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侏儒穿上巨人的盔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侏儒穿上巨人的盔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下影视创作存在几种不良倾向,一是对好莱坞经验的买椟还珠式的借鉴,二是对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泛身体化,爱情化的理解,三是对名著颠覆性、随意性的改编,四是对他人成果的抄袭剽窃,由于在思想深度上为人类精神的成长、技巧上为世界影视的进步和多样化方面所做的努力甚少,导致一些影视作品投资巨大,制作华丽但又格调低下,精神猥琐,如同侏儒穿上人的盔甲,滑稽可笑。

[关键词]影视创作,不良倾向,人类精神的成长,世界影视的进步和多样化

一次,福搂拜的女友柯雷对他(福搂拜)说,应该有人为伏尔泰的《赣第德》写一个续编,福搂拜立即反驳道:这可能吗?谁来写?谁能够写?他说,有些作品是很伟大的,《赣第德》正是其中之一,它们伟大的让人无法承担其重量,就像巨人的盔甲,侏儒要是想穿上它,还没有迈出一步,就已经被压扁了。

巨人的盔甲自然威猛雄武,但它是量身定做的,并不适合所有人的身材和体格。侏儒穿上它,不仅不能使自己像巨人一样的强大和伟大,反而因为自己的孱弱,不胜重负,寸步难行。借用福楼拜的比喻,一部影视作品,如果只想依靠增加外在的因素,而忽略内在的精神诉求和技巧创新,也如同侏儒穿上巨人的盔甲。

相对于好莱坞电影,国内的影视需要向前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好莱坞的印象是高科技,大投资,明星阵容、商业操作、娱乐精神,等等,完全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好莱坞电影从来都不缺乏批判现实精神,平民色彩、个人意识,理想追求的品质,甚至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左翼精神。每…部成功的好莱坞电影,都是有道德底线、精神追求、深度主题的。它揭示生活的荒诞又热爱生活,表现战争也反思战争,描写暴力但反对暴力,反抗国家机器却宣扬爱国意识,如此等等。仅仅着眼它的高科技、想像力、娱乐化,是一种肤浅的“买椟还珠”行为。

以《英雄》为例,这部电影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情节紧凑,颇有向好莱坞电影看齐的雄心,然而核心部分,即着力刻画的主人公与“英雄”称谓严重不符。它或许反应一个民族独特的英雄观,或许暗合一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它所宣扬的。从本质上说,是反现代性、反民主进步的。如果说这部电影的主题多少还有个人思考的话,随后的《十面埋伏》却更显得主题庸常,情节简单,外披华丽的好莱坞外衣,给人一种装饰过度、华而不实的感觉。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必然要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世俗生活、入之常情和人间之爱应该是文艺作品,包括影视作品一个主要的表现内容。然而,当下大量影视作品表现世俗生活和人之常情时,在内容模式上,如同葛红兵所言,“奇观模式泛滥”;在人际关系和人类情感上,泛爱情化、泛身体化模式泛滥,爱情、身体,成为许多故事展开的原始动力,似乎在导演编剧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和情感只剩下爱情,或者说,亲情、友情、人情等情感只有搭上爱情的便车才有表现价值;而爱情,必须做身体化的处理,似乎才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我们的许多影视作品已经不适合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同时观看了,因为里面有太多“老少不宜”的片断;对“红色经典”化的改编,已经成为诟病;而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主题,也偏向于做庸俗化处理。如神话《宝莲灯》在中国的语境里,从来被认为是表现和宣扬母爱与孝道的,沉香劈山救母,孝心感天动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应该说,新编卡通电影《宝莲灯》制作精巧,但是它的主题歌《爱就一个字》却离“主题”万里之遥。这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难道母爱就不值得歌颂吗?男欢女爱是美好的,但认为男欢女爱比母爱,比孝心更美好,那是庸俗的理解,人类之爱是多样的,都是美好的,用一种爱去覆盖所有的人类之爱,这足对人类之爱的单向度处理。

