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分析12例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针对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率。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ICU的125例气管插管患者中发生的12例意外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通过护理持续分析改进,我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仅发生1例),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 通过有效镇静,保证有效交流,加强业务学习,强化责任心,规范操作,改进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方法及肢体约束方法,可明显降低意外拔管率。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意外拔管又称非计划性拔管,即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拔管[1]。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由10%上升至61%[1]。因此,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气管插管的意外拔管,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科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ICU发生的12例意外拔除经口气管插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入我院综合ICU的气管插管患者125例,发生意外拔管12例(意外拔管率9.6%),男7例,女5例;年龄10~63岁,平均年龄(43.25±15.18)岁;颅脑外伤3例,多发伤2例,AECOPD 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重症胰腺炎1例,脑出血1例;行气管插管时,意识清醒者2例,呈嗜睡状4例,浅昏迷5例;中度昏迷1例;气管插管到意外拔管时间28.5h~234h,平均37h,发生意外拔管后积极处理,无1例死亡。

2意外拔管原因分析

2.1患者烦躁,对插管不能耐受,未有效镇静 12例患者中,有8例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意外拔管。患者在嗜睡或浅昏迷状态下行气管插管,导管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和压迫致咽部肿胀、疼痛,随着意识的逐渐好转,吞咽、咳嗽时咽喉部有强烈的异物感,患者往往难以忍受[2];随着意识的逐渐恢复,患者无法表达内心的想法,无法和医护人员及家属正常交流,易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果未有效镇静,则会出现本能地拔除气管导管,特别是在持续镇静过程中每日唤醒期间更易发生。本组由于对插管不能耐受、烦躁导致的拔管有6例,其中每日唤醒期发生1例。本组夜间发生意外拔管2例。分析原因可能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烦躁,容易出现拔管[3]。

2.2患者情绪偏激,沟通不畅 本组病例中有2个病例,一个是10.5岁的儿童(有机磷农药中毒),一个是62岁的老人(AECOPD),他们在认知与理解能力方面都有限,承受能力差,很依赖家属的陪同,对ICU环境有不同程度不安全感、急躁、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4]。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气管插管不理解、不配合,情绪偏激,护士与患者沟通障碍。该组病例中,儿童在使用安定镇静后约20min中发现已自行拔除导管;62岁的老人在剧烈摆动头肩部后将导管滑出2/3(约15M)后,被迫拔除气管导管。

2.3气管插管未妥善固定 我科固定气管导管是在插管后,将牙垫固定在导管上,牙垫上的系带缠绕在牙垫及导管上打死结后再将系带绕过颈部,在面颊侧面打结,在行机械通气期间可由于呼吸机管道缺乏活动长度,过于牵拉时,发生导管脱出。本组病例中1例病例导管脱出后,检查发现牙垫与导管间系带缠绕太松,导管可以上下移动,并且面颊侧面的打结已松开。

2.4护理人员工作疏忽,经验不足,操作不当 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期间,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如果不调节好呼吸机管道支架,呼吸机管道无足够活动空间,则会导致过度牵拉而发生意外拔管。该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在护理人员为患者翻身时导管被过度牵拉脱出17.5~20M,1例呈浅昏迷,1例呈中度昏迷,立即报告值班医生,2例均进行了再次置管,均发生在工作3~4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

2.5肢体约束无效或无约束 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进行了双手约束.但约束无效,患者想方设法抬起胸部、挪动头部或肢体让导管靠近双手将导管自行拔出。另外有1例患者是在插管后约23.5h,护理人员为患者行翻身时松开约束后遗忘再次约束,当护理人员离开床旁约3min,患者将气管导管自行拔除。

3护理对策

我科在针对以上原因分析后,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措施进行了持续改进,具体如下:

