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色建筑撞上认证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经历零星探索后,绿色建筑的发展大机遇已经到来。统一的认证标准与执行,仍是考验这个新兴产业会否成型的关键前提。
“从今年的6月1日开始,北京将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4月8日,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对外表示。这意味着,在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北京市新建的建筑将执行更为严格的标准。
对绿色建筑关注的并不只北京。同样在4月份,安徽、山东、秦皇岛等多个省市针对绿色建筑,相关政府部门都有了实质性行动。山东更是率先明确制定了相关财政政策――对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给予奖励,一星级绿色建筑按建筑面积15元/平方米、二星级30元/平方米、三星级50元/平方米的标准予以奖励。
而在国家层面上,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初,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也于日前得以正式。
种种迹象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大机遇已经到来,其市场的通道正在逐步扩大。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2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至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
面对万亿市场,不少市场开发者早已虎视眈眈。在政府层面的推动下,绿色建筑能否承担起更加环保、节能的使命?
标准亟待统一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是新事物。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评出38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但相对于2012年新增的建筑数量,绿色建筑只能算是屈指可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500多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不足0.1%。
据了解,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建设绿色建筑,英国更是在2008年要求所有的建筑都要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
在我国,虽然绿色建筑已被提及多年,但直到2008年前后才出台了相关的具体标准,且执行标准的项目一直没有摆脱示范、试点的形象。
“随着国家和省市政府层面的重视,以及从商用住宅租赁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看,发展绿色建筑一定是大趋势。我们预计这个市场将在最近两年有大的启动。”世邦魏理仕项目管理部董事熊蓉晖对《能源》杂志记者说。世邦魏理仕是一家全球综合性的地产咨询服务公司,一直致力于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
绿色建筑正从自愿到强制推广的方向推进,如何确保绿色建筑的质量,做好认证标准是其最关键的步骤。
根据熊蓉晖介绍,目前国内最流行的为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绿三星”。“Leed所依据的打分项目主要有六项,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等。”熊蓉晖对记者说,“它可分为银级、金级、白金级。”
而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评价,将建筑物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共3个等级,按照的标准与 leed标准略有不同,在国内的商业建筑中,申请leed和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识的都存在。而随着我国对绿色建筑补贴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识的认证面临更大市场。
在万亿市场的诱惑下,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绿色建材商、节能设备提供商等相关企业早已动作。甚至吸引了加拿大、丹麦王国、英国的等企业参与,期望在中国在绿色建筑领域分享市场。
谨防绿色陷阱
“我国绿色建筑刚开始起步,想要实现真正的绿色,从设计到最后的建筑运营管理,都需要进行认证并监督。”山东省一位建材商向记者坦言,“事实上,这个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状态,光从认证角度,就碰到很多问题,难以做到真正执行。”
面临问题的,并不仅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认证。中国的市场主体能否承接这庞大的市场,还面临诸多阻碍。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则是对于成本的控制。
绿色建筑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但实际上,想要达到高标准的绿色建筑认证,成本投入颇高。“根据我们所接手的案例,想要拿到低等级的美国leed认证或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证,与传统建筑相比,成本并不会增加很多,但是想要达到高等级的认证,就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 熊蓉晖告诉记者。而这些额外的资金可能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
按照我国新建建筑的财政奖励政策,对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45元,对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相对于新增加的成本而言,奖励的金额并不算高。因此,对于商业建筑而言,开放商对于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在政府补贴和开发商之外,消费者也应承担一部分成本,实行成本分担的机制。
再则,据记者了解,由于绿色建筑市场起步较晚,我国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环节,还存在脱节。“绿色建筑要进行模拟分析,有风环境模拟、光环境模拟、声环境模拟、能耗模拟,这几个模拟是一般设计单位不能解决的。举例而言,重庆市我知道能解决这一块模拟分析的设计单位大概不会超过5家。” 中煤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谢自强副院长表示。
而即使设计单位能够实现各方面要求,大量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根本无法看懂模拟分析,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差异甚至是失误。
另一方面,则是对绿色建筑的监督和管理上。“我们在国内的一些建筑大楼里,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在设计的时候,安装了非常先进、节能的控制系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开发商出于自己的一些考虑,并不启动系统的自动控制,而是人工手动控制。” 熊蓉晖说,“这就完全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宗旨。”
目前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建筑开发的设计和建成后的初步成效上。虽然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需要考核建筑运行一年后的成效,但对于建筑建成后更长周期的运行管理状态,缺乏相应的监督。而绿色建筑的最大意义就是强调全生命周期。
“在市场并未完全启动之时,就应该明确标准机制,细分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前期设计环节,建设材料等,后期运营、提供空调维修维护等方面更为重要,甚至需要考虑建筑最后拆除所需要的能耗。”上述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标准体系不健全,配套政策不落实,技术支撑能力不足,这个市场即使启动,也会陷入‘绿色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