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玩一玩,数学更有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玩一玩,数学更有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活动一:借助绘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课件逐一呈现数学绘本中的精美画面,讲述《阳阳数鸡蛋》的故事。

养鸡大叔养的鸡下蛋了,下的蛋越来越多,养鸡大叔想把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可是到底有多少鸡蛋呢?鸡蛋放在篮子里容易打破不方便携带,怎么办呢?聪明的阳阳做了一些盒子,送给了养鸡大叔。这些盒子是什么样的呢?(呈现鸡蛋托,每个盒子都可以装10枚鸡蛋)。看呀,有了这样的盒子,真方便呀!阳阳养的鸡也下蛋了,一天一枚蛋,咱们帮着数数看!

课件逐一动态呈现画面,学生随着数:第一天1枚蛋,第二天2枚蛋……第九天9枚蛋。

师:哇,9枚蛋了,第十天,这只鸡又下了一枚蛋,现在一共有几枚蛋?

生:10枚蛋。

师: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吗?

生:9+1=10。

师:你是怎么算出是10枚鸡蛋的?

生:比9多1就是10。

师:盒子装满了,人们就知道这一盒里一共有几枚鸡蛋?

生:刚好10枚。

师:是的,这样的盒子,既方便携带,又能清楚看出到底有几枚鸡蛋,真好!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较好,面对熟知的数字和学过的计算,自然没有过多的兴趣。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热情,就成了这节课的首要任务。与“阳阳数鸡蛋(凑十)”这个故事相配套的,是一幅幅夸张可爱、色彩鲜艳的图画,更妙的是数学知识就隐藏其中,浅显易懂、趣味十足。随着精美画面的逐一呈现,伴随着有趣的故事讲述,学生复习了10以内各数,见识到了生活中“凑十”的原型(10枚一盒的鸡蛋托),感受到了“凑十”的妙处,为学习10的加减法做好了准备。

数学活动二:摆一摆、填一填,学习10的加减法

师:孩子们,养鸡大叔家的鸡下了很多很多蛋,养鸡大叔正在把鸡蛋装到盒子里,咱们一起去帮忙吧!

教师在黑板呈现画有10个格子的自制教具,用圆形磁铁代替鸡蛋。

师:看,盒子里已经有了几枚鸡蛋?(往盒子里贴上7枚红色的磁铁)

生:7枚。

师:养鸡大叔还要往盒子里放几枚鸡蛋,才能放满一个盒子?

生■:还要放3枚鸡蛋。

生■:7和3凑成10。

师:(在盒子里贴上3枚黄色的磁铁)原来有7枚鸡蛋,再放上3枚鸡蛋,一共就有10枚鸡蛋。大家能根据刚才的信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写算式后进行交流:7+3=10,3+7=10,10-3=7,10-7=3。

师:同学们太棒了!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同桌两位小朋友为一组,一人先在盒子里放上1枚或几枚鸡蛋,另外一人补上缺少的鸡蛋,两个人放的鸡蛋要刚好装满一个盒子。边玩边像这样用算式记录你们玩时的各种情况。

学生使用简单的自制学具(画有10个格子的练习纸,用1个磁铁代替1枚鸡蛋,每组均有红色、黄色的磁铁各10枚),同桌两人轮流交换角色玩,边玩边用算式记录玩的情况。

由于我们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加减法在计算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后续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知识基础。如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10的加减法?在此,借用充满童趣的“阳阳数鸡蛋”的情境,化静为动,同桌两人借助摆放“鸡蛋”的游戏,丰富了对10的认识和理解,为正确计算积累经验。同时,在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游戏中,探索并掌握10的加减法,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数学活动三:整理算式,寻找规律

游戏结束后,教师请其中一组学生演示汇报。

生■:第一次我先放了2枚鸡蛋。

生■:我再放8枚鸡蛋。

生■、生■:算式是2+8=10,8+2=10,10-2=8,10-8=2。

师:这是你们第一次玩的情况。现在,请你们交换一下,再玩一次。

生■:第二次我先放了4枚鸡蛋。

生■:我又放了6枚鸡蛋。算式是4+6=10,6+4=10,10-4=6,10-6=4。

……

生■:我有想法!这两个同学这样说,太乱了。

师:哦,太乱了,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说,他们玩得没有次序,跳来跳去的,很乱。

师:是这样啊,那怎么玩、怎么说,才不乱呢?

