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提高仔猪多活全壮的管理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提高仔猪多活全壮的管理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新会1 闫 楠2 申 桢2 刘晶晶2 孙瑞芳3 王莎莎4

1.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畜牧兽医站 山西 泽州 048002

2.山西省泽州县畜牧兽医局 山西 泽州 048000

3.山西省泽州县金村镇畜牧兽医中心站 山西 泽州 048011

4.山西省泽州县金村镇畜牧兽医中心站 山西 泽州 048011

【摘 要】仔猪的健康成长是有多种因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与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是否全价,仔猪初生重的大小,母乳数量多少与质量的好坏,环境卫生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泌乳母猪营养需要的特点和仔猪的生长规律方面,找出仔猪管理的一些方法,为养殖商品猪提供参考。

【关键词】泌乳母猪;仔猪生理特点;仔猪快长;顺利断奶;管理

仔猪生后即进入哺育阶段,该阶段是仔猪生产中技术含量较高,比较繁杂的关键环节。由于母乳是仔猪生后2周龄前惟一的营养来源,是30日龄前主要的营养来源,因此母猪泌乳量的多少对哺乳仔猪育成率、断奶、窝重关系极大,这样,如何使母猪奶足、奶好,让仔猪吃好吃饱,最后育成数量较多、活泼健壮的仔猪,这成为种用仔猪和肉用仔猪质量好坏与数量多少的决定性因素,仔猪的多活全壮也就为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奠定了基础。

1 泌乳母猪营养需要和泌乳特点及其规律

泌乳母猪营养需要主要包括维持和泌乳的营养需要两大方面,而其中泌乳的营养需要又是主要的去向,猪乳中干物质、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惟乳糖略低些,猪乳的营养成分并不恒定,而是随品种、饲料构成、饲养水平及泌乳时期而有所变化,因此,泌乳母猪的营养供给如何,就会左右母乳的质与量,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育成率。猪的构造特殊,乳池退化,不能蓄积乳汁,因此,仔猪不能随时吃到母乳,猪乳的排放受神经、体液的调节与控制:仔猪鸣叫、拱乳等刺激,通过向心传导,到达泌乳中枢,则开始放奶,母猪放奶时间很短,也只有十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生产中必须保证仔猪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吃到奶,过了放奶时间,不到下次放奶仔猪不可能吃到乳汁。

1.1 提高母猪泌乳量的措施

母猪产后头2~3d的奶叫初乳,初乳较常乳营养更加丰富并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由于猪胎盘构造特殊,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吃初乳才能获得。这样猪的初乳显得就更加宝贵了,但初乳中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在不断下降,且速度较快,24h后即接近常乳水平,所以仔猪生后要尽早吃到初乳,多吃初乳。在整个泌乳期内,各阶段泌乳量也不尽相同,泌乳高峰出现在产后20~30d之间,30d后泌乳量下降,若想提高母猪的泌乳质和量,关键是加强母猪产后头30d的饲养管理,必须给予丰富、全价的营养,高水平的饲养,采取不限量顿喂或自由采食的方法,在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1%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豆油),可以提高仔猪的断奶重,降低死亡率。泌乳期要保持泌乳母猪圈舍的干暖、清洁、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母猪泌乳。母猪带领仔猪在就近的牧地或场地上活动,对提高母猪泌乳量、改善乳质、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降低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等十分有利。

2 仔猪生后第一周养育与护理

仔猪生后的损失与死亡,有85%是在头30d,其中以第一周死亡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0%以上。主要原因是冻死、压死、下痢等。由此可见,搞好仔猪生后第一周的养育和护理多么重要,这是仔猪多活全壮的关键阶段。

2.1 仔猪的生理特点

2.1.1 体温调节能力差,行动不灵活,反应不灵敏

初生仔猪神经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再加上初生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因此,特别怕冷,容易冻昏、冻僵或冻死;初生仔猪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也容易被踩死、压死。

2.1.2 没有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猪的胎盘构造特殊,母猪血管与胎儿脐血管被6~7层组织隔开,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靠吃初乳来获得抗体,才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产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变化较大,产后3d便从每100ml含7~8g迅速降到0.5g。初生仔猪肠道上皮24h内处于原始状态,免疫球蛋白很容易渗透进入血液,等36~72h后,这种渗透性显著降低,因此仔猪生后要尽早吃到初乳。

