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曲径通幽草木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曲径通幽草木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走出虚假作文的怪圈,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鼓励学生自主、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创造而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课程标准;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然而,时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则不然,学生一到写作文,就望而生畏或抄袭或胡编乱造,以致“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许多老师对上好作文课也深感困惑。现就我校2014学年三、五年级期末质量检测作文试卷抽样调查分析如下:

老师在逐一翻阅试卷中,发现作文内容空洞者有之,情节虚假者有之,语言大空者有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与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等直接有关。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成因分析

1.虚假教学,态度功利化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不少教师在潜意识里,作文教学“功利”化,考前猜文题、读范文、讲范文,甚至要求学生背范文,有意无意引导学生抄袭或套用他人的作文,为高分服务;在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中,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帮助学生虚构情节,甚至,为发表服务。凡此均属“虚假作文教学”,且“虚假”现象严重。

2.目标不明,程式呆板化

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作文训练目标不明确,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基本思路遵循传统封闭的静止教学程式:教师布置――口头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用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取代充满人性之美、生活之趣的表达审美训练,程式化教学代替动态教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结果事倍功半,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

3.强调技巧,规范约束化

作文指导课不是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而是依据作文提示和题目片面地强调审题、立意等作文技巧,片面强调应付作文的规范、对策,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形式呆板、没有新意的“新八股文”。

4.脱离生活,内容空洞化

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写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把学生囿于狭小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中,造成学生孤陋寡闻、文思枯竭,很难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的作文自然是空洞单调。

5.拔苗助长,求全责备化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把创作和作文混为一谈。他们对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学生很少能在作文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稚嫩的作文心态得不到抚慰,久而久之,学生便谈“作”色变,凭空捏造。

“作文如做人”“文品皆人品”,教师作文教学的态度功利化、程式呆板化、技巧约束化、内容空洞化、心态成人化与学生的学严重分离,做人与作文背道而驰,怎么能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在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作文教学要有情而抒、有感而发。

二、曲径通幽草木深――策略追寻

1.借体验之甘霖,润童心之芬芳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的本意。”中央教科所张田若教授也说过:“小学生作文,说来其实也简单,就是学生会用笔说话。”即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秋天来了,校园的桂花开了,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片桂花海中。这时,我带领学生去看桂花、闻桂花、说桂花、猜桂花。学生在桂花树下七嘴八舌,不亦乐乎――

生:金黄色的桂花,如米粒般大小,一瓣、两瓣、三瓣、四瓣,耶,四个小花瓣!一朵、两朵、三朵……大家紧紧地挨在一起,像满天的繁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生:停下前进的脚步站在桂花树下,仰起脸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好香呀!我好像在洗桂花澡呢!

生:看到桂花,我想到了奶奶从外地给我带来的桂花糕,差点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生:我们爱美丽的校园,它让我们闻到香味,感受到了秋天。

随后,我们一起创作短文。现摘录一段如下:

“金黄色的桂花,如米粒般大小,星星点点,多像天上的繁星;时时发出浓郁的香味,走到桂花树旁,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犹如进入甜美的梦乡!一阵风吹来,桂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远远看去,就像下了一场桂花雨似的。桂花,是您给我们送来了香味,带来了快乐!”

通过“看――闻――说――猜”这一学生的亲历体验,唤醒了他们的视听触觉,流畅甜蜜的享受缓缓地推动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学生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随之,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2.搭灵动之平台,燃创作之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主动轻松地写出作文来。

一天美术课下课后,我还和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准备上课。一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小朋友们桌子上漂亮的手工作业:紫色的“茄子”,伞形的“花蘑菇”,还有可爱的“小白兔”正挎着篮子采蘑菇……栩栩如生、应有尽有。看着学生乐滋滋的笑容,我忙放下早已备好的内容,在旁边“扇”一下风,叫同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作品组成一个“王国”,并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学生激情四射,一边想一边写,文字在他们的笔下“刷刷”地流淌。十五分钟刚过,一篇篇作品诞生了:

“‘你是我的小呀小辣椒,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劳动果实,心里甜滋滋,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玩’橡皮泥,耶!这可是我的强项。我首先拿出两段红色的和绿色的橡皮泥,分别搓成两条粗粗的‘棍子’当辣椒的身子,请注意从上到下要揉得越来越细噢,底下不就搓揉成像一根圆圆尖尖的笔芯一样细了嘛,接着用青色的橡皮泥做一个小椭圆形,这就是辣椒的‘绿帽子’。带上它,小辣椒就不会被太阳晒伤了。

你瞧,两根小辣椒做好了!它们像两位小姑娘,正羞答答地看着你呢!这时,可别被它们迷惑了,如果你走向前大咬一口,保证让你辣得直流泪!

我喜欢我的小作品――小辣椒。”

几根彩色的橡皮泥,却给学生带来了这么多的乐趣!作文是一项精神独创工程,需要心灵的极大自由,精神的极大解放。《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灵动的平台,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符合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具有趣味性的素材,创设出学生乐于表达的作文环境,点燃学生有话可说、非写不可的创作火花。

3.优作文之指导,活写作之方式

几乎所有的学生对节假日都是既爱又怕,因为语文老师每到这时候都会布置写日记。然而今年的一次春游,因为一点惊喜的“发现”,学生感受变了,那天我们到江滨路游玩,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看,那是什么蝴蝶?真好看!”大家顺着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对花蝴蝶,它们时而低飞、时而高飞、时而在空中盘旋……

我忙拿出手机,将这动人的一幕拍了下来。回到教室,我将学生的表情特写展示在屏幕上,引发了一阵阵欢呼、赞叹。我随机采访:“是什么让你们这么开心的?”

