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纪实性人物公益宣传片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纪实性人物公益宣传片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诚・沟通》开播于2002 年,是《东方时空》的一个创意性板块。2010 年改版后的《真诚・沟通》进入央视新闻频道,以公益广告的形式滚动播出,时长为90 秒,至今已播出400 多期。节目一直秉承“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真实情感、积极励志”为宗旨,力求表现大时代中平凡人身上点滴的真善美,展示人文关怀,重申理想主义,提供独特视角,传播核心价值。

作为全国唯一一档“同一总主题的公益宣传片栏目”,近年来《真诚・沟通》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体现了央视新闻频道的品牌价值,积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把握人物选择的标准

《真诚・沟通》人物的选择必须具有非常突出的典型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央视这样一个国家媒体的平台上滚动播出,人物的选择需要有充分的依据来支撑。这个人物打动观众的情感点在哪里、人物故事是否代表社会典型的情感和价值观、事件是纯个体行为还是具有可借鉴的社会意义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选题策划的第一阶段需要解答的问题。作为央视最短的固定栏目,《真诚・沟通》强调个案选择的普遍社会意义,不猎奇,不追求极端,而是追求情绪的典型性和社会的共鸣性。纪实类公益广告的出现对于树立社会真善美的形象和寻求普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人物的选择和形象的塑造也反映出了栏目对于《真诚・沟通》这一主题的立场和倾向。”

《真诚・沟通》选择的人物,虽然不是以生硬的宣传和教化为目的,但它的确用一种更安静的方式,希望打动和感染观众。节目中最常出现的人物形象就是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一些普通人,他们做着并不惊天动地的工作,甚至生活得比他人更为艰辛,但是他们内心有一种向善的力量;一个偶然或者必然的理由成为他们某些行动的初衷,从此开始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细微的感动变成深深的震撼。

《煤气工》一片讲述了南京的一位从农村进城的中年父亲,女儿借读缺学费,校长帮忙补齐了几百元钱,他带着感激的心情决定日后也要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一家人的生计就靠他扛煤气罐,扛一个煤气罐挣2 元钱,他从中留出5 角,积攒起来资助没钱上学的孩子。十几年的点滴坚持,他以微薄的力量资助了十几个孩子上初中。虽然他自己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但他默默地坚守着内心谁也不知道的承诺,将感恩化为行动,无声地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形成一种爱心传递。

《真诚・沟通》所选择的人物,存在于平实的讲述和影像展示里,他就是那个我们在匆匆的上班路上、在喧嚣的菜市场中、在某辆公共汽车上擦肩而过的普通人,是一个个在我们的生活里安静存在的人。观众会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并且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种感染人的力量,就是《真诚・沟通》创办人之一雷溶常常提到的:“尖锐的打动,安静的震撼。”人物选择是一个片子成功的深层动因,讲述和拍摄方式只是外在的包装,人物自身流露出的精神内涵是支撑一个能够打动别人心灵的故事的最关键因素。

二、选择故事讲述的方式

《真诚・沟通》采用人物自述的方式,所选择人物将他们的经历以及所感所悟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解读给受众,有效地拉近了讲述者和观众之间的心理、情感距离。拍摄者作为第三方在片中隐身,完全消除了媒体的介入感,让片中人物在讲述的时候不被打断,从而在90 秒钟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情感高度集中的内容传播,合乎人们视听一体化的整体感知。

而如何在90 秒内完成一个人物故事的讲述,让这个人物有血有肉,令观众感动或有所激励领悟,进而产生完整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并在有可能的人际交流范围中进行二次传播?这要求片子用故事讲述的方式达到切实有效的传播效果。好的故事讲述,是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用媒体的专业技术对故事和镜头进行艺术化、技巧性的调整,以吊起观众的胃口,让90 秒的时间充满悬念和节奏感,加上现场同期声和音乐的配合,带给观众立体的视听感受。

《彩绘卡车司机》中,卡车司机孔龙震为了不吵醒家人,一大早连灯都没开,洗澡刷牙,换衣服出门,坐进大卡车的驾驶座,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赚钱养家,他的工作就是在路上,一天天下来疲惫而枯燥。影像中大全景的城市、公路,特写的人物侧面和逆光中的剪影,营造出人物自述中所讲到的孤独感。然后他用缓慢迟疑的口气说:“我不愿意说梦想。”片子的转折和承接由这一悬念开始:他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不愿意说?接下来的镜头里,片子对他画画的细节和从驾驶室窗户看出去的景色进行交叉剪辑,原来他的爱好是画画,他的梦想和画画有关,而画的内容是他每天行驶在路上看到的一切。灰暗的人群、彩色的气球、奔跑中用高速摄影展示的表情稍显夸张的中年女子、目光中似空洞又似有一切的工人的转头。他在日常疲乏平淡的工作里敏锐地感知着周围的一切。这种观察和体验是独特的、深刻的,而画画这个行为是他火热内心的一个宣泄口。成为名画家是他觉得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画画本身让他成为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卡车司机――他的梦想有所寄托,而这种非功利驱使的、只是源于热爱的对梦想的追逐,有一种更加纯净的力量。片子结尾打出一行字幕:“致在梦想道路上的人”。导演对这个片子节奏的控制,深刻地体现了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物内心的把握。片中利用镜头的独立叙事以及光影运用的手法,都在配合整个故事的讲述。要达到这种效果,对人物内心细节的捕捉、强大的价值认同、细致入微的观察都需要时间和阅历的积累才能做到。

三、寻找情感表达的角度

有研究者在关于《真诚・沟通》情绪表达的分析中提到“细节情绪化”这个概念:“最重要的变化,都发生在心里;而所有的情绪变化,都能反映在现实影像的细微之处。即编导通过一个细小的动作、行为,哪怕是一个眼神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运用一些小的细节,反映人物的真实想法,并为人物的内心剖白做有力的佐证。”

《保护斑头雁》中,吐旦旦巴是一名守护高原珍稀鸟类斑头雁的藏族志愿者。由于人类的破坏行为,这种世界上飞得最高、能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鸟的总量越来越少。吐旦旦巴每天在斑头雁大量聚居的班德湖进行观察和巡护,及时制止人类的破坏行为,保护鸟儿们安全繁殖和生活。像他这样致力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的志愿者大有人在,他们的无私行为确实值得尊敬和赞赏,但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更细致的情感点能够突出人物的个性,能把这个片子做成“他”本人的故事,而不是换上任何一个志愿者都可以成立的故事?在片中,我们能看到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片子一开头,吐旦旦巴巡护回来,妻子带着女儿在帐篷门口等他,女儿张开双臂叫“阿爸”,他跑过来抱起女儿。看似与保护斑头雁无关的一组镜头和细节,展示了人物在志愿者之外的另一个身份:父亲。在随后的讲述中,吐旦旦巴讲到有了女儿之后,他更加能够体会斑头雁的蛋被破坏给鸟妈妈带来的伤痛和无奈,更加理解它们想要保护幼鸟的心情,因为“动物和人一样,保护自己的孩子是天性”。这样,在他保护斑头雁的行为里面,加入了家庭亲情这样一个元素,连接了人们最普遍的情感,而在这一点上,人类和动物是一样的。片中吐旦旦巴抱起女儿的细节,和他找到一只不慎滚落在草地里的鸟蛋,并小心翼翼地捧回鸟巢的镜头,通过情感这条暗线相互印证,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温暖的父亲和志愿者形象。可见,情感的共鸣始终是通过片子进入观众内心无往不胜的利器。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