改革;小班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75

1 引言

《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指出:为了推进高校创新课堂教学,我省将扩大小班化教学。到2016年7月,我省2000年及以后新建院校学生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40%,其他院校不低于50%;各学校学年小班化教学学时占当期总学时的40%以上。根据文件要求,在有限经费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实施《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理论教学“大班化”实训课堂“小班化”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的分层分类教学,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如计算机文化基础或英语的基础课程,一般高校通用的方法是采用入学先考试(考核)的方法,通过入学后的第一次的考试(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划分。采用这种方法,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次考试(考核)往往很难对学生真实水平进行评价;且被划入低层次班级的同学,对课程会出现抵触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而影响课程的学习。

鉴于以上因素,我们采用课内动态分组,课外以社团活动的方式进行分层分类的课程教学。

2 课内动态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图1所示,在课内动态分组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分成了两个阶段:教师引导阶段和实践操作阶段。在引导阶段,由教师在“大班化”课堂形式下,结合网络课程资源,完成项目的提出和项目的引入。在实施操作阶段,根据学生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分层。不同层次(或不同小组)的成员分别由不同的教师带领下进行项目的实际操作,以及完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经典项目:水位控制为例。在教师的引导阶段,以“大班化”的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水位控制的原理、液位开关、液位传感器等工作原理。在网络课程中可以提供大量的液位传感器学习、经典控制线路分析等网络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控制方式,完成项目造价清单和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学生完成的图纸和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如采用电气控制方式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A组,采用PLC普通控制方式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B组,采用PLC模拟量模块结合液位传感器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C组,结合组态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D组。进入项目的实施阶段,由专业任课老师与实训管理老师们带领不同的小组完成项目的线路安装和系统调试。最后每个不同方案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项目汇报,由教师引导完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通过这个方式实现学生的动态分组,即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小组成员都是不确定的。通^这个方式的分组既可以发挥每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增加了不同学生相互交流协作的机会和能力。也避免了因为教师主观的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分组导致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况的发生。

3 课外协会模式

我院开展“四个一工程”:一专扶一会、一会管一赛、一高帮一青、一师联一企的活动。我们专业成立了机电一体化协会。所以本专业大一新生均可报名参加,加入协会后,由教师指导,采取学长“1:3”的形式带领新生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专业教师们也会带领协会学生参与课题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操作。通过教师指导高年级成员,高年级成员指导低年级成员,协会成员带领本班级专业学生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协会模式不仅带动了学习风气,也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分层分类教学。我校机电一体化协会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通过课外协会模式,本专业获得全国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职高专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2项,浙江省高职高专技能竞赛“自动化安装与调试”二等奖2项,三等奖2次,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生参与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发明专利已授权2项,参与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十余项。

参考文献:

[1]潘芳伟.CEC-CDIO模式下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中国外资,2013(2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潘芳伟.中高职一体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20).

项目支持: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编号:kg20160913)

作者简介:潘芳伟(1982-),女,浙江丽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气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