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市场需求下应用型信息类人才培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论文分析了当前信息领域人才需求和现状,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提出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现途径,对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了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
市场需求;实践教学;项目驱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行业进入3G、4G时代,不仅引发了整个IT业格局的嬗变,同时也颠覆着传统IT和信息类人才的界限,传统软件工程师需求减小,而传统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软件人才正在成为IT人才市场的新方向。高速发展的数字通信产业,渴求大量掌握最新技术的可用之才,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多高校通信专业学生却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1,2],主要表现在:就业方向不明确、自身能力达不到用人方需求、缺乏实践经验、职场适应能力差等方面,导致了近年来人才市场出现的“纺锤形”结构失衡假象。
二、培养方式及实现途径
1.培养学生专业气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事实上气质是素质的外在体现,实践教学中往往容易把素质教育局限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培养过程重专业知识培养、轻人文素质培养;重学习能力培养,轻个人思想品质教育的局面,教育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意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往往只求做完、不求做好,甚至也不知道怎样做好。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心理健康、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培养是专业气质培养的最终目标。素质是内功修炼,气质是外在表现,二者并重才是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状态。信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维护、管理等操作性较强的工作,除了要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外,团队协作能力、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设计开发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都必不可少。在产品的设计细节方面:不同的学生团队设计出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界面简洁内容丰富的PC机监测软件,有操作容易硬件可兼容与升级的监测节点,这些都体现出学生的专业气质。
2.项目驱动的逆向思维实践模式。项目驱动是近年来教改领域的一个热点词汇,以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广泛的适应性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组织教学,项目主要来源于企业需求和教师科研课题,突出项目设计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年度通过调研企业需求抛出“冷链物流监控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设计从基本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始到单片机与传感器、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的连接再到远程监控网络的组建,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涉及诸多课程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学生工程架构,如表1所示。实训具体实施如下:第1阶段:设计单片机最小电路系统,通过仿真软件测试电路电气特性和设计功能及原理。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学习到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控制系统设计的有关方法及常用的开发软件。第2阶段:对前期作品功能进一步的充实,加入传感器、定位器等一些的功能模块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第3阶段:为建立完整的系统,再加入无线数据回传功能,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蓝牙、WIFI、GPRS等多种无线传输手段,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建立起无线通信的系统模型。第4阶段:为系统添加数据管理功能,开发系统服务器软件负责接收物流信息数据,客户端软件则可通过网络访问或查询物流状态。至此一个完整的实践项目结束,整个过程需要2—3个学期的时间,课程涉及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程序设计等。作为课程群实训项目我们在这些课程前期先下发实训任务,学生接到题目后可根据指导要求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各个阶段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考核;待课程群授课结束后学生可对设计作品综合调试,指导老师根据预期的考核指标给予考核。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教与学的双向过程,相比于过去上完一门课做一个课程设计的作品单一性和知识独立性或仅仅在毕业设计环节通过一个设计题目来巩固前期知识的滞后性,这样的实践教学更加及时有效。这些实践性课题对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将为其日后走入职场、加入设计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3.转变教师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具有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控制权,学生基本处于老师的控制和监督下,长期以来抹杀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激情、限制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空间,容易造成以下后果:认为老师说的就是权威、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内容就是好学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市场对于应用型、探索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表明人才的价值在于其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主张在老师之间形成共识,通过学习、进修、开展教学研讨会等方式首先改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主要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的任务是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走进学生,特别注重课堂和课后的一体化教学。有的教师通过开通课程博客,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共享课程资源、交流课程学习问题等;有的老师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入自己的科研团队,为他们提供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这些学生被称为是精英式培养;教学团队通过定期召开学术沙龙,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状态;教学团队还制定相关制度,安排对口老师对学生实验室进行定期巡查和答疑,及时了解学生课外活动中的问题,尽可能给予解决和疏导。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途径,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有了明显不同,认为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而是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伙伴;不再是什么都懂的权威,而是一起探索共同进步的同路人。教师能够交给学生的知识往往受到课时、教师个人知识面、精力等因素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的一些网络资源的推荐、导学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内课外的资源分配,将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变为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教师在线辅导的双向信息传递,而将有限的课堂教学作为知识吸收内化的重要途径,以老师为主导的师生课堂交流、同学间讨论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企业导师、优秀毕业生引入教师指导团队。这一做法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目前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主办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电子竞赛以及行业学会主办的各类竞赛。优秀毕业生以其过来人的身份更能够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其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此外通过这种密切的接触与合作,在校大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到本行业职场的一些能力需求,为其步入职场作好铺垫。
三、问题与对策
教学改革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各课程群任课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实践最终建立专业架构,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下:部分教师难以进入走进学生的工作状态,原因之一是缺乏主观认同,对教学改革不够重视,认为走进学生会丧失或弱化教师权威,这样教学工作开展会遇到阻力;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需要亲力亲为付出较多的精力,而对个人职称晋升科研工作开展帮助不大。原因之二是缺乏客观条件,目前高校在政策上对于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没有行之有效的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缺乏成长土壤,教师开展教改工作主要出于个人爱好、职业情节。针对上述问题渴望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定期对专业教师开展职业培训,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专业技能、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有明确导向的教师考核机制,将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切实纳入到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考核中来,而不再落于表面或可有可无的境况。实践教学选题要有针对性,从企业发掘寻找课题一般会存在系统性较强、设计工作量大等问题,如果简单照搬发给学生去作会缺乏针对性。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对系统相对复杂的工程进行裁剪以方便学生入手;对于一些特殊课题会由于学校缺乏必要的软硬件开发环境而难以开展,指导教师需要与企业协调或有条件的可使用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蔡咏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09,(32).
[2]章东飞.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M].华中科技大学,2012,(05).
[3]刘东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08,(08).
作者:袁浩浩 周坚和 何剑 赵博宁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