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邓石如及邓派印欣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邓石如及邓派印欣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皖派最初由明何震开创,后继者有苏宜、梁千秋、程朴等。专学秦汉,风格朴茂苍秀。后来微州籍汪关、巴祖慰等所摹汉印,几可乱真,亦称微派。后邓石如出,以小篆及《三公山碑》、《禅国山碑》的笔意入印,形成邓派。因邓是皖人,亦称皖派。邓派的后继者有吴熙载、徐三庚等人。邓派的最显著特点是以篆书笔意入印,运刀如笔,因而形成崭新的面貌。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原名琰,字石如,号完自山人,安徽怀宁(安庆)人,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意与古会”,原稿5.4厘米×5.4厘米。这是邓石如为毕兰泉所刻的印。篆刻史上,邓石如是以小篆入印的第一人。这方印的篆法婉转流畅,工稳而对称。笔意很浓,仿佛就是用笔写出来的自然。在章法上,疏密对比的运用很成功,四字三密一疏,密处不可透风,疏处却可跑马。四方边框洞开,“古”字的上方空了一大块,进一步突出其疏,因而尤觉敞朗透气。字形以圆弧为主,但又让直线、斜线穿插其中,做到柔中有刚。刀法娴熟,冲刀画出的线条既流畅婉丽又刚健有力。因而这方印含刚健于婀娜之中,寓流美于雄强之内,笔意刀趣相为映发,情致与形式完美统一。

“笔歌墨舞”,原石4.9厘米×4.9厘米。这是邓石如1783年,40岁时为毕兰泉所刻之印。这是一方向文印,很能体现邓石如的风格。这方印,以隶笔作篆,故篆势方;以篆意入分,故分势圆。书法的笔意十分显豁。章法上采取汉印格式,布势匀称方整,气息高古浑厚,印章线条饱满,造型拙朴。刀法沉稳自然,多用方笔以见骨力,间杂圆笔以呈浑厚。“歌”字中右部多弯曲的弧线,又见流畅和婉丽,“墨”字的结体中上部的斜短线使形体多生动活泼。“舞”的走刀最为爽快和干脆,从上至下一气贯串。横画虽多,收笔刀法细腻,细看同中有异。边框的处理也十分精采,为使字气内聚,作一内框,而外框各边严重残缺,造成内外气交流通达无阻,尤其是四只角,破残多见心巧。

徐三庚(1826年―1890年),字辛谷,浙江上虞人。早岁学浙派,尤受陈鸿寿、赵之琛影响。40岁时,以邓石如为法,苦习《天发神碑》,篆书风格飘逸多姿,疏密感极强,印风也随之变得婀娜妍美。时人誉为“吴带当风,姗姗尽致”。惜习气渐深,让头舒足,有矫揉造作之嫌。徐三庚印,刀法精熟,笔势飞动,风靡一时,乃至在日本有许多崇拜者。沙孟海将他列为近代细朱文名家。

“漾退是保身第一法”。这方印字的结体不求匀称方整,而是婀娜多姿。其中的“退”字,左部偏旁作夸张的斜势,线条倾斜的角度很大,这动感极强;“保”的左部也以方折欹侧的斜线造成险势,然后以舒缓的线条作平衡。所以,整方印只见线条在互相穿插中翩翩起舞,姿态万千,赏心悦目。章法上,最能看出他的篆书风格,扩其疏,紧其密,使疏密大放异彩。“谦”是左右小大对比;“退”字左密右疏;“是”上密下疏;“一”取繁体,密而又密;“法”也是左密右疏。全印呈线条密集飘动,但仍气息通达。此印的刀法极精湛,切刀法的运用十分自如,方圆兼施,线条刚健有力又飘逸多姿,但稍有雕琢之习。

“前身应画师”,也同样有刚健婀娜之姿。此印圆润的弧线多,造型更见妍丽。“前身”的布置,穿插挪让巧妙,上下呼应密切。中间“应”字,密中间,疏上下,夸张之笔同样的让人惊叹。“画”字较工整,“师”字则欹侧,上下结构也多变化。这方印,每个字的线条都巧妙地交搭成一体,几乎每个字都有越位的倾向,因而线之间的交流呈多元态势,趣味横出。

赵之谦的“合宗”印风

赵之谦是晚清和近代最有影响的篆刻家,精金石考据,擅诗文书画,真是无所不精。由于才高眼宽,由浙入皖,合浙派皖派为一,形成自己众多的样式。赵之谦的创新集中在“印中求印”和“印外求印”两方面。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在《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文中说:“(赵)治印首先不把配篆文字依附于陈旧面熟的字书,而是面对现实,敏锐地驾驭晚清出土文物益多的条件,对获见的权最诏版、砖瓦碑刻、泉布镜铭的文字均至微入妙地运用到篆刻中来,以前代印家未能一见的多姿多式字体,作前代印家不可思议的变幻无常印章。他摹古而不泥古,故能拒拘谨而得神气;他求新而不取宠,故能拒轻佻而得创意。他的篆刻立异标新,出人意表,生面别开。”下面举几方常见印稍作分析。

“丁文蔚”,自文印。31岁时作。边款中说:“颇似《吴纪功碑》。”《吴纪功碑》就是《天发神谶碑》,此碑历代被人重视,结体用篆法而字取方形。笔划纯用方笔,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最大的形体特征,是尖垂笔,竖画尽处,尖收,如利刀森森。“丁文蔚”这方印,以单刀侧锋划出,线条方折雄强带有浓厚的碑味,“丁”的三竖,形状如利刀尖垂,尤得《吴纪功碑》神韵。垂线一边光,一边毛,痛快爽利。但此印叉不是依样画葫芦,“文”的线条浑厚拙朴,又有汉印味。在章法上,左密右疏,右部疏旷,故气息流畅。这是赵之谦将碑的笔意入印的成功尝试,同时也可见出他融浙派又加以变化的消化能力。

“灵寿花馆”,朱文印。35岁时刻。这方印取意于六国币文,又有秦诏版的一些风味。他的“郑斋所藏”一印也是“略似六国币”。这方印的线条细,结体方折,又制造了一些残泐,甚至增添了对称的三角形,确实钱币味十足。而“灵寿花馆”,不仅也吸取了钱币书法的一些表现手法,而且结字造型上又有大胆创造。此印以整饬的横线和险劲的斜线造型,结字上有秦诏版的自然和峻拔。特别是“花”字,左右的各三根斜线作了大幅度的偏斜,使平整的布局忽添惊险,右方三斜线,不但参差错落,而且与“灵”的形体交搭,无意中造成笔势的连续运动。此印的刀法,有浙派的切刀,也有他自己刀从笔出的特殊刀法,浙派的涩劲与他自己用刀的光洁、挺劲结合在一起。边框上融进了铜镜、钱币的残缺,上方边框,间杂碎点,四方都洞开,十分透气。文字的古色古香,笔意刀趣的融合,使之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