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对生态建筑及生态设计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对生态建筑及生态设计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生态建筑越来越收到建筑师的重视,并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收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等,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节能,这是生态建筑采取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建筑 生态 设计 太阳能

科技的飞速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然而高能耗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稀有物种的灭绝,生态环境的失衡,自然能源的枯竭,气候条件的恶化……这些现象不断出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面对这种情况,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1生态建筑学

所谓生态建筑,概括地说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里创建了城市生态理论,把生态学和建筑学合并为一体,即Arcology,意为生态建筑学,并在《生态建筑学:人类理想中的城市》中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论。1969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所著《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诞生。

2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问题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至于自然环境中时,组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景观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2.1总体综合的设计观念 (图1 西塔里艾森)

建筑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社会的环境,以满足人的身体和心理、精神方面的各种需要。设计中的环境综合考虑将不仅包括室内空气质量,也包括热舒适度、良好的光照、声学环境及空间大小关系等。符合人类需要的(使用者、管理者、参观者)建筑将不需要时常的改变和更新或重新改造,而这些都意味着材料和能源的额外消耗。对建筑的满意度越高,那么建筑的改动越少,使用的时间也越长,避免附加的建设活动。

2.2重视现场调查研究

在设计过程初期要对用地资源进行仔细的评估,了解光照条件、风向、微气候环境、排水模式、土壤成分、植被、水资源等情况,以指导设计。敏感的设计目光应超越用地红线,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评估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尽可能考虑建筑对用地附近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等的影响。建筑所在场地的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是构成自然生态系统与场地特质的组成部分。特定的地形地貌本身就是一种自然风景资源,这一点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图1)赖特设计的西塔里艾森是赖特的工作室和私人住宅。它坐落在沙石荒漠中,就像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粗糙的石墙渐渐消失在地平深处,周围遍布仙人掌,纵横交错的木架似乎是风沙涤荡后的残存,经受着阳光的炙烤和岁月的洗礼。

2.3充分利用旧建筑

拆除旧建筑必然会带来垃圾污染、噪声污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拆除旧建筑就意味着增建新建筑,新建筑的建造过程又会产生新的资源和能量的消耗,产生新的废弃物,还可能占用更多的土地,增加新的环境负担。由此可见,应有意识地延长现有建筑的使用寿命,对于要拆除的建筑,应考察并选择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和构件运用到设计中去。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玛埃特西里的前蒂鼓风炉炼钢厂的遗址,除了保存下来的鼓风炉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以外,冶炼厂的烧结厂、铁和锰仓库以及属于公司的铁路的众多铁轨都坐落在那里。(图2)该公园一方面向后人展示了辉煌的工业历史,另一方面,也为后人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3 生态元素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图2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3.1双层墙系统

自从密斯等老一辈现代主义建筑师发展了玻璃幕墙以来,它一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外墙形式。在当代中国更是被看做“国际化”时代建筑的必备元素。然而,70年代能源危机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玻璃幕墙在能源消耗方面的严重缺陷,发展了不同的系统来增强玻璃幕墙的热性能。其中最常见的处理方法之一是在常用的玻璃窗上增加若干层玻璃层,发展出所谓的“双层玻璃幕墙”。许多研究表明,双层外墙系统有很好的热工性能,它能提供一种“空气流动的密封”,它可以让空气流动进行通风,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其工作原理是空间腔里较低的气压把部分废气从房间抽出,并吸走太阳辐射热后变暖,自然的上升,从而带走废气和太阳辐射热。(图3)

和传统的窗户相比较,虽然根据制造和施工标准的不同,双层幕墙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大体能够减少20~25的能耗。双层玻璃幕墙系统的效能收到下列因素影响:自然通风、机械辅助通风的效率、玻璃种类及排列顺序、空气腔的尺寸和深度、遮阳装置的位置和面积等。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将提供不同的热、通风和采光效能。在空气腔中增加日光控制装置(百叶、光反射、热反射板等)可以同时满足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要求。今天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的幕墙可以像生物的皮肤一样,被设计成为具有“自由呼吸”的功能,并依据外界气候条件加以调节,优化与自然能源的交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结构的REW AG 行政总部,就是这样一个实例。在技术上,主要发展了“呼吸的外墙”来平衡热绝缘要求和日照、自然通风间的相互矛盾,通过控制和利用日照以及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以满足节能策略对建筑自然通风和有效利用日照的要求。 (图3 双层玻璃幕热循环示意)

3.2建筑“腔体”

建筑“腔体”的运用,在生态建筑中起着能量循环和微气候的调节作用。建筑“腔体”精妙的与自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着室内环境的高舒适性。一方面对建筑的采光有着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改善了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环境,不仅提高了室内的空气质量,而且也为减少建筑的机械通风耗能作出了贡献。斯蒂文・霍尔设计的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10层高,140多米长的建筑设计成为一个多空的“腔体”,几个上下贯穿多个楼层、带有大窗户的奇特光井,从建筑仿生学角度来看他们可以通过热压差使建筑物内的空气流动,加上宿舍单元可灵活开启的组合,形成建筑腔体与表皮协同作用的调节机制。该建筑比较成功的体现了建筑“表皮”和内部“腔体结构”的协同调节机制。光井顶部大面积的玻璃窗可根据气候环境的实际情况,控制窗的开启程度;而且宿舍内的九扇窗户可以分别选择加以开合,灵活地配合腔体顶部的窗户进行室内空气的调节,使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具有生态意义。夏季利用“烟囱效应”降温,在打开腔体顶部窗户的同时,宿舍单元则开启小窗户,利用腔体的热空气上升形成的负压促进室内及腔体内空气的流通。在冬季可关闭腔体顶部的窗户,形成一个温暖的缓冲层,能充分吸收太阳辐射热形成“温室效应”。至于气候适宜时,宿舍可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开窗与否。这种表皮与其那个题协同作用的机制,通过对建筑形体空间的有机处理,取得了合乎逻辑的生态效果。

4 总论

总的来讲,生态设计思想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和手法,它还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人的哲学思考,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反思意识。实际上是人类自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以何种方式对待人类社会?我们怎样才能在地球的生态和资源限度下生存下去?我们怎样才能在城乡间建立其起一种更好的关系,我们怎样才能保障人类以外的物种的权利?因此,生态建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艺术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生态建筑表现出来的是对宇宙和人类的终极关怀和忧患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周曦 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保峰 双层玻璃幕墙研究,建筑学报,2001.1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