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中养习 教化成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中养习 教化成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为什么要打造“习养课堂”

好习惯才有好人生。爱比克泰德认为:“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查·艾霍尔认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要让孩子有好的人生,就必须从培养好的习惯开始。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这里的教育就是习惯。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从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出“习养课堂”,就是遵循教育内在的本质规律,培养人的好习惯。

巴金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对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课堂教学来说,更要在学生学习、思维、体验、实验、探索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建构“习养课堂”符合小学的办学规律,是教育回归本质之道。

“习养课堂”是学校理念的教学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习惯成就一生”,这是学校最核心的办学思想,也必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只有将这样的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学校发展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习养课堂”。

二、“习养课堂”是什么

要弄清楚“习养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一)从概念来理解。所谓“习养课堂”就是“以习惯养成为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的课堂教学”。这里的习惯,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实践习惯、创新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等六个方面。就每一门学科而言,又有其具体的培养习惯。比如,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数学学科要培养学生计算的习惯,体育学科要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一句话,“习养课堂”把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各门学科的具体要求聚焦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

(二)从任务来理解。“习养课堂”到底需要我们干什么?或者说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什么?同样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意与习惯维度。这三个维度的任务既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一致之处,也有其独特性,那就是将“习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中了,改造为“情意与习惯”维度。并不是说“习养课堂”不进行知识、能力等教学,恰恰相反,它同样重视这几个维度的目标,只不过在重视这些目标时把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锁定在习惯养成上,通过知识学习培养习惯,通过技能学习培养习惯。为什么这样说呢?“习惯”作为“习养课堂”的核心词汇,与平时教学中我们追求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意志”等诸多基本概念存在内在的必然关系。简单地说,“知识”是“做什么、为何做”的问题,“能力”是“如何做”的问题,“情感意志”是“想不想做、要不要做”的问题。而“习惯”就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行为模式。可用如下图示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教给学生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培养学生情意也好,都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受益于此,自觉处理各种问题。

(三)从核心理念来理解。“习养课堂”坚持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习养课堂”的核心理念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做中养习、教化成习”。“做中养习”是就学生学习而言,“教化成习”是就教师教学而言。二者统一,则为“习养课堂”。

“做中养习”: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非一时之功,也非说教所能形成,必须亲历“做”的过程。“做”是养成习惯的必由之路。“做中养习”的“做”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想做”,学生对所做的事情感兴趣,以兴趣来牵引习惯;二是“知道做什么、为何做”,学生掌握了“做”的知识,以知识来奠基习惯;三是“如何做”,学生经历“做”的全过程,以行动来蓄养习惯。因此,“做中养习”就是要通过激发学生“做”的兴趣、掌握“做”的知识、亲历“做”的过程,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化成习”:“教化”与“教育”虽仅一字之差,但其涵义更广泛。人进行作用于人的全部行为称作“教化”,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化成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潜化,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逐步养成好的习惯;二是制度规化,通过建立课堂教与学的制度,匡正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好的习惯;三是指导转化,通过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等转化为人的习惯,成为稳定的内在品质。

三、“习养课堂”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富,习惯养不好,则终生受其害。”“习养课堂”把习惯养成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小学阶段而言,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以下几种习惯:

(一)道德习惯。主要包括文明礼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习惯。譬如,有10个习惯需要持续培养:①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②文明礼貌,微笑待人;③尊重他人,耐心听他人说话;④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⑤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⑥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⑦待人友善,为别人的进步喝彩;⑧遵守规则,不违纪和投机取巧;⑨环保卫生,保持仪表整洁;⑩勤奋自强,每天都在追求进步。

(二)学习习惯。主要包括按计划学习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自学与合作学习的习惯,合理把握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的习惯等。

(三)实践习惯。主要包括动手尝试、亲身体验、实验求证、实践探索等习惯。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探索和发现,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四)创新习惯。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乐于创新实践的品质等,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尝试创新的意识,让创新成为学生的习惯。

(五)健体习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世界卫生组织界定健康概念的三个基本涵义。良好的健体习惯主要包括珍惜生命、关心健康、坚持锻炼、注重心理调适等方面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要渗透这方面的教育,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六)审美习惯。审美可以完善人的品格,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养成审美习惯主要是包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习惯。穿着、写字、绘画、演唱、制作、影视欣赏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审美习惯养成的载体。

上述六种习惯囊括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培养好了学生这些习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