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碳消费观宏观方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碳消费观宏观方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节约”与“循环”是针对人口、物质与能源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保证低碳经济实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节约 循环 低碳经济 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策略就是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人类的生命系统是处于地球大系统中的一环,要不断地和周围的物质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人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的可再生,有的不可再生,既使可再生的也不是无限的,因而人类必须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方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最优化发展。作为宏观的解决策略,“节约”与“循环”是管理利用一切资源的两种指导方法,节约是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方式,循环是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方式,它们也是针对人口、物质与能源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保证低碳经济实现的有效途径。

1节约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世上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与能源,地球上的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 即使是太阳能,也会有用光的一天,所以,无论是发达抑或落后,富裕抑或贫穷,都需要厉行节约。节约是一种世界潮流,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要想实现有限的资源相对的可持续性,节约使用显得非常重要。节约是多方面的,包括:

(1)控制消费主体与消费总量的不断增加。控制消费主体不断增加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越来越多,即便有所控制,到2050年,地球上人口也将达到80亿。80亿人,即使只吃只穿,地球也供应不起,更何况80亿人还有其它方面的消费。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言,到2010年全世界全年将出现1.6亿吨粮食缺口。也可见控制人口增长是非常紧迫的时代任务。控制消费总量也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不仅要控制消费规模,还要控制消费的品种与档次。商品经济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却也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费,浪费了大量资源,原始人生活必需品仅仅食物、水而已。当然,也不是要回归原始,而是要对非生活必需品的开发与生产一定要慎重,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能省则省,以不过多消耗有限资源为原则。

(2)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只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量,消耗的资源非常多,利用效率却非常低,资源常常被掠夺性开发,而且污染环境相当严重,从而导致限量资源很快枯竭,可再生资源失去再生能力,非常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集约型增长则是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中心,依靠挖潜改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建立起“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方式,不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不断增多,而且资源得到节约,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节约型技术。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还要注意使企业的技术目的多元化。以往技术一般只有一个目的──促进经济增长。而技术目的多元化,要求技术目的不能单纯只求经济增长,还应负起更多责任,比如节约资源、回收废物、寻找替代品等。

(4)全民动员进行点滴节约。无论在平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还是日常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应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对身边的各种物质进行点点滴滴的节约,对于一个人来说,节约一点或浪费一滴微不足道,但对众多人尤其是十几亿人来说,数目就相当惊人。

2循环

创立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另一个有力保证。它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是人类善待地球的一种表现。循环经济是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建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环境中,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维护自然的生态循环的双重目的。它与传统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而循环经济则主要强调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传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为“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而循环经济模式在构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系统,是适于优化的经济结构。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闭环式流程小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如何实现循环,必须要做到两点:(1)尊重自然已有循环。自然循环是客观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条件的反复产生和维持的过程,自然循环与人的生存关联甚紧,意义非同一般,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它的认识和保护,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有很多非常惨痛的教训的。比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氧循环、生态圈中物质和能量循环,一旦被破坏,将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2)努力创建现有物质循环。除自然循环外,人们对物质的生产与消费也应努力形成循环,确保一种物质消费后能够尽快产生或有再造的可能性,根据化学上物质不变原理,这是很有可能的。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