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笔者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全社会应进一步明确一个共识,金融无论多么重要,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要落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近40年,已经积累起雄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金,为什么这些资本不愿意流入实体经济领域?自然与虚拟经济领域更容易赚钱有关。中国的金融领域存在着过度的非正当垄断,应当尽快加以消除,这就需要金融改革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明确树立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升级换代服务这样的基本共识和理念。
第二,中国金融体系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所谓多样化就是要充分消除垄断因素,使竞争中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充分表现在市场上,形成各种金融产品对应各种融资需要的无缝连接体系。在这种多样性里,要特别注意中国的直接融资要进一步得到发展。比如股市,大家意识到它要发展,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债市早就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做起来也举步维艰,它涉及更复杂的问题,比如企业债的刚性兑付特征具体表现在如果出现了还本付息的风险问题后,并不能按照市场上简单的破产清算原则进行了结,结果以后发债的批准环节就越来越谨慎。类似于此的这些特别制约因素都阻碍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第三,现商业性金融的多样化,一定要可持续地推进政策性金融的多样化。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草根金融和过去反复探索的开发性金融,这些背后都少不了政策性金融机制作为后盾。这意味着,商业金融轨道旁边还运行着政策轨道。双轨运行,就要处理如何避免设租寻租的问题,避免在中国双轨同时运行可能带来的“乌烟瘴气”的局面。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形成健康的、全景图式的金融体系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科技金融。
第四,“互联网+”概念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在必行。比如,它可以使人们原来认为需要由政策性融资去承担的一些任务,让位给“互联网+”所拓展出来的商业性金融。这个边界变化把商业性金融领域扩大了,是在商业性金融“在商言商”的逻辑中扩展范围。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做的小额贷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比较有把握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运用软件在线上零人工介入、零人工操作,不断地一笔一笔发放小额贷款。笔者曾在阿里公司电脑显示屏上观察过一分多钟,一两秒就会放出一笔小额贷款,其中有三笔是20万元,最低的是6000元。过去人们无法想象在商业性金融的轨道上可以这样提供小额贷款去支持实体经济,这是“信息革命”时代的创新带来的新机制。
第五,投融资机制创新中,我国近年高度重视的PPP,既继承了国外已经有的创新经验,又满足了本土巨大的社会需要。应该在这方面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即PPP创新的长远健康发展机制。它从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切入,不仅使改进民生的公共服务得到支持,还可以在中国对接很多产业新城、产业集群等嵌入连片式开发项目。这些项目与金融、投融资的多样化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落实实体经济在中国的升级换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