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h指数评价大学材料学科研人员科研绩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h指数评价大学材料学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SCI-E中1986~2011年度的引文数据为基础,选出所有时间内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累计发文量最大的前15位高产作者,通过web of science 的引文分析工具依次得出这15位教师的h指数以及总发文数和h指数,并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比较,从而分析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科研绩效水平以及用h指数进行评价科研绩效的优缺点。

【关键词】SCI-E h指数 材料科学 科研绩效

1研究对象与研究理论

2005年,美国Jorge.E.Hirsch富有创意地提出了一个用作评价科研人员个人研究绩效的新指标h指数。与一些传统的指标相比,h指数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它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文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量)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各种评价科学工作者科研成果单项指标的缺点[1],因此,h指数一经问世,便迅速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和高度关注,成为信息计量学和学术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1.1 h指数的概念

Hirsch将h指数定义为1:一个科学家的h值,等于当且仅当在他/她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每篇获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数,而剩下的(N一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一位学者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其在科学研究界的影响力越大。

1.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86~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在1986~2011年(具体截止时间:2011年12月20日)依据检索结果累计收录文献数降序排列前15位的高产作者。再根据作者名字依次各个精炼,得出引文报告,获得SCI收录总论文数,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文次数和h指数。

2数据分析

2.1学科整体分析

表1给出了国内外部分大学材料学科h指数。通过图表看出,我校科研近年虽有非常快的发展,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极大,与国内一流大学也有很大差距,即使与同属工信部的哈工大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2.2 15位高产作者的论文分析

15位高产教师的具体发文各项指标详见表2。

根据SCIE检索结果和我校网站教师介绍,以上所列15位高产教师均为我校全职教师。除四位来自材料工程学院,其余均来自化工学院,这与我校具体的学科设置有关。材料学院发文贡献百分比为29%,化工学院为88%。因为每篇文章作者常常不只一个,且可能同时来自材料学院和化工学院,所以实际总百分数高于100%。

15位老师13位为硕士或者博士导师,一位工程院院士。年龄段集中分布在45~55岁。

3 h指数优缺点

3.1优点

1.h 指数是发文(产出力)和被引(影响力)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从h 指数的定义可以看出, 某学者的论文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是h指数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加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Hirsch说,论文总数能够衡量一名学者的科学生产力, 但不能仅依据论文总数评价这些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当论文总数相近时,若总被引次数较高,篇均被引次数较高,h指数就容易高。如第二梯队的朱俊武老师,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了惊人的20.19,是我校材料学科最高的(15人中排名第一)。h指数亦为第二梯队第一高,达到11。“总被引频次”的缺点是作者的影响力会被少数重要的合作论文夸大。

2.h指数应用广泛,除了精确评价个人的科研影响外,还可以对团队、学院、某学科、某国家、某企业的科研影响力进行评价。

3.2缺点

1.h 指数是总结研究人员科研实力高低的数据,与从事科研的时间长短有关。

根据许新军对我国经济学领域高被引作者的h指数统计看:当此学科作者h指数均较高时,学者平均大约需要6.5篇的发文累积,才能提升1个h指数值,有的甚至需要近16篇的积累,即使是那些发文少而精的作者最少也需要近2篇的发文积累。因此, h指数比较适合用于衡量科研已经有一定成果和时间长度的教职员工。

2.没有区分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

由于学生发文一般都会加老师为合作作者,所以当上博导硕导后可以招到更多更好的研究生h指数会容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俊婉,苏新宁,邓三鸿. 经济学研究现状——基于CSSCI的评析[J]. 经济学家,2004(04).

[2]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5(102).

[3]Web of Science. Thomson Reuters,2011.

[4]ESI. Thomson Reuters,2011.

[5]许新军. 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2008(10).

[6]Csajbok. Hirsch-index for countries based on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data[J]. Scientimetrics,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