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材、教案、授课三位一体的“教学动态生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材、教案、授课三位一体的“教学动态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改革精神――“动态生成性教育”。“动态生成性教育”要求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互动的。它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但是构建这样一个活力十足的“动态生成性”课堂,需要授课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智慧。同时,如果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内容组织上能够讲究“动态生成”,并且通过教材去引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入“动态生成”的内容,那么生成一节动态、开放、互动的课堂就会容易得多,这就是我们探讨的教材、教案授课三位一体的“教学动态生成”。

关键词:教材 教案 授课 三位一体 动态生成 开放互动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笔者把课堂教学的境界分为三种:第一种,静如止水,死气沉沉;第二种,死水微澜,波澜不惊;第三种,行云流水,活力十足。对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课堂境界是“行云流水,活力十足”的第三种。然而,在日常的课堂中,能够导演出这种境界的绝对是少数,并且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教师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笔者听过很多的示范课、观摩课和研讨课,其中的一些公开课的确很不错,虽然还达不到“行云流水,活力十足”的境界,但至少也是“行云流水”或者是“活力十足”,当然存在问题的课堂也不能回避。这些存在较多问题的课堂教学,其效果距离优秀的传统课堂尚有较大差距,更不用说拿新课改的标准(动态、开放、互动、活力、创造)来评价了。笔者对这些存在较多问题的课堂进行了总结归类,大致分成如下三类。

1.教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教师的授课内容丰富,但是学生并不领情。评课者只能说授课者讲课功底扎实,教学效果却难以恭维:教师把课堂的主人放在哪儿?课堂主人对于教学的参与性在哪儿?这堂课实际上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独白”课。

2.课堂秩序有条不紊,师生活动安排得当

授课者、学习者都称得上“津津有味”,但是听课者却一脸茫然:课堂的中心内容在哪儿,怎么感觉在记流水账一样?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哪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体现在哪儿?节奏太平稳了,教学过程太程序化了!这一堂课,我们可以称之为:一堂教师与学生的分别“独白”课。

3.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交互多

整堂课节奏十分紧凑,整节课是在师生不停的互动活动中完成。但是,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实在太多了,教学过程就像在执行着计算机的程序,命令一条接着一条执行,听课者都感觉十分辛苦,学习者更不用说了:根本消化不了(很有可能到下课时,学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学了什么东西,干了什么事情)。这一类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也不太好,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没有展示的空间,只是在配合教师做着机械的交互活动。

这三类课的教学内容都缺乏伸展性,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接受知识,或者机械地配合着教师的“指挥”,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得不到发挥,也体验不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解决这些课堂问题的对策。

首先,我们必须找到这些课的“病因”。笔者起初认为问题出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因为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过程一般是按照事先设计的内容(即备课)进行的,但是,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教师教学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答案是教材。一般教师备课还是以教材为主的,教材内容的设计主线是怎样的,教师备课的主线也基本如此,教材内容组织机械,教师的备课内容一般也比较程序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教材设计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直接产生对应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解决课堂问题,不仅仅是解决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备课和教材的问题。

二、教材、教案、授课三位一体的“动态生成”

我们先了解一下动态生成的含义:“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学生在相互合作、对话和碰撞中产生的课堂。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授课内容不能完全是“预设”的,一定要有师生合作,在对话与碰撞中“生成”教案之外的新问题。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不能根据教材“记流水账”。在此,我们采取教材、教案、授课三位一体的“动态生成性”策略,要求教材内容组织、备课内容、授课过程都要讲究“动态生成性”。由于备课内容、授课过程的动态生成性研究比较多,因此,我们把问题重点放在教材内容组织的动态生成性上,备课内容、授课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只做简单介绍。

1.教材的内容组织的“动态生成性”

(1)做好每一个章节的“引子”。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好“引子”,它是学生导入的动态生成。我们发现,大多数教材都是以“独白”的方式开始每一个章节知识的介绍,也是以“独白”的方式结束每一个章节知识的介绍。用这种方式组织内容,很容易把教师的备课也引导成“独白”式的知识介绍。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并不希望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参与者或者旁观者,而是希望能与教师交流,直接对话。从这一点出发,以“问答式”或“活动式”的方式作为“引子”组织每一个章节,而且“问答”“活动”没有预设的答案或结果,就能够较好地引导教师做好课前导入这一环节的动态性。这里特别强调,“问答”“活动”不能为学生设定答案或结果,一旦设定答案或结果,那课堂又变成了“独白”,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分别“独白”。

(2)教材内容不要采用“陈述”的方式组织。可以采用“项目式”“任务式”“活动式”“案例式”等方式组织,这样能够很好地引导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如果仅仅是以“问答式”或“活动式”的方式作“引子”开始,后面的知识点还是以叙述的方式陈述,那么很容易将教师的备课引导上了陈述知识的老套路上。现在,有很多非常流行的动态式课堂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等等。如果我们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能够充分考虑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就有助于授课内容的动态生成。

(3)教材在内容组织上要走出传统的“知识系统性”格局。传统的教学把教材作为教学的根本,教材编排讲究知识的系统性,而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材即“素材”,教材即“资源”,因此现在的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弱化了文字部分,丰富了图表内容,增加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练习或活动,同时提供了开阔学生视野以及方便他们走近生产、生活、社会的知识。这样的编排体系和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格局完全不一样,粗看,编排内容显得杂,不系统,但是这恰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同时,简洁的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出大片想象和发挥能力的空间;教材的五彩斑斓,大大吸引了学生对教材的注意力;灵活的内容,给了师生对话与碰撞的机会。这样的教材,才是教师需要的教材,也是学生喜欢的教材。

2.教师备课内容的“动态生成性”

(1)不能将教科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弹性化处理。教学内容应以教材内容为底本,大量吸收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相关的信息。

(2)在备课时,教师不能根据教材照本宣科,而应整合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将教材以外的素材、资源引入课堂,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突破现有条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和探索。

(3)教材提供往往的是一种范本、一个思路或一种参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再设计,这也体现了教师的备课水平与智慧。

3.授课过程中授课内容的“动态生成性”

虽然,我们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了“动态生成性”,备课讲究了“动态生成性”,但并不表明我们就可以做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在课堂组织上还需要进行改善,将“独白”转变为“对话”,从“传授”走向“互动”,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享受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传统的教授法、问答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探究法等,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或习惯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一堂课如果局限于某一种或者是某两种教学方法,这堂课也很难做到动态、开放、互动,更难做到充满生命活力。因此,授课过程中,授课内容的“动态生成”效果的好坏,与该教师掌握与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三、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要求教师具有极大的教学智慧

1.“行云流水,活力十足”的课堂体现着授课教师的教学智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千遍功”,课堂上的精彩,源于教师丰厚的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还有教师的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教师迸发出的课堂激情,教师拥有的风趣幽默,教师激发出来的学生的兴趣与激情,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从教材中寻找的生成点,课堂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无不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2.“动态生成”有效性的保证

由于“动态生成”具有不可预见性及动态的特点,教师更应注重“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如果“动态生成”的内容与课程教学无关,严重偏离了课程目标,那么这种“动态生成”将产生负面效应,甚至把课堂秩序搞乱,“动态生成”就变成了“动”与“乱”。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