大部分学生在生■的提醒下,激烈地讨论起来,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生■:我们玩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一个人先放1枚鸡蛋,另一个人再补放9枚鸡蛋;第二次,一个人先放2枚鸡蛋,另一个人再补放8枚鸡蛋。这样一直玩下去。

师:谁听明白了这位小朋友的意思?那咱们根据他的意见,一起来整理一下这些算式,好不好?想一想,怎么摆?

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师生一起按顺序整理算式,最后,黑板上呈现如下顺序摆放的算式。

师:同学们,咱们来观察左边这些加法算式,回忆咱们刚才摆放鸡蛋的过程,想一想第一位同学放的鸡蛋数是怎么变的?第二位同学补放的鸡蛋数呢?

生■:原来放的鸡蛋数越来越多,补的鸡蛋数就越来越少。

生■:原来放的鸡蛋数每次多1,补放的鸡蛋数每次少1。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和思考,那有什么是不变的呢?

生■:两位同学放的鸡蛋总数一直是10。

师:加法算式里有规律,这样按规律摆放,方便咱们不重复也不遗漏地记录玩的情况,还便于咱们更快地记住所有得数是10的算式,当我们忘记其中一个算式的得数时,按规律去想一下就会很快知道得数的。再观察一下右边的减法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如果说,好玩的游戏是吸引学生学习的“磁铁”,那么,思维的好玩才是这磁铁中磁力最强的“磁极”。在这一环节中,“摆放鸡蛋”游戏中学生的活动更多是随机、无序的体验,基于众多个体活动经验之上的条理化呈现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向有序思考迈进一大步。师生在讨论中有序记录放鸡蛋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数学活动四:排队游戏,快乐用数学

师:养鸡大叔养的鸡越来越多了,到底养了多少只鸡呢?请看!

教师在黑板上贴鸡的图片,先出现左边的4只鸡,再出现右边的6只鸡。

师:谁能根据刚才老师贴教具的情况,说一说你知道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加法问题。

生■:左边有4只鸡,右边有6只鸡,请问一共有几只鸡?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4+6=10或6+4=10。

师:这些鸡排起了整齐的队伍,看!(教师将鸡的图片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一摆放,教师指着其中一只鸡)这是一只花母鸡。花母鸡说,我的左边有4只鸡,我的右边有5只鸡,算一算,我们这个队伍里一共有几只鸡?

学生纷纷在本子上列式,有以下两种算式:4+5=9,4+5+1=10。

师:现在,同学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你们同意哪一个算式?为什么?

生■:第一个算式不对,明明刚才有10只鸡,现在怎么只剩下了9只了呢?

师:咦,4+5=9呀,还有一只鸡去哪儿了呢?

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讨论开来,最后达成共识,少算的一只鸡就是那只花母鸡,得把花母鸡自己也算上。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回呀,有一个鸡圈挡住了一些鸡。(教师贴上一个鸡圈图)这只花母鸡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我们排成了一个队伍,从左数,我排在第5个,从右数,我排在第6个,算一算,我们这个队伍里一共有几只鸡?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后并交流汇报。答案有以下两个:5+6=11,5+6-1=10。

师: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呢?快来讲讲道理吧!

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掰着手指头讲道理,有的则通过画图来说明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

临近下课,注意力不能保持太久的学生们,却在此刻再次兴奋起来,这里的兴奋,更多的是思维上的碰撞而带来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数学绘本的功劳,也得益于最后两道题在难度上的提升。如果说,前面几个环节的内容设计,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吃饱”,最后一个环节,则是让学生们“跳一跳”,能够“吃好”。

玩一玩,是指教师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爱玩的天性,创造激发儿童参与数学活动的课程,交流、分享、提升儿童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数学更有趣、更好玩,从而发展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从形式的好玩走向思维的好玩,数学才真正“好玩”。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