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攀爬哥:我不是一心想走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攀爬哥:我不是一心想走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攀爬的未来,张希鑫遗憾的说,地标建筑恐怕不能多爬了,爬一次是扰乱公共安全,爬两次是两次扰乱公共安全,爬三次、四次恐怕就要以寻衅滋事罪问处了

2011年11月4日上午,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亮黄色嘻哈长裤的年轻男子爬上了半年前被大火侵袭过正在修复中的中央电视台配楼。

现场有人看见了,大声惊呼“是不是有人要跳楼”,赶紧拨通了报警电话;还有人惊叹“能爬到那儿去跳楼,真是高手”。

短短半个小时,年轻人已经爬到了配楼东侧快30层的位置,他站在施工用的钢梁上,时不时笑着跟楼下的观众挥手致意。警方到来后,他开始施展奇技,在楼层间上下腾挪,与前来制止的人们玩起了捉迷藏。

这时候,警方和围观人群才明白,这不是一个跳楼者。

其实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他正是一年前因网络晒图而闻名一时的“攀爬哥”张希鑫,攀爬央视配楼只是他另一个杰作。

晒图使他声名鹊起

时间追溯到2010年10月。网络社区“猫扑”上出现一个名为《扒一扒你那些让人揪心的雷人照片》的帖子,帖子里大概有30多张照片,照片里的主角是个又瘦又高的年轻少年,他一身休闲打扮,没有任何专业装备,站在各种难以想象的墙垣和峭壁之上,冒着一失手就会跌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摆着各种轻松写意的pose,还不时地向镜头抛出得意的笑容。

这个帖子引起了剧烈的讨论,照片里的主角被冠以“攀爬哥”的称号,受到多数网友的一致炮轰。有谴责“攀爬哥”“随意践踏名胜古迹”的;有指责“晒图行为哗众取宠”的;还有质疑“照片多半是PS的”。只有极少数网友对作者的大胆和攀爬能力表示了钦佩。

帖子的作者、照片里的主角正是张希鑫。毫无疑问,他看着自己的杰作被网友谴责和质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候起,他就想着要“证明自己”,证明网友对他的敌意和质疑并不正确。

2010年12月10日,张希鑫向公司请了一天假,和朋友来到蓬莱横田山,再度拍摄了一组以攀爬为主题的照片,横田山的古城墙、古亭、牌坊、栈道和钢索,废弃工厂的烟囱,海边的峭壁,全成了张希鑫攀爬的目标。据他回忆,当天共爬了50多个地方,留下500多张照片,还专门翻拍了上个帖子里的一些照片,以证实所有照片均非PS。

当天回家,张希鑫委托一个朋友帮他发了帖子《这些照片绝非PS,你信吗?膜拜攀爬哥》。帖子发出以后,张希鑫因为前阵子网上风言风语影响,反倒关注得比较少。直到一周以后,张希鑫在搜狗输入法中发现了关于“攀爬哥”的新词提示,他突发奇想就用百度搜索“攀爬哥”,才得知他居然上了网易首页,他的那一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攀爬哥”其人其事

“攀爬哥”张希鑫是山东人,1990年8月出生在沂南县铜井镇大史家窝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他的童年就是在乡间度过。张希鑫小的时候就显出和别的孩子不同的爱好――爬高。别的小孩不敢去的地方,比如邻居家房屋的屋顶上、村西小山的高岩上,张希鑫都敢爬上去,这个特别的爱好也使得刚5岁的张希鑫就因为到处爬高而在左右眼眉角处留下了两道伤疤。因为跌伤的事,父亲张维军非常担心和生气,多次告诫张希鑫“管住自己的腿”。可是谁让他天性如此呢。

因为小时候个子还很小,加之给大家留下的灵活敏捷的“能爬”印象,张希鑫被村里熟人称为“小猴儿”,直到高中他开始长高,这个他本人并不满意的绰号才渐渐不再被提起。

这样的乡村生活一直延续到他17岁高二那年。

那年在烟台市蓬莱市做生意的亲戚回沂南老家找人帮忙,刚好张希鑫从青岛一家物流公司打工回来,大城市的光怪陆离使得他萌生了离开家乡外出打拼的念头。于是,没等到高三开始,张希鑫就退了学,带着简单的行装跟着亲戚到了蓬莱,这一呆就是四年。

