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统整的知识与学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完成语言教学的基础任务,还要兼顾通识内容的传授。这是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时代的要求。也为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通识教育―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视阈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线索,对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旨在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意识,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师;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56-02
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又名:一般教育,普通教育,通才教育,英文名称:General Education)首先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中国学者李曼丽曾对通识教育作过如下概括:
1.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其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2.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个人健全的人格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3.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如:“给20~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通识教育”阐述为: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门教育有别。
二、大学英语课程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根据通识教育的内涵,无论是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目的来看,大学英语课程都属于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的;服务于院系专业需求;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这是大学英语课程学科性质之所趋。在当今的大学教育改革浪潮中,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将向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未来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的性质将更加明显和突出。
三、通识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及学生就业形势等方面的情况变化,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7年国家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对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方面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分别就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推荐词汇量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之相适应,对于高校外语课程设置也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伴随着多数本科高等学校的转型,大学英语教学必将发生两方面的变化。其一是大学外语的教学内容会出现较大的改变。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质,服务于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的内容将会大量增加。其二是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变化,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将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能否适应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识教育视域下将会面对什么样的要求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四、通识教育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目标就是要打破专业束缚,为学生提供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语言学知识,完成外语学科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还要熟知中外文学、地理、历史、哲学、天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除语言学以外的通识知识,完成通识教育的使命。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显然对教师的个人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专业化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语言学之外的知识可以说捉襟见肘。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服务于学科建设,必须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这是世界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应对未来的挑战。及早关注个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教育观念的调适。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多年来,由于生源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都比较好,再加上学生的进一步毕业深造都离不开外语应试,所以社会上一直把外语看成是热门专业。这就导致了外语教学中缺乏危机意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科定位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旧有的外语教育观念亟待改变。只有时刻牢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服务,应该培养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国际交流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是和师资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p126)。面对教育国际化、知识大融合的现实,教师培养模式亟待改革。首先,对于高等学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改革原有的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尽可能多的开设语言学之外的学科课程,让这些准教师充分夯实从业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开辟一条相对的坦途,防止职前职业素养欠账。其次,对于在职的高校教师,要进行语言学知识之外的学科知识轮训,尽可能弥补其“先天不足”。这样双管齐下,有助于高校外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
3.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外语课程的单科特征,多年来我国的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中普遍忽略其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老化。无法满足《国家中长期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课程才”的需要。所以,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能够增加一些跨文化的、多学科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同时,要不断地更新。这样,通过教师的备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的跨学科、跨文化知识,也使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教师个人的不断学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5年后,国家要废除教师资格的终身制,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考评。当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德,二是职业能力。不能胜任的将会被清出教师队伍。所以,高校教师更应该有危机意识。因为国家、社会对于大学教师的期望值更高,要求也将更加严格。大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拥有多学科的渊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识教育的发展为大学英语课程找到了合理的定位,也为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够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03-01.
[2][5]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2007-09-26).http:///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3]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戴炜栋.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