2.1.3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

初生仔猪消化道容积很小,胃的容积只有25~40ml,重4~5g;20日龄胃重才35g左右,每次吃奶容纳的乳汁不多。由于胃的容积小,胃内食物排空的速度也快,15日龄时约1.5h,30日龄约为3~5h,60日龄时为16~19h.,因此,仔猪易饱、易饿。这也是要求仔猪料容积要小,质量要高、少喂勤添、日喂次数较多(或自由采食)的主要原因之一。仔猪各阶段消化液的质量不大相同,20日龄前胃内无盐酸,20日龄以后,盐酸浓度也很低,因此,抑菌、杀菌能力弱,容易发生下痢。仔猪在最初20d,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含量少,又无活性,蛋白质的消化主要靠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因此,仔猪消化力弱,只能较好地利用乳蛋白,而不能有效地利用植物蛋白质。加上仔猪的胃液只有当饲料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时才有少量分泌,为此,要给仔猪早开食、早补料,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进一步锻炼和完善仔猪的消化功能。

2.1.4 生长发育快

仔猪生长发育特别快,生后10d体重即可翻一番,1个月龄时的体重为初生中重5~6倍。

2.2 仔猪生后第一周的养育和护理

仔猪生后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方式与生前比较都发生了骤然的变化。出生前在母体子宫内的羊水中漂浮,通过脐循环获得氧气和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出生后立即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主要是吃奶)和排泄。出生前在母体内环境条件相当稳定,不易受外界条件的有害影响;出生后直接与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接触,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环境温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和隆冬季节敞圈分娩,温度常在-20℃以下,甚至更低,仔猪出生前后的环境温度有50℃的差距!这就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反应不灵敏、行动不灵活等特点形成十分突出的矛盾。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被冻死,压死、踩死、饿死,也常常成为其他死亡的诱因。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养育和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2.2.1 采取保温措施

寒冷是仔猪成活的大敌,尤其是头一周,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再加上生下来周身又湿,失热较多;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保温能力差,因此,仔猪相当怕冷。此时,对仔猪的保温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可在产房或育仔舍内设置采暖设备,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5~23℃。同时要求温度稳定,最忌忽高忽低或骤然变化。

2.2.2 早吃初乳,固定

初乳中营养物质含量高,比常乳浓厚,仔猪必须通过早吃初乳,及早地获得能量和抗体,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很难成活,仔猪还有争夺的习性,互相争斗、咬架,仔猪于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能凭借发达的嗅觉,分辨出自己吃过的,利用这一特性,可采取给仔猪固定的办法来改变状况。

2.2.3 加强看护

为防止或减少仔猪被压死、踩死、冻死、饿死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可在产仔季节建立昼夜值班制度。

3 完善仔猪饲粮,促进仔猪快长,正确选择添加剂

3.1 添加复合酶

仔猪生理特点表明,其消化力弱,消化酶类活性较低,这是早期断奶的仔猪在断奶不久消化不良、生长变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仔猪饲粮中添加外源消化酶来强化,对改善仔猪生长和提高饲料转换率有一定效果。

3.2 添加有机酸

仔猪胃酸分泌不足,特别是蛋白质消化率低,可向仔猪饲料饲粮中添加有机酸来提高胃内酸度。有机酸与高铜、酶制剂、碳酸氢钠同时使用具有累加效果。

4 顺利断奶

仔猪断奶前和母猪生活在一起,冷了有保暖小圈,平时有舒适而熟悉的环境条件,遇到惊吓可躲到母猪身边,有大母猪的保护。而断奶后,开始了独立生活,生活中营养方式和环境条件的较大变化和转折,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搞好断奶仔猪管理十分重要。

4.1 断奶时间确定

28~35日龄断奶,仔猪成活率高,发育整齐。

4.2 逐渐断奶法

在预定断奶日期前4~6d起,开始控制哺乳次数,平时母子分开,使母子都有个适应过渡,最后于断奶日期顺利断奶。

5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1)实行赶母留仔,原圈培养的方法;

(2)一般于断奶后2~3周内不换料,仍旧使用一段仔猪料;

(3)在断奶后的头几天,需仔细地控制仔猪的采食量,以防因过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和下痢;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仔猪断奶综合征。在此基础上,养好仔猪,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仔细管理,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如此定能获得较高的商品窝重和更多的仔猪数量,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