“我觉得这对蝴蝶太美啦!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

“它们的翅膀背面是嫩绿色的,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这使它们在停驻不动时就像是绿色的小草一样。它们翅膀的正面是金黄色的,这使它们在扑动翅翼时却又像朵朵金色的小花。”

“两只蝴蝶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使我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喜爱蝴蝶,因为它能为花朵传播花粉,使人类受益。蝴蝶是为了让世界更美,才出现在世界上,为这个世界平添一丝生机,让世界更多一份美丽!”

我被学生的灵动与想象感动着,这群小精灵的脑海里竟有如此丰富的储蓄!多么美妙的想象经历,好像带着可爱的孩子们经历了一次美妙的旅游!谁说这种旅游你不喜欢?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说的那样:“在每个孩子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的心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

原来游玩的作文,不一定要写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要按游玩前、游玩时、游玩后的顺序来写,学生心中的条条框框没了,抓住一个精彩的瞬间也是很美的习作。几天后,学生的“流水账”作文不见了,“偏头痛”没有了,孩子们的惊喜“发现”来了。

4.树大家之榜样,涵写作之底气

许多人可能认为作文是一件风花雪月的事,回顾历史的长河,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浑高昂的气势;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怡然,都让人觉得作文是一件挺浪漫的事。殊不知,不管相对于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作文远远不像人们所想的一样,而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过硬的作文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勤于笔耕的精神。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乐斯认为,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我们都知道学生熟悉周杰伦、李宇春、樱桃小丸子,但是却不知道凡・高、巴金、陶行知。遇上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不肯吃苦,没有志向,所以我决心用大师们不朽的力量来激励学生。这里的大师,是思想的大师、文学的大师、科学的大师。这些大师都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代表着时代进步的、影响历史进程的、影响人类思想的顶尖人物。他们留下的文章,他们自身的历史、传记,他们的言论,都是人类智慧金库中最鲜活的一些东西。

在我们班的教室贴满了一张张大师的画像,有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有科学家爱迪生,有文学泰斗巴金等。这些画像可不是为了装点教室,这其中还有深刻的含义呢!究其根源,还得从作文说起,要写好作文谁都知道难,但有什么办法能克服这些困难,培养学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志呢?通过与学生一次次的交流,我们最后达成协议,用大师的光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所以,我们的教室就出现了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说真的,这招在我们班的学生作文成长中确实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忘穿插一些名人故事,并指导学生看名著、看传记、收集名人名言,并把这些名人的画像请到教室,让他们的事迹时时激励学生。例如,我班孩子疯狂地喜欢沈石溪的作品,我就在今年的读书节开展了“走进沈石溪”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带领学生了解沈石溪的生活背景,熟悉沈石溪的作品,学习沈石溪的为人。

向大师学习,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向大师学习,我们未必能人人成为大师,但有了这种精神底蕴,有了这种灵魂的追慕,我们就可以培养出坚实的底气,写出大气之作。

5.拓素材之渠道,还写真之天然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引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多阅读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读多背、鉴赏品味,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好,好在哪里。同时,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引导他们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科普读物、少儿杂志等,使学生在阅读中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

此外,还可以通过办图书角,开展“读好书,看好报”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去阅读古诗、优美散文、童话、寓言,收集成语、谚语。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积累作文素材,掌握作文方法。

(2)善观察

要写好作文,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观察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定点观察法”“动点观察法”以及“散点观察法”去观察我们的生活,观察大自然,把观察到的素材及时记下来,这样作文的素材丰富了,思路也就更开阔了。

(3)勤实践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工厂和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既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又丰富作文的素材。

(4)敢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无限进化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课文、自己积累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大胆想象,引导他们大胆选材、构思,不拘形式,任意表达,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写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横向、纵向、逆向的思维形式,广辟思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形成思维上的飞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启互批之模式,激内化之涟漪

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要把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批改当中,可以利用小组批改、同桌互改等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让同学去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探讨最佳的修改方案。同时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感受,揣摩品味,欣赏辨析作文,从而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在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同时,使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下面是两位学生对同学作文的评价:

我得意地想:妈妈肯定会哈哈大笑。结果适得其反,妈妈听后皱着眉头大声嚷道:“你看你,天天在学校不知道好好学习,观察这些东西却细致入微,我说了多少遍马上要升初中了,你还是不用心学习……”我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口气,只好又回到房间里。(张小凡评语:你举了一个“妈妈训子”的例子,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通过你妈妈的唠叨,让我们体会到你的生活压力也蛮大的嘛!)

我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口又犹豫了,心想:我是进去还不进去呢?老师说过“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弄明白”,想到这儿,我鼓起勇气准备进去,可是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了老师批评同学的声音,吓得我又把脚缩了回来。心想:如果老师问我问题,我答不上来怎么办呢?(许玉燕评语:小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具体,写出了那种犹豫不决、害怕被老师批评而又很想把问题弄明白的心理。你能把烦恼说出来,你的烦恼定能烟消云散。我是你忠实的朋友,但愿你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作文互评互改,既能让优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又能给中下等的学生创设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能和体验成功的平台,使其成为师生倍加关注的主角,既可得到大家的关爱、帮助和鼓励,又可展现自己的些许成功,激发作文的兴趣。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给每个人以成功的机会。将每次评出的优秀作文在作文园地登出,特别优秀的推荐到有关刊物发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渐入佳境,慢慢地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简言之,小学虚假作文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持之以恒才能解决的系统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业务叫得响,方法运用得当,业精于勤,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山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会迎来美好、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思俊.“改”出万紫千红――略谈批改作文的原则和方式[J].新课程研究,2010.11.

2.王荣生.文体角度看中小学作文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08.3.

(作者单位:浙江省庆元县江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