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白鲨从海底出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白鲨从海底出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白鲨》并不是那种在奥斯卡上“左拥右抱”的电影,但“全美6700万观影人次和4.7亿美元全球票房”的数字以及在类型方面作出的贡献,都足以使这部40年前的电影载入史册。直至今日,当茫茫大海的远处露出巨大的银灰色鱼鳍,也许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一件事―赶紧朝岸那儿游啊!这就是《大白鲨》,一部将恐惧如此具象化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

险些搁浅

在《名利场》的画册中,有一幅斯皮尔伯格的写真,他坐在岸边的,双脚荡在海水中,一副功成名就后的悠然自得,犹如一阵惬意,吹拂着看客的脸庞。不过,如果我们将斯皮尔伯格人生的时针拨到1974年的夏天,同样在海边的老斯却是截然不同的状态。以下是当时斯皮尔伯格写的日记:“1974年7月X日,晴,马沙文雅岛。《大白鲨》的拍摄进度非常糟糕,我之前让艺术指导乔・阿尔夫斯花了半年时间打造的三个鲨鱼模型,全都派不上用场。之前在不带盐分的水中试验时,一切都运转良好,可这三只鲨鱼进了海水,就全都歇了菜,花样百出,不是嘴巴里进了淤泥,就是某个部分被海草缠住。最要命的,这该死的三只鲨鱼,每一只都造价25万美元。这也就是说,我超支了,超得很严重,而戏份还远远没有拍完的意思。除了机器,拍摄用的渔船还碰上了翻船事故,虽然人没出事,但胶片毁了不少,还得花功夫修复。这样加起来的时间,我想都不敢去想。剧组里已经能听到抱怨的声音,就连当地的居民都觉得剧组占用海滩的时间太长,准备去有关部门投诉了。我听到有人说‘这个菜鸟导演这啥那啥’,虽然没去理睬,但心里不是滋味。唉,看来我对海洋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我对大自然也太天真了,狂妄地以为我可以掌控它们。现在,我算是遭报应了。如果拍电影是如此艰难的话,我真的不打算干这行了……”

好吧,我们承认,这是我们杜撰的,斯皮尔伯格当时有没有写日记,没人知道。虽然日记是假的,但上述内容是千真万确的。1974年夏天的《大白鲨》拍摄现场,绝对是斯皮尔伯格的噩梦。现在,还是让我们把时针再往前拨一点,看看老斯是怎么摊上这个烂摊子的。

《大白鲨》起用斯皮尔伯格并不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而是双方都非常不情愿的无奈之举。1973年,彼得・本切利的小说《大白鲨》问世,对于这部讲述鲨鱼袭击人类的惊险小说,评论家海伦・布朗给出的评语是“很适合改编成电影”。没想到,这话兴许就是海伦说给她的制片人丈夫大卫・布朗听的。大卫看完这部小说后,非常同意海伦的评价,并叫来合作伙伴理查德・D・扎努克。理查德读完后,也非常同意海伦的话。于是,当天二人就把小说改编电影的事宜提上了日程。不久之后,环球公司以17.5万美元买下改编权,就等二人定下导演。在1970年代,怪物电影的概念依旧停留在B级片的范畴里,而环球是怪物电影的大户,花将近20万美元买版权,环球并不想只是再拍一部“黑湖妖谭”。在环球和大卫、理查德二人看来,《大白鲨》能够成为一部赚钱的A级制作。这就需要一个能撑得住场面的老手,于是,他们想到了擅长大场面的约翰・斯特奇斯,拍过《黑岩喋血记》《豪勇七蛟龙》和《大逃亡》的斯特奇斯虽然没尝试过怪物题材,但对大场面手到擒来,想必不会搞不定一只大鱼。当时斯特奇斯岁数已经不小,在生涯暮年不想尝试新类型,于是,片约谈崩。老手请不来,那就索性换个方向,找个新人,没准给个机会,就有奇迹。恰好此时,只有三部作品问世的斯皮尔伯格迫切需要指导一部大制片厂电影的机会。于是,一拍即合,剧本递到了当年还是新人的小斯手里。斯皮尔伯格很喜欢《大白鲨》的故事,但拍电影和看小说完全是两码事,在深入交流拍摄计划后,制片厂与斯皮尔伯格都发现,在当时的技术情况和市场情况下拍《大白鲨》,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在这当口,两边都不能再等了,即使在环球看来,当时的斯皮尔伯格只是个三部作品中两部是关于卡车的“卡车导演”,环球还是做出了允诺,“只要能把《大白鲨》搞定,接下去的一部片想拍啥拍啥,我们出钱。”在这样的诱惑下,斯皮尔伯格也不再犹豫了,撩起了袖子就上了。

