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18-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多缠绵、反复发作,2010-2012年我们利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史。

1.1.2 粪检排除阿米巴、血吸虫,痢疾杆菌培养阴性。

1.1.3 乙状结肠镜检有黏膜充血、水肿或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渗出及浅表性溃疡。

1.2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本院肛肠科住院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25~60岁;病程3个月~10年。

1.3 治疗方法

中药灌肠治疗 灌肠方:地榆20g,石菖蒲30 g,蒲黄20 g白及20 g,白头翁 30 g,马齿苋30 g,苦参10 g,乳香10 g,没药10 g,防风15 g。水煎2次取汁约100 mL,治疗加温30~37℃保留灌肠,灌肠前先排空大便,将准备好的灌肠液装入输液瓶,药瓶连接输液管和一次性导尿管,导尿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排尽输液管内气体,由缓慢轻柔插入,一般约20~25 cm,调节滴数,控制在50~60滴/min。液体滴完后嘱患者腹卧位2 h左右,直肠滴入最好在睡前进行较好,每晚1次。行保留灌肠约1~3 h以上。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1]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粪常规化验正常,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留有疤痕;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2~3次/日,大便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改善或轻度水肿;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大便常规检查及肠镜检查均无好转。

2 结果

本组20例,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十年来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发病呈慢性过程,反复发作,已经成为世界重视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2]。在治疗方法上,现代医学主要应用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其不良反应多,影响临床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显示了很大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慢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泄泻”“肠癖”“久痢”之范畴,在《内经》中谓之“肠癖辟”。《难经》谓之“大癖泄”,《伤寒论》谓之“下痢脓血”。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感邪毒、劳倦过度。损伤血络,而且脓血便而形成肠癖,究其病因病机,脾肾虚,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于大肠,本病为我国医学疑、难、杂症之一,所以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灌肠方中地榆清热解毒,凉血止利;白及性黏,能生肌止血,消肿敛疮,用之保护肠黏膜,减少有害因子对肠道刺激;石菖蒲散风祛湿,开窍理气活血,气味芳香,能悦脾;马齿苋、苦参清热解毒;白头翁可清血分之热,为热毒赤痢之要药。蒲黄、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灌肠方能直达病所,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