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院校语文创新教学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制语文活动课课题研究基础上构建的。它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有赖于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才真正地发展了人的素质,体现了人的价值。
关键词: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是在语文活动课基础上构建的,它强调师生之间与课内外之间的多边互动,提倡以启发法、讨论式、探究式、项目驱动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结合或由教师有意识搭配成组,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展开课外探究活动,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对于贯彻新大纲,学好新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思考日臻成熟的过程。研究伊始,我的研究思路是“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第二阶段,着重进行“语文课堂的活动与创新”实验。几经印证,提出了“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设想:活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活动的目的,创新是发展的必然。
一、活动是发展的前提,语文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语文的实践
活动
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五年一贯制”学制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一味强调知识的机械累积和支离破碎的训练,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更全面合理的功能定位应该是在不削弱语文学科的工具的前提下,增加语文学科
的人文开发。人文强调人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具有能动认识事物的特性。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积累不同,生活经验不
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对于问题的看法就不能强求一律,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是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活动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对其今后学习与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语文学科必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会、领悟,这比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要有意义得多。活动教学把学生当成认识事物的主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汲取知识,并且这种欲望会随着其兴趣的浓厚和需要的加深而日益增强,欲望越强,学习的动力越大,这种学习动力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态度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当一个人的情感能与其对应事物产生共鸣时,就
必然产生一种愉悦之情,也正是有了愉悦之情,才会对事物产生探求的欲望,才会在未知领域中不断地探索,这种欲望不断得到肯
定,就会形成轨迹并产生共振效应,其共振频率就会越来越快,振幅越来越大。
基础知识是语文工具的集中体现,基础知识主要靠积累,这是一种功夫,基本能力是一种质的提高。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要预防由于重视语文的人文而忽视了工具,淡化基础训练与积累。能力与知识基础是共生共长的,活动教学是促进它们成长的媒介。
二、发展是活动的目的。物质是运动的,它总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发展前进
“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种发展的观点,它的特点就是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假如教学过程不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这样的教学必然死水一潭。假如只强调课内的活动,不注重课内外活动的衔接,必然限制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学生的身体发育应该伴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认识、思考、辨析事物的能力,使他们有主见、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正是寓活于动,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地发展了人的素质,体现了人的价值。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人最重要的不是存储信息,而是根据自身需要筛选、过滤、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由此可见,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并教给其开锁的方法比直接为他们开门重要得多。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吸收知识、思维僵化的教学环境中,他又如何能及时、准确地捕捉瞬息万变的信息呢?
首先,发展反映在知识的有效吸收上。学生的语言功底厚不
厚,人文素质高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大不大,因为阅读的过程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汲取人文精华的过程。对于名篇佳作,要有泛读,以扩大视野;要有精读,以增加深度,由此提高阅读品位。其次,发展体现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要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尤其是动脑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应采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阐明不同的观点,允许多角度、多层次地解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最佳状态,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第三,发展体现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习惯来自于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讨论习惯、活动习惯也来自于养成。要使“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运用,就要注重活动习惯的培养。活动习惯的培养可以从语文活动课入手,但不能只停留在语文活动课的层面上,而要更广泛、更深入地把活动教学思想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三、创新是发展的必然
事物是发展的,发展的过程就是自我创新的过程。近年来不断推出的一系列新教材从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这些新教科书大多采取合本分编的办法将教材依次编成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应用写作、口语交际、文学欣赏几大板块,在选文上更加贴近生活,在内容上更切合实际,有利于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有利于“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的安排与统筹。其次,在教学要求上强调实践与创新,为构建“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依据。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组织形式,改变单纯强调知识和训练的做法,为“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象征,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表现。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改革,学生在成长,我们没有理由停留在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一方面,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要批判地加以继承,另一方面,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还要善于根据实际的发展推陈出新。“活动、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即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在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建立起来的。这里谈的只是模式构建的基本框架,更多内容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作者单位 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