可正当双方铆足了劲,决定开干之际,好莱坞的演员工会由于劳资纠纷,进行大罢工,预算捉襟见肘,环球只能勉勉强强开出55天350万美元的预算。菜鸟导演、不宽裕的周期和预算、不讨好的类型,加上一只莫名其妙的鲨鱼,在当时所有人的眼里,《大白鲨》无非就是一条搁浅的鲸鱼……

旱鸭子的野心

尽管在多数人眼里,《大白鲨》早已是一条“死鱼”,可斯皮尔伯格并不这么看。老斯盘算着拍摄计划,决定还是一步步来。首先是挑选拍摄场所,最终选景在马萨诸塞州的马沙文雅岛,那里中产阶级居多,符合片中设置的背景,而且那里的海浪高度适宜,海水的温度与深度也都适合拍摄。地方选好,接着是选人。在最初的计划里,一线明星保罗・纽曼、罗伯特・雷德福和史蒂夫・麦奎因都在男主角的行列里,可最终都未能成行。制片人说得很好听,“那是因为我们不希望这部电影中有大牌演员,破坏影片的真实 气息。”实际上,550美元万预算,就算当时没有所谓的“2000万俱乐部”,也不可能请得到半个明星,更何况上述这三位影坛红人。不过呢,斯皮尔伯格还真是那么打算的,他觉得演员最好就地取材,影片中人物布罗迪警官的两个儿子就都是当地的小孩,而那只小狗则是老斯自家的看门犬。这么做的意味,很像新现实主义那会儿起用非职业演员的作用,就是为了真实。在斯皮尔伯格看来,这部电影真正的明星只有一个,那就是大白鲨“布鲁斯”。

布鲁斯这名字源自斯皮尔伯格的律师布鲁斯・雷米尔,当初取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开玩笑,后来却在片场叫开了。为了让布鲁斯看起来真实吓人,在根本谈不上CG的当时,唯有模型技术可以做到。于是,斯皮尔伯格请道具师乔・阿尔夫斯造了三只鲨鱼,一只左半身,一只右半身,一只中空,在拍摄不同角度时分别启用。当然,不做一只的原因在于重量,这三只剖开的鱼,每只都有几百斤,拍摄时需要十几个人一起操作才行。当三只模型中的第一只完成时,斯皮尔伯格还不无自豪地请来了乔治・卢卡斯、马丁・斯科塞斯和约翰・米利厄斯前去参观。卢卡斯开玩笑地把头伸进了鲨鱼的嘴里,还摇着鲨鱼的嘴巴,大喊着救命。正当众人大笑了一番后,却仍不见卢卡斯从鲨鱼嘴里出来。模型出了故障,卢卡斯的头卡住了。不得已,斯皮尔伯格三人就像片中的“屠鲨三人组”一样,与鲨鱼模型和卢卡斯的头,展开了生死较量。在一番大战后,卢卡斯被救了出来,并表示这辈子不会再把头伸到任何洞里……这看上去是夸大的戏剧化杜撰,却是绝对的真事儿。不久后,另两只模型制作完毕。然而,另两只阿尔夫斯精心制作的鲨鱼完全不符合斯皮尔伯格的预想,不论是血盆大口,还是怖人双眼,都显得搞笑至极,简直像是一部恶搞喜剧片里使用的道具。无奈之下,斯皮尔伯格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尽量减少布鲁斯的戏份。这一举措,反而成就了《大白鲨》。

纵然大白鲨变成了“大白傻”,但斯皮尔伯格想要拍出真实鲨鱼的愿望依旧没有改变。这就像虽然他是个极度畏水的旱鸭子,却还是在水下坚持了九个月的拍摄。这种精神贯穿着老斯的职业生涯,也是斯皮尔伯格成功的关键要素。为了呈现更真实的鲨鱼,斯皮尔伯格从澳大利亚请来两位鲨鱼专家朗・泰勒与其妻。夫妻俩拍摄过关于鲨鱼的纪录片,对鲨鱼的习性可谓了然于胸。而老斯请二人来的目的,就是为拍摄片中那场著名的鲨鱼袭笼的戏码。为让效果震撼,剧组人员制作了铁笼,泰勒夫妇也放置了诱饵。可馋嘴的鲨鱼都只是14英尺长的“小家伙”,无法满足斯皮尔伯格的胃口。无奈,泰勒夫妇拖着钢笼子,带着水下摄影机,往深海处游去,并成功诱惑了一头大型鲨鱼,还拍下了它在笼子里“只有我最摇摆”的疯狂姿态。虽然这段影像并不符合剧本的情节,但斯皮尔伯格看过后非常满意,当即决定,剧本什么的,可以改嘛。于是,就有了我们在片中看到的鲨鱼袭笼的经典场景。

