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无极:强势归来 刚刚起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无极:强势归来 刚刚起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与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在中国的抽象绘画领域上,赵无极先生无疑是一位先行者,他的创作从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开始,逐渐发展成符号化的意象绘画,再进而转变成表现性的抽象油画。在今年国际经济形式整体转好的情况下,无独有偶,世界两家巨头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赵无极各时期重要作品系列,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赵无极作品成为最大的热点,早期写实画作《百合花》(成交价逾984万港元)、1950年代末《4-4-1959》(成交价逾2,080万港元),以至后期抽象之作《10-3-78》(成交价1,820万港元),均成为资深藏家热烈争夺之对象。随之而来的是香港佳士得将在五月推出赵无极先生各时期不同系列数十张代表作品。究竟赵无极作品有怎样的艺术魅力,何以如此受市场追捧,未来市场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香港佳士得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部专家张嘉珍女士。

“赵无极热”席卷全球

根据雅昌网拍卖纪录表显示,目前赵无极作品过千万的共有24件,其中17件都是由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而在赵无极天价拍品前十名中,香港佳士得成交的占7件,包括创下赵无极全球拍卖最高成交价格纪录的作品《向杜甫致敬》(Hommage a Tous Fou),这是香港佳士得在2008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卖中以港币4,546万(美元586.4万)拍出的作品。早在1997年佳士得亚洲地区尝试性推出赵无极的经典油画作品,到现在已有13年的历史,可以说香港佳士得在某一程度上极大地推高了赵无极作品在华人世界里的认知度。张嘉珍坦言,“赵无极早年旅居法国,他的作品在欧洲和美国受到极大的认可和推崇,被欧美众多公立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收藏机构收藏。1997年,当时佳士得亚洲区的拍卖地点还设在台北,我们第一次推出了赵无极的作品,并设置了专区介绍赵无极和他的抽象油画,那时真正了解赵无极及其作品的收藏家并不很多,所以我们着重强调这位中国画家如何利用抽象的技法诠释现在艺术的中国概念。我们一直不停的推广,也在不断的获得肯定。香港佳士得用12年的时间,将赵无极区域性市场变为国际性市场。”

纵观赵无极画作的拍卖市场,无论是画家的影响力还是作品价格,可谓扶摇直上。从2005年起,他的作品价格稳定强力上涨,几乎每年都有创纪录的作品出现。2005年5月29日,一幅宽2.8公尺、长10公尺的三连画巨作《Juin-October 1985》,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以1804万港元成交,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纪录,同时创下赵无极作品最高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这幅作品是赵无极80年代创作的相对较晚时期的作品,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赵无极早年创作的构图第八号(1958年作)以超出估价近5倍的价格25,750,400元成交,再创纪录。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2007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赵无极的《14.12.59》也拍出了29,440,000元的佳绩。同年秋天在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其《大地无形》以29,153,025元成交打破赵无极作品历年世界纪录。2008年的《向杜甫致敬》成为最大热点,4546万元的天价至今没有被打破。而在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赵无极画作逆势上扬,最贵前十名作品中四件都在2009年创造。

“赵无极的买家族群十分广泛,欧洲、美洲、亚洲地区都有分布。购买赵无极已经形成了一种国际潮流。”张嘉珍表示,赵无极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每一年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收藏家偏爱赵无极50年代至70年代早期的作品,因为赵无极最早是在欧美受到关注,他的早期作品多被国外各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收藏,就连法国总统密特朗也是赵无极的忠实粉丝,所以在亚洲市场上很少能见到他早期的作品。根据计算,赵无极大大小小的作品不过两千幅,这个数量与毕加索、马谛斯等年代前后的艺术大师相比较,数量并不算多。若再排除世界各美术馆和私人藏家的收藏,真正可能流通到市场的也不过百幅。这些作品一旦现身拍场,必然受追捧。

赵无极的抽象作品“很中国”

在早期欧美艺评家在研究赵无极的作品时,觉得他的作品“很中国”。西方人看东方的传统水墨山水,大多写意,认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本身就有抽象的结构蕴含其中,不似西方古典绘画把山脉树木画得非常细腻,所以他们在解读赵无极作品时,很自然就将这一公式套用在赵无极身上,而赵无极也不否认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宋元绘画的影响。

张嘉珍指出,“在赵无极50年代到70年代的创作中。他一直努力如何把中国传统精神、中国古文化艺术融入他西方油画中。他不想完全追随西方的潮流文化,也不热衷于“几何抽象”那种很冰冷的抽象感,他的甲骨文系列,将青铜器上的文字转化为特定符号、线条,抽象变形之后,成就了一种自然的韵律感,与中国书法中的动跟势相似。所以他的作品虽然是油画,但背后的艺术精神很中国,关于这一点,艺术家本人也认可,他本来就是在画中国画,只不过用的是西方的媒材为载体。怎样用新的媒材进行创新,融入固有的文化背景,进而体现民族性的内核。是赵先生一直在思索的。”

有评论指出,赵无极的油画使中国山水艺术、水墨写意有了历史性的新发展,在中西美学融合的探索进程上,体现了最完美的汇合和范例,实现了从林风眠等以来整整两代艺术家先进的探索和追求。见证和成就了中国艺术的现代复兴。

不断创新历程的艺术之路

赵无极(法文名为Zao Wou-Ki)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年轻的赵无极尤其推崇米芾。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这份敬仰至今不减当年――“他是用另一种眼光观察的画家,是大书法家。”14岁的赵无极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他向林风眠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

