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医学院校新生步入大学校园,面对全新的生活,一些新生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着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力图为医学生教育提供有益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院校新生;心理问题;辅导员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备受关注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出来,而作为当中的新生健康问题又成为重中之重。医学院校作为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培养出的医学生未来大多都要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在大学阶段应加强对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医学院校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抱着对大学的美好梦想,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莘莘学子们得以进入医学院校,进入大学后发现校园生活与自己所想的象牙塔生活相差甚远,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易导致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及失落感明显。

(二)学校与专业的不理想

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新生,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他们自认为未考好或自愿填报的失误,来到医学院校报到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一种权宜之计;再加上对自己填报的学校及专业的不了解,抱着能上大学就行的思想进入学校。故进校后表现为情绪低落,抵触,无奈,沮丧,对前途感觉渺茫等。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经过高中时期的艰苦奋战,得以进入医学院校的新生,高中时期进入大学是其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大学后经历了紧张的长时间学习阶段,放松下来,再加上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不了解不认可,他们感觉前途渺茫,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懒散、情绪低落及目标的不明确、得过且过。

(四)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主动

中学时期的教学方式为应试教育,学习途径和方法相对单一,记忆方法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授课重点明确,医学院校的新生进入大学后授课方式多为开放性授课,课程具有课时少、速度快、内容多、作业相对少、考试少等特点。这需要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部分新生在刚进入大学初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压力较大,表现出焦虑、无所适从等心理特征。

(五)面对独立生活

近年来进入大学的医学生多为“八五后”“九零后”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身边,进入大学生活是自己第一次独立生活,面对生活上的琐事无所适从,部分学生会陷入生活不能自理的困境中,焦虑感与挫折感并存。

(六)自卑心理

自卑(inferority)心理是由于比较自己与别人某一(些)方面进而产生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评价偏低。医学院校的学生,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个人能力、外表像貌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故一些处于弱势群体的新生在相互比较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七)人际关系

进入医学院校,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不同性格的人,而且近年来的新生们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读书期间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进入大学后与不同的人相处于一个空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将会表现出压抑、焦虑、孤独等心理。

(八)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医学院校的新生进校伊始,校园内的各种学生团体及学生会即开始“招兵买马”,新生刚进校时热情高涨,往往会选择很多的社团,以期能在各方面得到认可和锻炼,但是进入社团后由于个人或者其他客观原因造成新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常表现为自卑、缺乏积极性、看待事物消极等。

二、医学院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在新世纪中成长起来的医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下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进入医学院校后,一些医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人格不健全、不稳定,缺乏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对角色转换不适应;自我意识模糊或缺乏自信,或高傲自大;身心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或价格障碍。

(二)家庭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丧父(母)或父母分居、离异、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家庭过于贫困、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这些因素容易造成孩子孤僻、抑郁、消沉或易冲动、粗暴、富于攻击性等不良状态及人格障碍。这些问题在医学院校的新生中时有表现。[1]

(三)社会原因

当代医学院校学生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较十几年前的学生而言,寻求知识的方法、途径更加多元化,但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知识良莠不齐,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造成刚进校的新生表现出心理不适,长此以往将会给未来带来很大坏的影响。

三、医学院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其他高等教育相一致,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条重要途径,辅导员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结合自己担任辅导员以来的工作谈一点关于新生心理问题的防治策略。

(一)把握大一重要时期,建立信任感

辅导员作为引路人将在医学生大学学习生活中指导他们成长成才,在入校初期要把握好大一的重要时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信任感,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但在大多数工作中,辅导员们谈心的对象多为班级优秀或者是差生们的谈话,从而忽略了这中间一部分平凡的同学,在此笔者认为大一阶段应当开展一对一的谈心活动,以此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能针对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个人具体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及解决方法。此外,辅导员还应该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二)建立新生档案

入校初期,建立新生档案,内容除了包括学生的基本资料以外,拟出新生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例如一学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让学生每学期结束后对自己本学期的表现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对自身本学期各方面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学生本人下学期的学习等制订好计划,辅导员应仔细阅读其总结及计划,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及时对学生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

(三)对本专业的了解

辅导员应根据医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在入校后,以座谈会、参观科室等方式邀请本专业的教师、专家介绍本专业优势、发展前景等,一方面让新生在进入大学初期迅速而详细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大致内容及本专业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大学初期在新生心中建立起医学生神圣的职责这一观念,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业。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工作之中

医学院校辅导员,自身应具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在工作中的思想,应主动学习关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来,也要将这一观念积极地传达到学生心中,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出现心理不适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帮助以便更好更快更合理地解决问题。

(五)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校园工作

如前所述,刚进校的新生大多都期望加入社团或学生会,抱着得到认可、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是由于选择的目的、个人性格、能力等因素,往往并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在此笔者认为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园工作,但应尽可能的根据新生们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社团,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成长与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医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对他们的未来生活及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应当结合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更加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杰.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强化与班主任心理教育的作用.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2009,(07)

[2]刘欣.当代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其对策.医学教育

探索[J].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