鱼跃龙门

在努力将所有设想付诸实践后,《大白鲨》终于赢来了杀青的日子。在拍摄最终杀死鲨鱼的戏之前,斯皮尔伯格就跳上了一艘快艇,乘浪而去,还笑着对剧组人员大喊,“再见,我不会再回来啦!”这倒是老斯的心里话,对一个旱鸭子来说,在海里呆了这么长的时间,足以使他“失去理智”。可逃走这事倒不是他发疯,而是因为听说杀青后剧组人员要将他扔到水里,所以他提前撤离。没想到,这无心之举却成了日后的习惯,后来斯皮尔伯格所有电影的杀青戏码,他全部缺席。而在谈到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时,他说,“会是一部在陆地上拍,不会有一丝水分的电影。”

由于周期超时,预算超支,原本定在1974年圣诞档上映的《大白鲨》被推迟到了1975年的暑期。当年北美的重点影片都会留到圣诞档推出,夏天是圈内默认的“垃圾场”,遍布着大公司准备放弃的项目。《大白鲨》在首轮试映之后观众满意度极高,这给了环球信心,他们史无前例地花了70万美元去铺电视广告,在黄金时段播放预告片,并尝试应用“大规模上映”发行概念发行影片,当年所有电影的公映过程都相当迟缓,发行商通常先在大城市的部分影院上映,如果影片票房不错,才会在更多城市大规模上映。1975年6月20日,《大白鲨》在美国406家影院同时上映,发行方明显下对了赌注,影片吸引了全美国超过6700万观众观看,可谓万人空巷,一举创下了1亿美元的票房纪录。到7月25日,放映《大白鲨》的影院已增至675家。最终,影片的全球票房高达4.7亿美元,这一纪录直到两年后才被《星球大战》打破。

《大白鲨》成了当年全美国大街小巷的热门话题。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称其为“一部令人无比振奋的电影,超乎以往的惊悚片,因为所有的角色与形象都深入人心,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都充满了新意。”影片的影响波及现实,由于大白鲨的恐怖印象,1975年美国各地海滩度假的游客数量锐减,影片的拍摄地马沙文雅岛也成了旅游胜地,尽管游客大多只敢在沙滩上晒晒太阳,不敢下水。影片的配乐也彻底火了,而在当初第一次听到配乐时,老斯还问约翰・威廉姆斯,“约翰,你真觉得这玩意儿能当鲨鱼出没时的配乐?你别逗了。你不会是认真的吧?”《大白鲨》真正创造了一个奇迹,并为好莱坞的拍摄手法、技术运用、宣传理念和营销模式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开启了片方花大价钱投放电视预告片的先河,彻底结束了好莱坞的五年萧条局面,与1977年的《星球大战》一起开启了全新的电影工业时代。精准的市场定位、刺激的题材与高额投入开始替代了慢工出细活的作者电影,后来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剧本被提交给制作人的时候,甚至都被要冠上“太空上的《大白鲨》”头衔。

能取得如此成功,实际上,是拍摄手法的创新。斯皮尔伯格将一部怪物电影以希区柯克悬疑片的手法呈现,之前提及的“减少戏份”,促成了“鲨鱼第一视角”等技法,直接影响了1978年《月光光心慌慌》的“凶手第一视角”。而斯皮尔伯格口中的“最恐怖的不是鲨鱼显现的部分,而是没有显现的部分”与希区口中的“炸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炸弹何时爆炸”显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除了这些吊足观众胃口的悬疑手法外,片中也有实打实的骇人镜头,比如那个沉船里尸体的突然出现。这一场景是斯皮尔伯格后期在友人家中的泳池里重拍的,为的只是让观众“尖叫得更响一些”。如此种种,让本片被《娱乐周刊》评选为“史上最惊悚电影第6位”,而大白鲨这一形象也被AFI选为“影史百大反派第18位”。从此,好莱坞进入了特效大片的新时代,而斯皮尔伯格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了事业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