四年里,张希鑫先是在亲戚的玻璃加工公司里工作了两年,每个月拿大概600元的薪水,十分辛苦。后来因为待遇问题,张希鑫离开那里开始从事药品推销;后来又辞去工作经营起一家熟食店。都不是很顺利。初涉社会的张希鑫在这不远的异乡碰了不少壁,尝到不少世情的艰辛。

尽管如此,张希鑫却一直留在了蓬莱,没有回到沂南。如今,张希鑫在蓬莱一家影视公司工作,他曾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拍电影,拍别人的故事,不是自己攀爬那些事,“攀爬是我的爱好,拍电影是我的梦想”。其实,张希鑫在数年倥偬里一直没有放弃的东西有两件,一件是他的梦想,拍电影;另一件就是他的爱好,攀爬。

央视配楼上的违法之旅

张希鑫以“攀爬哥”成名以后,开始辗转于各地上电视节目。每到一处,张希鑫总是不忘自己的本行,要去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或者著名风景区游历一番,顺便留下自己攀爬的痕迹。

2011年11月1日,张希鑫应内蒙古卫视的邀请参加一个访谈节目,节目录制地点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节目于当天上午录制完毕,下午的时候他就抽空去逛了逛西单和国贸。

逛国贸的时候,央视大楼的夸张造型吸引了张希鑫。他看着面前这个世界闻名的北京地标想,世界上那么多攀爬牛人,为何国内却一个没有?顿时心生挑战之意。

但是央视大楼的玻璃外壁是个麻烦,徒手必然不行,用吸盘也不稳妥,终究太冒险。目光游移之间张希鑫看到了央视大楼旁边一幢正在施工的建筑。它正是年初元宵节期间历经大火的央视配楼。

正在施工的央视配楼非常符合张希鑫的要求,够分量、能操作、适度张扬。于是,他打定了主意了。

回到北京的朋友家中,张希鑫作了两个重要的准备:

他从家乡朋友的手中拿到了为他量身定做的一件T恤,白底黑字在胸前醒目地写着一句话:攀爬是一种境界,背面则写着一句励志的话:用鑫攀爬人生的阶梯。张希鑫决定把这件衣服作为自己的防伪标签,以后的每次攀爬都会穿上它。

第二,他仔细翻阅了有关法规,看即将进行的行为是不是有违法之嫌,他的疑虑得到了证实,在他之前,2010年,法国著名的徒手攀爬高手“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就曾经因爬上上海金茂大厦而被捕,当时警方处以了3天的拘留惩罚。

区区3天的可能处罚挡不住张希鑫的决心,第二天上午,联络好一位北京的拍客朋友,他就径直奔央视配楼而去。

据张希鑫回忆,那天攀爬的过程远比想象中困难。

最初进入央视配楼的过程比较轻松,因为快到中午了,工地干活的人比较少,大都吃饭去了,少有几个不明就里的民工瞪着他也不敢轻易上前拦阻。他从配楼东南角的脚手架开始爬起,轻易爬上了4层。4层以上就是他从远处“考察”过的外墙钢架,张希鑫惊讶地发现这些钢架远比远处看起来相距要远,但都已经到这地步了,只有硬着头皮往上爬了。

爬到20层左右的地方,张希鑫已经听到了远处的警笛声。过了没多久,安保人员和警方都上来了,这时张希鑫已经爬到了央视配楼的顶端,因为张希鑫在最外面,警方不好轻举妄动,就看着他上下来回爬了几遍,才在他累了休息的瞬间将他拉了进来。

结局并不意外,张希鑫在30层的高楼外墙上不可能脱身,他唯一意外的是,这次他被关了5天,比阿兰罗伯特要多两天。他笑说可能阿兰是外国友人,理应从轻。

我不算“网络红人”