名著是经时间检验,历代读者认可的作品,它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广泛的人民性、独特的原创性和永恒的主题等特点,它是一座艺术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而它的原创性又不断给人创新的启发和激励。名著总是表现永恒的人生主题的,里面包含有典型的人生情境、恒定的原型心理、常写常新的母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人那里总是能够与具体的人生遭遇产生共鸣,因此名著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影视创作利用名著作为题材,进行改编和二度创作,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利用和借鉴中外的文化资源进行影视创作,如神话传说、名著经典等,对名著的传播、优秀文化精神的弘扬也大有好处。正如人们所说,莎士比亚的伟大,在于对其作品上万次的改编重拍。的确如此,而且类似改编莎翁著作成功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不是说,所有对名著的改编都必将是成功的。

面对名著经典,如同面对巨人,我们得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所从事工作的难度。不仔细读原著,或者对原著作颠覆性、随意性的改编,这样的结果,在眼球经济时代,似乎是可行的,因为关注就是硬道理,然而如果理性分析,这些影视创作只不过是利用了名著本身巨大的群众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不仅好奇,而且还恋旧。一时的票房轰动与其说是恶搞、颠覆的成功,不如说是名著本身生命力的展现。实际上,人们对这些极不严肃的作品所持有的关注大都是否定性的,影视创作的收视率如同网络的点击率,点击率高的未必是好作品。名著是用来超越的,不是用来颠覆的,为创新而创新,为改编而改编,使多少人将杰作改成平庸之作。名著本身是创新的结果,妄图利用名著而以颠覆和随意性改编弥补创新的不足,名著的重量迟早会压夸虚弱和虚假的创新,

一旦养成了狂妄随意的习惯,不仅会使自己的劳动失去价值,还会招来麻烦。2007年6月11日《文汇报》报道,金庸先生的小说改编为电影的有22部,改编成电视剧的有27部,但他对这些影视剧大多不满意,最多打60分,而对最近的一部新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看得十分生气,“编造得毫无道理,我准备告那位编导”,他说。大师一怒为胡编,可是那些已经去世的巨人们呢?

缺乏创新能力,一些影视创作喜欢在颠覆和恶搞名著上下功夫。还有一种更低级更不良的倾向:抄袭剽窃。2007年3月22日,《文学报》报道,影片,《叶落归根》被指认涉嫌“抄袭”“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松鸦为什么鸣叫》。是否抄袭,双方各执一词,导演张扬称“影片故事来自新闻”,最终的结果只有法律介入评判之后才能知晓。如其说这一个孤立事件,不如说这是一个典型个案。影视创作随意“拿来”不乏先例。其实,这类事件已经引起了公愤。早有人指出,《夜宴》抄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情节;而剧作家魏明伦对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剽窃《雷雨》的情节时斥责导演张艺谋“丧失道德”。青年剧作家韩寒表示。剧本大多靠抄袭,导演走红,作家的正当权益受侵犯。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个异常恶劣的案例。这部电影对话剧《雷雨》的剽窃掠夺是裸的,其人物配置,性格特点,情节发展,故事结局、悲剧类型,等等,无不是在复制后者。如果将《雷雨》的主人公换上古装,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了。之所以这样,只能说明,该剧的编剧导演在才思上没有任何创造力,在道德上没有任何羞耻感,在职业上没有任何敬业精神,整部电影是在向伟大的《雷雨》致敬。《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失败是全面的,它越是披上好莱坞华丽的外装,雇佣豪华的演员阵容,表现一个大帝国的尖端题材,同时穿上几个巨人的盔甲,越发现出它的渺小。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在主题上为人类精神的成长、在技巧上为世界影视创作的进步和多样化做贡献,单纯的模仿好莱坞或迎合时尚,或者投机取巧,抄袭剽窃,不仅会永远走在世界影视的后面,甚至会走在生活的后面。

[作者简介]许道军(1973―)男,河南新县人,上海大学文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安徽巢湖学院中文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