1950年,初次跃登国际艺术的赵无极,参考了保罗克利的表现风格,揉合中国青铜器物的色彩表现、书法线条,首先奠定了一种中西融合、既写景亦写意的创作路向,也成就了个人独特风格。这时期的主题作品多写静物风景、人物故事,油彩比较稀淡、轻薄。色彩穿透感高,呈现一个诗意、宁谧的空灵境界。色彩运用上常常模拟中国青铜器物的色彩特色,晕染化散造成一种层次变化和色彩的质感,因此也赋予他的作品一种文化深度和雍容幽雅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拍场上出现的数量较少。在香港苏富比刚刚结束的2010春季 拍卖中的《百合花》,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他刚去法国二、三年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巴黎画派艺术家像保罗・克利、塞尚、马谛斯等人的影响,很有巴黎画派色彩,以984万港元成交。

50年代中期在赵无极的创作生涯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和转折,按赵无极的自述,“是绘画一个阶段的结束,或更正确的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阶段的开始。”画家超脱了过去对风景、器物的叙述意趣,以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万物和创作,以宇宙自然、生命大气、时间嬗变为他的创作主题,开始描绘各种看不见的东西:生命之气、风、动力、形体的生命、色彩的开展与融合,又糅合了中国山水画、甲骨文、书法、铭文、雕刻等的抽象线条及表现元素,成就中国艺术的现代复兴。赵无极这段时期的创作,在艺术成就和产量而言,都是十分丰硕。很多珍贵、属知名美术馆永久收藏、极富代表意义的作品都在这段时间完成。也有的是由艺术家本人永久收藏,其它的都在当时被购入。成为了著名美术馆和机构的永久珍藏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拍卖场上成为重要的指标。

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仍是以宇宙、空间、动势为主题,但画风是有明显的改变。他重溯中国水墨写意的艺术法则,融合到西方油画创作上,以水墨画的方式来处理油彩颜料,逐渐摆脱一切法则,恣意地挥洒他的自由。以各种创新组合的方式去表达内在的需求与感受。张嘉珍评述到,50年代到60年代赵无极的作品多少受到青铜器甲骨文的影响,构图紧密,70年代后,赵无极的作品开始有中国水墨的“留白”特征,他更强调笔触和空间之间的互动,因为在西方绘画中没有所谓的留白,如何将背景的白和实体的笔墨做成互动,应该算是中国绘画独有的特点,赵无极将其运用在这一阶段的绘画里。

赵无极70年代以后的创作,油彩渗入更多水份,在画布仿水墨画的渲染、挥洒,色彩更有雾气氤氲、烟岚缭绕之态。画面出现一大片连缀无断续的色彩,像一大片天地气势动荡,铺天盖地而来,有一种轻灵飘逸的情韵。油彩较为空灵轻淡,透光感重,透过迷蒙苍茫的淡色暗喻中国水墨画烟云翻腾、晦冥变化的山水景观、及东方艺术一贯空灵、冥思的精纯境界,和50至60年代气魄雄奇的作品回异,是另一种中国美学的面貌。

如果说文字符号是他们创作的里程碑,则色彩的运用则扩张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赵无极80年代以后的作品色彩更为丰富,亮丽的色彩、红、蓝、黄、紫,都常见到。画作既有油画的质量动态,也同时呈现如水墨千百种浓淡枯润的色彩变化和笔墨的自然,使作品更见空间层次。此时他更注重画面的调和,色彩更为流,颜色丰富且粉嫩,会出现之前作品中不常出现的粉色和淡黄色,这是受到印象派莫奈作品的影响,莫奈善于用颜色来堆积光线,赵无极也在思索单纯的颜色形成所谓空间和光线的变化,注入了较多的温情与灵逸,画面给人有了梦幻和想象的空间。张嘉珍表示,“以光彩来带动颜色的变化和动势。甚至是无形的空间也似乎耸动起来。这种技巧即使在西方艺术家群,也是十分独特和突出的,说明赵无极多年探索色彩、空间的完美成就。”

赵无极作品成熟期的试水

赵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大多被收藏。据了解,美国的一家专业收藏机构目前通过签订合同盯住了他的作品,并已经收藏了他作品的半数。达600多幅;台湾的一位收藏者也不减此种热情。值得一提的是,除油画和水墨画之外,他还热心创作版画(铜版和石版画),极具特色,深得艺术界人士广泛称赞。

张嘉珍认为赵无极在世界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以及多年的国际市场的培育,使得他的作品的艺术市场渐已成熟。“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将赵无极先生各时期的10余幅作品推出,是一次成熟的试水,将赵无极各时期的作品置于拍场,让市场检验哪一个时期的画作最受藏家青睐。从现在藏家的热情度可预测到的是,赵无极的未来市场会很不错,这次拍卖也会有很好的成交。”

与此同时,张嘉珍尤为重视赵无极的水墨作品,“赵无极的水墨画是新的潜力点。因为赵无极的水墨画主要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他就不再画大幅水墨了。结合他早年对抽象山水的观念,把这种观念转移到传统的媒介上,用水墨的方式表现。所以这批作品非常特殊,加之赵无极在海外如西班牙、日本等国做过大型水墨画展,被当时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所以拍场上偶尔会出现他的水墨画作。尺寸在60-80厘米的水墨斗方,平均价格在30-50万港元,这一价位与赵无极的油画作品价格相差很大。故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一般的藏家接触到赵无极都是从油画人手,但赵无极的油画和水墨画两者有关联性,收藏也具备完整性和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