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汉语听力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汉语听力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是人类语言交际问主要方式之一。听力训练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听力指听到别人说话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接收和信息转译两方面。听力理解的本质是人们利用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解码的过程。言语信号指的是一个个的音义结合体、词汇和由这些词汇排列结合而成的语流。所谓接收解码过程就是对听觉器官收到的言语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归类,同时和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旧的言语信号建立联系,从而在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上进行新的感知,理解言语信号所表示的意义,而且还要把新感知的言语信号存入记忆库变为经验成分,以便感知更新的言语信号,来服务于听力理解的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一、听力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听”作为一项重要的言语技能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汉语听力教学的性质就是专门训练和提高“听”这项言语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听力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听”的技能,并能灵活运用交际中,准确、得体的领会对话者的意图。听力课不同于精读课。精读课重点在于学习书面语,听力课重点在于“听”汉语,听力在语调、语气、词汇、句式上的灵活多变,决定了其在教学和习得中的难度系数。听力课也不同于口语课,但客观地说,“听”与“说”的关系最为密切,“听”有助于“说”,“说”有赖于“听”。要提高说话的能力,提高口头交际的能力,就非得提高听力不可。因此,在汉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听”在汉语习得上的特殊作用,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来促进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

二、听力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听力教师和学生对听力课的认识就是放MP3,看MP4,对答案,因而听力教学采取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放MP3或MP4-学生听-做题-教师提问-对答题”的五步法。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机械而刻板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和主动,严格影响了学生创造的发挥。在这一点上,口语课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借鉴各学习的例子。口语课之所以受学生欢迎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应该说在听力材料已定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问题,改进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只要学生的主动型调动起来了,师生双方都能感觉到听力课上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无趣,而是能够有所收获。

2.师生的忽略心理

忽视听力课的情况现在各高校都普遍存在着。此处的忽略心理不仅仅存在于学生,也存在于教师和校方身上。大多数学校在课程安排时,听力课总是课时设置最少的课型。因为课时少,教师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不愿上听力课。

3.知识面相对较窄

汉语课程中精读课是最受到学生欢迎的课程。公正地说,精读课也是被动型和乏味之处,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原因何在?因为精读课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觉得能够在精读课上学到知识,所以喜欢上精读课。但是就听力课而言,学生觉得除了练习听力以外,很少真正习学到东西,于是这个课就变得可上可不上了。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听力课收获至微。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简单的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学方法就能够避免的。这是一个相对较为宽乏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靠广大师生存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了。

三、提高学生汉语听力能力的有效途径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汉语听力教学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对语音的准确辨认。听话是主动的过程,教学中应强调听话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往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听力课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缺乏主动性。事实上,听话不仅仅靠“听见”就行了,需要听话者动用内在言语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只有正确的理解了才是真正地听懂了。因此,汉语听力教学要强调学生主动理解而非被动地听,听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将听到的信息进行提取、整理、加工。要鼓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联想、推理、猜测等心理活动来帮助理解,指导学生积极地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归纳、概括、总结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必须要动用认知因素和背景知识去主动地理解。

2.克服不良听话习惯

汉语教学中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听力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1)不以为然。对听话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自己听话能力差对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2)消极被动。长期以来,教育目标没有很好地贯彻,许多学生的听力练习目的只是为了向家长和老师交差,或是为了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被动的思维定势,不去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听话能力,对所听内容不进行认真思辨,这种学习态度阻碍听话能力的提高。(3)不良习惯。听力课上或听别人说话时没有礼貌,坐立不安,情绪浮躁;习不专一,边听边玩;不求甚解,断章取义。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听话的效果,而且极大地阻碍听话能力的提高。

总之,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必要的听话方法。其实,在听话实践中,有些带有规律性的好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较快地提高听话能力。例如在听力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意对背景知识的理解,注意扩大听话渠道,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听话技巧,改变不良听话习惯等等。

3.积累语言信息,创造听力的先决条件

听力课对语言知识的输入方式是通过听-理解-记忆的过程完成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的接收、解码过程完成的快慢或准确与否,都是由储存在头脑中的言语信息(即经验成分)的多寡所决定的。这些言语信息主要包括有关目的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它们是听力理解能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就必须从积累它们的言语信息入手,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在学生初步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语音要做到会读、会拼、会写),以词汇语法的听力训练为中心,尽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和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要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反复练习,使学生对所听到的语言材料达到理解记忆,积累经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艳.《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王晓华.《谈汉语听力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语言与翻译》,2005年第4期.

[3]王晓辉.《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技法略论》.《北方文学》.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