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何正确引导、恰当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呢?本文试做探析。
关键词:语文 作文 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关键是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如何恰当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力求写实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点令人心动的东西,就需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写作,首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许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多方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源于生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题海战术”中、苦海沉浮中提高分数的误区,尝试着跳出课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多阅读一些课外书,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众所周知,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在作文中能找到乐趣,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由此可见,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作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走向社会,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热爱写作文,这样的写作才会更有意义。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富了,就会自然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教师要善于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是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我们应多给予孩子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把学生作文批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四、精选问题,提供作文内容
要让作文贴近生活,给学生提供充分挖掘的空间。例如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学生天天上课写作业,其中的苦、辣、酸、甜体会甚深,于是我提出了下列问题并组织有关活动: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减负”后我们做些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社会调查,征求群众意见,访问同学,开展讨论、谈心,还可以看电视、听广播、翻阅报刊杂志、增加有关知识等。这其间既有学生间的水平交往,也有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间的垂直交往。这样,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习作兴趣。
五、教师要鼓励学生创作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的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到“我要作文”,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并非一件很难的事,关键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何妙引导、善激发,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