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学生的发动机,只有正常、高速地运转,才能生产大量的精优产品;课堂是学生的生命线,只有健康、有序地运行,才能培育大批的优秀人才。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其焕发生命活力?在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想法。

一、实现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

过去的课堂都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或一个容器,肆意刻画、灌输;把学生当成一头牛,牵着鼻子走,且沿着已经画好了的圈子行走,不敢超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全员参与

司空见惯的课堂现象是,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课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和快乐,这是高效课堂应有的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贯彻。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智慧就在指尖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创造”不是教出来的,但操作可以埋下创造的种子。教学中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动手操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而且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

四、创设有效情境,突出数学特质

如果将一勺食盐放在你的面前,可能难以下咽。但若将食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在享用佳肴时将食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是一碗“溶盐的汤”。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根就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数学的“迷津”。

“情境创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落脚点”,要直逼学习内容的“数学内核”。不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效课堂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突出数学特质。

五、坚持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高效课堂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处理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从而应用数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对数学本身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