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芦笙阵阵荐轩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芦笙阵阵荐轩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芦笙舞看道具舞在民间舞蹈中的功能。民间舞来于生活取之于生活,由于民间舞蹈的原始继承性,使得道具在民间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接力棒的作用。通过了解和分析展现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通过对道具的使用丰富舞蹈内容。论述道具在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舞蹈中的运用及道具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带给舞蹈更加充实及生动的内容。

关键词:道具;芦笙;民族;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96-1

舞蹈是一门非语言文字的人类艺术财富,是自人类产生后最初伴随人的一种艺术形式,原始人从本能的模仿开始,学会了舞蹈,并传承至今。在传承过程中,虽然它属于非语言文字文化层次,但在表述其形态、研究其文化整合时,又必须借助语言文字。但是语言文字毕竟是一种主观意识色彩浓厚的手段,在继承的过程中难免客观地保留原貌,因此,以身体为传承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其中不能忽视的是执道具舞的地位,它以代代相传的道具,赋予了舞蹈传承的历史,发挥了接力棒的功用。我们从芦笙舞入手,使用动态切入法探索道具舞在民间舞蹈中的功能和作用。

葫芦笙是一种乐器,为云南古代民族所独创。江川李家山曾经出土过两件葫芦笙,整件用青铜铸成,形状为球状曲管,曲管顶端各有一个吹孔,球体上有七个孔或五个孔,应当可以插入七根或五根笙管,管子材料为筒木,出土时已经腐朽无存。曲管顶部还各铸一头立牛作为装饰。今天,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在使用葫芦笙,比如彝族、佤族、怒族、拉祜族、傣族、纳西族等。他们用葫芦挖挖作为首斗,上插长短不一的数根首管,内放竹片或铜片为簧。边吹边舞为古今葫芦笙舞的特点,它的出现,顶着云南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舞种,是一种自娱性极强又有表演性质的舞蹈。它只是道具舞中的一个代表,然而所提示出了道具舞共同的特点功能。

虔诚之舞――祭祀性舞蹈。葫芦笙不仅仅是一个舞蹈道具,更是一个图腾崇拜的象征,人类是从原始社会走来的,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人们面对大自然的无穷变化和原始生活的曲折离奇,既感神秘,又感恐惧。据古老的传说,拉祜族山区曾遭遇大洪水,洪水淹没了世界,只有两兄妹钻进葫芦给以生存,重新繁衍了人类。就是说葫芦曾经救助过拉祜族,使拉祜族免遭灭顶之灾。这实际上就是在云南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洪水荒年”的故事。因此人们吹起芦笙舞之蹈之,以此表达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信奉和真诚期待。以葫芦笙作为纪念祖先的标志,而表达崇拜的舞蹈与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直接相关,因而表现得极为虔诚与生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朴实无华的艺术感染力。

劳动之舞――生产性舞蹈。芦笙虽只是舞者手中的道具,但却体现了该民族世世代代对芦笙的感情,不仅仅只是作为对祖先的纪念,更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是日月的劳作与耕种。劳动性舞蹈是民族舞蹈中最写实的部分,他们一生都倾注于为了生存与发展的生产劳动中,因而劳动生产成为人至高无上的行为。劳动是财富,劳动是一切美的集中表现,一切美的象征。据祜山乡的传说,芦笙舞有72套之多,其中就有砍树、烧荒、犁地在、挖地、撒谷种、点豆子、点谷种、扶谷子、割谷子、打谷子、扇谷子、春谷子等舞蹈套路。

快乐之舞――自娱性舞蹈。舞蹈作为娱乐的功能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反映生活喜庆,以及寄托自己喜怒哀乐的自娱性舞蹈也多姿多彩。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建房起屋、节日喜庆、各种集会,甚至做家务、男女幽会,都有自娱性舞蹈伴随。以道具舞蹈作为娱乐形式,更能衬托出欢乐的气氛。

拉祜族每年都有自己传统的芦笙舞会,时间选择在阴历正月或秋季某月。届时全寨男女老幼都参加,用深孚众望的老人或柱寨赠人捧着放置谷种、玉米、甘蔗、米酒、茶叶、棉布、烟草、果品、糍粑、银圆、猪肉等的藤篾圆宗,率众载歌载舞入场,置桌子立有松树的中央,致期望人寿年丰之意,然后群起鼓笙而舞,青年们吹起芦笙跳舞,跳至鸡鸣拂晓。执道具而跳时,生活娱乐性舞蹈,无论表现历史生活,还是表现现实生活,都具有自娱自乐和娱乐大众的性质和功能,因而最具普遍性和群众性,以芦笙为代表的道具之舞,具有的第三个功用就是自娱。

艺术之舞――表演性舞蹈。在热烈的奔放的葫芦笙舞中,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韵律就是情感,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获得活力。情感越丰富越需要表露,情感越深沉越需要交流,当其发展程度较高时,也随其出现了专供表演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性的芦笙舞,须有专门的艺人才能表演,其演技远在一般人之上,其舞蹈也淡化了生活的写实气氛,着重创作的艺术气息。例如,苗族的芦笙舞表演性,常常令人惊叹叫绝。在踩花山活动中,有的舞者边吹芦笙边爬上二三丈高的长杆,取大杆顶物件,下到离地数米处,翻跟头落地,芦笙吹奏不断;另有“倒立”“翻板凳”“蚯蚓滚沙”“踩鸡蛋”“肩上托人”“走竹竿”“流水碗”等,都是边吹芦笙边做的难度极高的特技。道具的运用,使民间舞蹈道具可视性,并为民间舞蹈向舞台舞蹈转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芦笙阵阵轩辕”,从芦笙舞可以看出,芦笙在道具舞蹈的历史流程中,刻下了深深的原始舞蹈遗存的痕迹,在舞蹈以身体作为传承的媒介时,道具也依然记载和传承着舞蹈。它的四个功能也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对民间舞蹈学科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作用。根据道具舞蹈所表现的动态中,总结出它的四个功能,从而有助于发掘道具舞在传承中动态形象的渊源,探索博大舞蹈宝库中的宝藏。

参考文献:

[1]贾安林.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管辉,江苏省南京市歌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