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述恒:中国式民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述恒:中国式民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民工周述恒写的书

这个想法起源于2008年5月,半失业状态的他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构思,13年的打工经历提供了丰富感人的素材,而且他上过初中,识字,有思想,“与一般民工不一样。”

17个月的坚持不懈后,2009年10月3日深夜,在福建福州一处出租屋内,妻子与五个月大的儿子已经酣眠,周述恒轻轻地敲上最后一个句号,完成了一部45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国式民工》。那一刻,他感觉“获得重生”。

31岁的周述恒来自四川达州万源黄钟乡,是中国两亿多农民工中的一员,这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13年灰色打工经历

“很有感触,写出了农民工的艰辛。”去年10月15日下午,ID为“淡看红尘”的网友点触鼠标,打开烟雨红尘文学网站,翻看《中国式民工》的评论。这本刚刚完成不久的小说,正被编辑推荐至网站首页,点击量已超过50余万次。作者淡看红尘,正是周述恒。

他右手紧贴鼠标,双眼凝视电脑屏幕,或是陷入一种沉思。一部长篇小说凝聚了他作为农民工的打拼履历,这种执著和坚强融入了一种虚幻般的东西:梦想。

“母亲不幸去世后,我初中没毕业便辍学在家做农活,放牛、插秧、收水稻,像每一个农村孩子一样。1996年我18岁了,告别父亲。跟老乡来到福州打工,因为姐姐也在这里打工。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塑料厂做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只有120元。第一个月不仅没拿到工钱,还欠了工厂80元,后来越干越觉得憋屈,就辞职了,开始拉三轮车、摆地摊,维持了五年,体会到一个农村人进入城市想立足的酸甜苦辣。

1998年的时候,我开始在福州大学摆地摊,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给我羡慕的大学生,期间学会了如何躲避城管,被抓后把货物给他们,只要不反抗就不会挨打。

2000年夏天是我最艰难的时刻,半年没有找到工作,住在七八个工友合租的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做饭用的炉子是在铁桶里倒入煤油、插上灯芯制作的。炎热的六月里,我骑着40元买的二八式自行车,走遍福州的大街小巷,胳膊上的皮都被火辣的太阳晒脱,身上一分钱都没有。饿了一天一夜后,我撑不下去了,给堂哥打电话,后来堂哥帮忙借钱才解燃眉之急,那时没人会借钱给你,一来大家都穷,二来别人害怕你还不起。

打工13年,换的工作数不清,就是在反复的进厂出厂中生存,有的工厂拖欠工资,不拖欠工资的又赚不到钱。

后来,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我到一家建材涂料公司做业务员,才慢慢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学会了使用计算机。2007年,父亲也来打工了”。

他的“民工”他的梦

农民工周述恒渴望爱情。

他的爱情发生在2006年,结识农村姑娘姚榕之后,但他们的爱情如同他们颠沛流离的生活一样,并非一帆风顺。

“我是个漂泊的人,可能随时会因为生活所迫离开福州,她的父母也不希望女儿找一位外地打工仔。”周述恒迅速斩断了彼此的联系。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忐忑不安的姚榕辗转联系到周述恒,询问他的安危。此刻,正组织四川籍民工为家乡募捐的周述恒,被姑娘的真诚打动,他决意留下,在每月300元的租赁房里迎娶了新娘。

“从那时起,我就想写一本反映农民工生存状态的书,让社会了解、关注这个群体。”白天,周述恒骑着自行车跑推销,空闲期间掏出本子拟写作提纲,晚上回到家写作。他和老婆省吃俭用,从每个月约2000多元的收入中挤出钱,买了一台电脑。

