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索音乐表演的美学奥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音乐表演的美学奥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卷有益

《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安徽文艺版)一书,是杨易禾在其1997年原著《音乐表演美学》基础上,经过五年多潜心钻研和不倦探索的产物。作者对原著进行了大量扩充和调整,增加了八个章节,洋洋洒洒二十五万言,将音乐表演艺术中涉及的诸多问题,上升到美学理论层面加以思考、阐述。因此。这本书虽然没有再冠以“美学”的名称,实际上却较其原著更为充实而新颖。“新”在何处?依我之浅见,主要特点是:

该书力求运用美学原理与音乐表演实践相结合。作者杨易禾教授长期在高等院校任教,积累了丰富的二胡演奏艺术体验和音乐教学经验,配合发行有二胡演奏光盘等,在实践中总结出人们感兴趣的若干美学问题,力求给予正确、完整的回答。该书抓住关键点,直接从方法论入手解决问题,指出“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历史、逻辑和技术的统一。”但什么是历史?怎样对待历史?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在如何处理传统音乐与今天活着的表演艺术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该书根据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提出的“视界融合”的命题,而“主张‘第三种视界’:既不是历史上产生改作品的视界,又不是表演者所处的历史视界,而是表演者心目中的历史上的视界――视今天的表演者多客观存在的历史上存在过的视界的主观反映。但它反对离开作品本身,无根据地任意用历史资料解读作品,强调音乐表演应该尊重一度创作,力求接近作曲家的意图才是演奏家应该有的态度。读谱与研究历史资料,就是体会作曲家意图的基本方法”。

音乐表演美学要不要研究技术问题,是人们认识上容易模糊的问题之一。该书认为:“如果音乐表演美学无助于音乐表演的创造与操作,它也就失去了实用性,而沦为纸上谈兵式的空洞理论。音乐表演美学要研究具体技术的操作问题,但它与一般音乐表演技术研究不同,它不是研究人们如何去掌握技术即如何‘从不会到会’,而是以掌握技术为其前提的。就是说,音乐表演美学只是研究如何运用演奏技术来达到二度创作的目的,并不涉及人们如何掌握表演技术和技术训练中的学术问题。”作者以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江河水》第三段为例:“d1用一强短弓,如一石落下,泪飞顿足之形象蓦然出现。”从而将旧社会惨遭不幸的妇女的悲痛欲绝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音乐表演美学追求传神境界的实现。

以美学视角,探寻音乐表演艺术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是该书另一个着力点。在这方面,作者非常重视吸取前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经过消化扬弃,提出了一些颇有思想深度的见解,如对音乐表演中的“意念设定”以及“意识”与“潜意识”关系的辨析。特别是,作者根据心理学派中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刺激――主体(同化、适应)――反应”模式,创造性地构思了音乐表演心里“三条线”的相互渗透。他指出:“对于表演者的工作而言,作品就是外在的刺激,它引起主体的思维活动.......感受线促使心理形体线的建立与发展,同样,心理形体线也促使感受线进一步发展。”再从心理形体线与形体行为线的关系考察,作者认为同样经历如此这般的形象思维运动过程:“心理形体线的表象构成新的刺激物,经过主体的思维,找出的形体行为即舞台语言”,这个形体行为线的整体,也就是体现着作品内涵的整个形式。针对音乐的特殊情况,作者继续补充道:“音乐中作为传达手段的形体动作即行动,无论是从作品获得的东西还是表演者提供给听众的东西,都只是关于行动的体验和感受”。实际上,这是说音乐表演行为有其特异性。上述三条线的有机联系,对于培养音乐表演艺术人才,无疑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照系,是引领音乐表演者攀登完美艺术境界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