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开展“对话”教学之浅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开展“对话”教学之浅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育改革日益呼唤人性化的今天,教学的“对话”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有人说:语言对话就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对话对于教育的进行,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重大的意义。克林伯格也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三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要求我们重视对语文教学活动性质的定位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明确给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定了位――对话型师生关系。认定语文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突出学生作为对话者的地位,并不是无视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必要与可能,从而削弱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恰恰相反,是为了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自身规律,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功能。

在笔者饶有兴致地开始语文教学“对话”艺术的初探之旅时,忽然很有意思地发现,我们的前辈在这一点上早已是我们的先驱,而他们的“对话”教学,更已明了地“实录”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之上。下面,我就以三篇大家非常熟悉的课文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大师们对我们的教诲吧!

一、民主平等,放飞个性

对话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实质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在这方面就是我们的楷模,课文《放飞蜻蜓》就是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文中,孩子们捉来了蜻蜓,陶先生是直接坐在田埂上和孩子们聊天的,整个聊天的过程,陶先生始终是慈爱的语气,是商量的口吻,是循循善诱的讲解。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交流中,孩子们了解了关于蜻蜓的知识,也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即便如此,最后,陶先生依然和孩子们商量:“把它放了,好不好?”没有自作主张放掉蜻蜓,而是把蜻蜓还给翠贞。一堂极其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在田埂旁圆满完成,而这些细节无一不反映出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尊重和平等相待。文章最后,孩子们放飞了蜻蜓,而陶行知先生放飞的又何尝不是孩子们的个性呢?

二、体现自主,注重感悟

苏格拉底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了,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最大的麦穗》一文,就十分生动地给我们再现了一代伟人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弟子的,让我们领略了哲学家的风采和智慧。文中,苏格拉底带着学生走进麦地里,并要求学生只许进,不许退,摘最大的麦穗。最后,通过学生的失败来揭示:“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苏格拉底没有任何的指点、说教,他和学生之间只有简单的几次对话,始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切实地感悟,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弟子“不唯师,只唯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虽然苏格拉底面对的不是一群儿童,但他让他的学生自主畅游在《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家园中,真正做到了教学合一,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三、开放课堂,开阔思路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绘了他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诠释了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思想,展示着语文教育的原生态。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不局限于课堂与教材,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他以泗水河边的春景为生态教育的文本,让一花一草含情,一树一木开口,一山一水育理,通过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实现了“教学相长”,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一轮课改之风愈演愈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于学习者来说,“不呈现对话的形态,或不发生真正的对话,就不是学习;不在对话中发生和推进的学习,就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苏联思想家巴赫金认为“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语文教学的对话,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沟通。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大师们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还在犹豫什么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