由于毫无写作经验,周述恒模仿《中国式离婚》的结构样式,把自己的小说依样画葫芦,分为99章节,“80%的内容是我身边朋友身上发生的故事,其中60%的内容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主人公周小凡就是以我为原型。农民工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刚开始写,周述恒就受了不少打击。第一是不解和嘲讽,工友们嘲笑他“简直是一个神经病”,异想天开,很不靠谱。第二是表达不出来。周述恒初中还没毕业,虽然平时喜欢看书看报,但他觉得写书要小说化,因为这样才有人看。于是他就学习“组合情节”。

在《中国式民工》里,主人公都是农民工,他们经历了找不到工作,拿不到工资,工伤、职业病,也经历着和城管的冲突以及和城市文化的冲突。周述恒说,书里的大多情节都是取材最真实的故事。有很多事情,让他一想起就掉眼泪。

2009年7月,周述恒把《中国式民工》在烟雨红尘文学网站,引起网民注意。随着点击量达到50余万次,跟帖者越来越多,网站开始关注这部书。

现在,这部23万字的分成上下集的小说已经与读者见面。

民工“江湖”生存之路

农民工周述恒把他的生活境遇描述成“江湖”。

《中国式民工》记录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打拼的悲欢离合,“里面充满了打工者闯荡江湖的酸甜苦辣。”

让周述恒困惑的是,“自己认识很多在福州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平时不重视孩子的学业,孩子初中毕业后跟着出来打工。就这样,父母打工,孩子接着打工,如此恶性循环,很难有机会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现状。”

烟雨红尘网主编认为,《中国式民工》是原生态的农民工生活,不仅让人感动,而且文章里描写一些现象也引人反思。

在《城市人,我在等你说谢谢》章节里,周述恒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公交车上,一位农村人为一位怀抱小孩的城市妇女让座,女子心安理得地入座却无一句感谢之辞。“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人更需要认同感和归宿感,他们渴望被所在的城市真正接纳。”

“这本书再现了中国民工一幕幕悲壮、艰辛的生存之路,同时也映照了这个群体自我展示、自我寻求社会认同的渴求和努力。”周述恒认为,这正是此书的意义所在。

他计划拍网络小电影

农民工周述恒有点不知所措地迎接了接踵而来的荣誉:自己成了作家了。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都把他请去当对话嘉宾。“我爽死了。”他只能如此回答自己的心情,“可以让媒体走近农民工。”此外,还可以拿到出书的版税,他盘算着版税绝对是没办法买房的,但可以在农村修一套房子。“没房子很有恐惧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它是自己的。”

周述恒还计划条件成熟了,就拍个网上的小电影,“因为农民工看书的不多,但看电影电视剧的很多。”

对话周述恒:

记者:你写书的材料是怎么得到的?情节里虚构和真实占的比例是多少?

周:素材是我的经验和身边朋友的事情,我大概算了一下,其中60%以上是自己刻骨铭心的记忆,20%是身边的人,其他是虚构的。

里面很多情节,都是取材最真实的故事。我见过很多事情,真是让我一想起就掉眼泪。我跑业务的时候,有一次看到一个妈妈背着一个小孩,手上又拉着一个小孩,在建筑垃圾地里很吃力地捡垃圾。还有,很多农民工有职业病,但他们自己不知道有这个病,我家乡死了几个人,就是因为职业病死的,但他们从不知道。

记者:你在书中说,农民工格外喜欢互相帮忙。

周:这是因为大家需要互相温暖。我请过不少被骗的人吃饭。我饿过一天饭,知道难受。现在外面那些说没饭吃要钱的,有的是骗子,但也有的是真有困难。有一次一个说自己被骗了,看上去是真的,我请他吃饭吃了一大碗还不够,我又再叫了一大碗,他真吃完了!我就知道他不是骗子了,就给了他20元钱。

记者:新年有什么愿望?

周:我最大的新年希望就是农村的孩子、民工的孩子能上便宜的、好的学校。大家能管农民叫“农民伯伯”,全社会都尊重劳动者。还有,我希望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工伤伤亡有一个良好的快速赔偿机制。等我有钱了,我就去印刷一些劳动维权法的小册子,免费去工业区宣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