3.1有效镇静,有效交流

3.1.1有效镇静 维持气管插管的基础是达到一定的镇静深度,使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适当受到抑制,从而患者能够耐受气管插管的刺激,达到适应[5]。我科对经口气管插管不能耐受或配合度差的患者使用了0.9%NS 30ml+芬太尼注射液500ug+咪达唑伦注射液50mg稀释液,先静脉推注5ml后,以5ml/h静脉泵入,根据镇静效果调节稀释液量,达到有效镇静。持续镇静期间实施每日唤醒[6],我科是每日07:00停止镇静药物泵入,能完成简单指令视为唤醒。若患者安静平稳,则继续以原方案半量给予镇静,1次/d,1~2h/次,直至达到Ramsay分级3~4级的满意深度。在唤醒期间加强监护和有效约束,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像类似本组病例原因1.2的患者尤其应做到有效镇静。

3.1.2有效交流 在保证与经口气管患者的交流上,我们医院ICU开展了以下工作:对意识清楚能书写的患者,我们在床旁患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悬挂了笔记簿和笔,患者随时可以写出自己内心想要和我们工作人员交流的内容;对不能书写的患者,我们制作了"一指明卡片",上面写有患者常要说的话和做的事,能识字的患者用手指指上面的内容即可;不识字的患者,我们就按照卡片上所写的讲给患者听,患者只需要点头摇头即可。

3.2改进经口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方法 自2012年6月以来,我科对经口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插管成功后,将牙垫一侧系带在靠近门齿缠绕导管2w后打一死结,松紧以导管不上下移动且不影响导管内径为宜,然后再用系带将牙垫和导管缠绕后打结固定;同时用一根长约20M,宽约3M的棉胶带自宽1M处剪开2/3,未剪开的1/3贴在患者右侧口角旁,并将剪开的2根棉胶带交叉缠绕牙垫后,固定于两侧口角旁。因胶带本身易受潮湿和温度的影响,被患者汗液、唾液污染而失去粘性,因此应每天更换棉胶带,如发现松脱或潮湿则随时更换。

3.3强化责任心,规范操作 为防范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我科做了如下规范:执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翻身拍背等护理操作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合作完成。若患者行机械通气,在翻身时应先调节呼吸机管道支架在适当的位置,让呼吸机管道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人用手轻扶患者头部和固定气管插管,另一人给予翻身;行口腔护理时,一人固定导管,另一人行口腔护理;以免管道松脱或牵拉过度造成意外拔管。对已经发生的意外拔管,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共同分析发生的原因,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规避意外拔管的发生,提高了护士责任感。

3.4改进肢体约束,确保肢体约束的有效性 当患者神志清楚且烦躁有拔管倾向,但因病情不能使用镇静剂时应用约束带约束肢体。我科为了达到约束的有效性,对上肢约束带进行了改良,将其改良为手套式约束带,手套内带有一个棉球,目的是让患者手在手套内握住棉球而让五指不能活动,从而达到预防自行拔管的目的。对于极度烦躁者,头肩部剧烈摆动,想方设法让导管往手部靠近的患者,我们在使用双手手套式约束的同时,使用肩部约束带,避免头肩部往手部靠近。在执行需松解约束带操作时,妥善固定松解肢体,操作后及时有效约束,切忌遗忘。松解期间须有护理人员在床边监护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4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保证气管插管的安全有效,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ICU是危重患者聚集的地方,经口气管插管多,由于患者烦躁、对气管插管不耐受、未有效镇静、沟通不畅、气管导管未妥善固定、肢体无效约束等因素,可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我科针对以上原因气管插管患者保证正常的交流沟通;烦躁患者进行了有效镇静;对肢体约束及气管导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规范了护理行为。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后,我科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经口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仅发生1例),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龙烨,纪考云,刘小燕.8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2.

[2]刘红,孙辉.E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69-70.

[3]金旭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6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2,11(5):453.

[4]吴海燕.4例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杂志,2012,8(8):124.

[5]莫婷茜.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10):6891.

[6]安又仲,邱海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J].医学信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