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吡咯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吡咯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究吡咯抗真菌药物在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对125例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68.8%)显著高于静脉给药(17.6%)和外用药(1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吡咯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11

近年来真菌感染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从而使得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率也显著提高, 而吡咯类抗真菌药物的药物中毒比例最高[1]。三唑类和咪唑类是两种主要类型。酮康唑是咪唑类药物使用率最高的药物, 但是其中毒反应最为严重, 而益康唑、克霉唑等也是咪唑类药物, 但是其药物吸收效果差。三唑类药物中伊曲康唑、氟康唑都能够有效预防真菌病[2]。在本次研究中对收集的医药期刊中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1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15年6月收集的医药期刊中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125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 2 方法 搜索各类期刊知识库, 搜集与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相关文献, 并且仔细阅读查并建立数据库, 统计分析文献中涉及患者基本资料、病情、用药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125例患者基本情况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86例, 占68.8%(86/125), 静脉给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22例, 占17.6%(22/125), 外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19例, 占15.2%(19/125),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静脉给药和外用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125例患者不良反应药物分布 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中酮康唑、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比例最高, 分别为32.0%(40/125)、28.8%(36/125)和19.2%(24/125)。见表1。

2. 3 125例患者吡咯类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系统中, 过敏反应比例最高, 为29.6% (37/125), 其次为消化系统24.0%(30/125)。见表2。

3 讨论

吡咯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广泛, 对多种真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对真菌中自由白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醇类去甲基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从而能够生物合成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 对真菌造成通透性改变, 使得真菌细胞内物质流失, 最终杀灭真菌[3]。但是其具备较强抗菌性的同时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4]。

在本次研究中,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68.8%)显著高于静脉给药(17.6%)和外用药(1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治疗时会引发不良反应, 影响机体多个系统, 在使用时需要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邸秀珍, 王睿.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与优化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 37(7):545-548.

[2] 桂玲, 李文博, 刘东.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09~2011年抗真菌药应用分析.中国药师, 2013, 16(12):1892-1894.

[3] 王芳, 卢旺, 李萌. 2007-2009年我院抗真菌药应用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324-327.

[4] 梁敏.不同抗真菌药对绝经妇女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2):200-201.

[5] 晁娟.吡咯类抗真菌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施.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8):1257-1258.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