攀爬央视配楼的经历,使张希鑫“攀爬哥”的名号更加响亮了。张希鑫则一再称,他不是所谓的“网络红人”。在他眼中,“网络红人”四个字既包含着当事人炒作的不良用意,又渗透着旁观者对其走红的质疑与否定。张希鑫说:“网络红人和我的最大区别就是,网络红人是以出名为目的;而我是以享受攀爬为目的,出名是附加值。”

阿兰罗伯特说过一句话:“攀爬是一种职业,我把它当成爱好。”张希鑫改编了一下,运用到自己身上:“攀爬是一种爱好,我把它当成游戏。游戏的一部分就包括了网络上的反应。”

也许对于这个大男孩来说,攀爬真的是他一生的爱好,从孩提时代到翩翩少年,这种爱好已经持续了十余年,将来可能还会持续。当然,一定有人会不理解,谁会将攀爬作为一生的爱好,并加以如此夸张的实践。不可否认的是,像跑酷、徒手攀爬这些类似行为艺术的小众运动,通常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张希鑫介绍说,像跑酷、攀岩这样的运动经过十余年的介绍推广,在国内已经有很多的受众了,但人们对于徒手攀爬的包容和理解,还差得远。

他2009年交过一个女朋友,两人本来关系挺好,但就是因为他痴迷于攀爬,为这件事情吵架以至于分手的。父亲张维军也曾一度非常反感儿子的这种“危险行为”,5岁那年他从邻居屋顶掉下来跌破眉角之后,还关他在屋里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放出去,张希鑫依然还是该跳的跳,该爬的爬。张维军说,直到张希鑫去了蓬莱,不在眼前蹦了,他才舒心了许多,虽然他知道儿子爱攀爬的个性还是改不了。

身边的朋友显得大度许多,但也不乏忧虑。张希鑫的同事冯微说:“攀爬代表了张希鑫开朗上进的性格,积极面很多,比如强身健体带来快乐,消极面嘛就是太危险。”儿时的玩伴薛英莲认为,攀爬几乎成了张希鑫的个人标签,虽然很怀念一起翻过的围墙偷摘的苹果,但仍然担心攀爬会影响张希鑫的成长,影响他未来的事业。

亲人朋友过多的不理解让张希鑫非常渴望得到肯定,而最好的出路就是寻求网络的支持。张希鑫回顾,从最初晒照片,到如今爬上央视配楼,一直都是被“证明自己”的信念推着走。生活中有质疑,寄希望于网上“证明自己”,因此在网上发帖寻求安慰;网络上又生质疑,就想用更具说服力的攀爬“证明自己”,于是就一次又一次挑战横田山、央视配楼。“所以,我不是那种一心想走红的‘网络红人’。”张希鑫如是说。

对于攀爬的未来,张希鑫遗憾地说,地标建筑恐怕不能多爬了,爬一次是扰乱公共安全,爬两次是两次扰乱公共安全,爬三次、四次恐怕就要以寻衅滋事罪问处了。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扰乱机关、团体、公共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处警告或拘留”,《刑法》中也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为寻衅滋事行为,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在国内,对这种不被接受的危险行为限制得很严,要爬地标只能争取去国外爬了”。张希鑫无奈地笑了笑。

>关于跑酷、攀岩和徒手攀爬

跑酷:又称城市疾走,来源于“Parkour”一词,原词有“到处跑”的意思,现指由23个基本动作组成的,将城市中日常设施当做障碍物进行跑跳穿行的一种极限运动。特点是:无需专业工具,场所不限。

攀岩:从登山运动中衍生而来的竞技项目,不借外力,仅凭手脚在峭壁或人造岩墙上进行攀登的运动,运动需有安全绳、安全带、护具、锁扣等专业道具。特点是:需要专业工具,场所较固定。

徒手攀爬:只需少许防滑的镁粉,不借任何外力和工具,徒手进行的攀爬。攀爬对象主要为人工建筑。不仅是国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它都不能被称为一种成型的运动,因为几乎所有国家都规定这样的攀爬过于危险,是违法的。只有极少人在实践。特点是:无需任何工具,场所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