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数学解答题定向辅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数学解答题定向辅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数学答题是在高考试卷中的第二部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其题量已基本稳定在6题,分值占总分的56%,占总分一大半的数学解答题汇集了大部分把关题和压轴题,在高考中举足轻重,高考的区分层次和选拔使命主要靠这类题型来完成预设目标.

一、解题策略

高考数学试题的解答题题型内涵丰富,包含的试题模式灵活多变,其基本架构是:给出一定的题设(即已知条件),然后提出一定的要求(即要达到的目的),让考生解答.而且“题设”和“要求”的模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考生解答时,应把已知条件作为出发点,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推理、演绎或计算,最后达到所要求的目标,同时要将整个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和经过,有条理、合逻辑、完整地陈述清楚.

1.数学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解综合性问题的三字诀“三性”:综合题从题设到结论,从题型到内容,条件隐蔽,变化多样,因此就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在审题思考中,要把握好“三性”,即(1)目的性:明确解题结果的终极目标和每一步骤分项目标;(2)准确性:提高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和运算的准确性;(3)隐含性:注意题设条件的隐含性.审题这第一步,不要怕慢,其实慢中有快,解题方向明确,解题手段合理,这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前提和保证.

“三化”:(1)问题具体化(包括抽象函数用具有相同性质的具体函数作为代表来研究,字母用常数来代表).即把题目中所涉及的各种概念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明确,有时可画表格或图形,以便于把一般原理、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去;(2)问题简单化.即把综合问题分解为与各相关知识相联系的简单问题,把复杂的形式转化为简单的形式;(3)问题和谐化.即强调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符合数或形内部固有的和谐统一的特点,或者突出所涉及的各种数学对象之间的知识联系.

“三转”:(1)语言转换能力.每个数学综合题都是由一些特定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所组成.解综合题往往需要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还需要有把普通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2)概念转换能力:综合题的转译常常需要较强的数学概念的转换能力;(3)数形转换能力.解题中的数形结合,就是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分析其几何意义,力图在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上找出解题思路.运用数形转换策略要注意特殊性,否则解题会出现漏洞.

“三思”:(1)思路:由于综合题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因此,审题时应考虑多种解题思路;(2)思想:高考综合题的设置往往会突显考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时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3)思辩:即在解综合题时注意思路的选择和运算方法的选择.

“三联”:(1)联系相关知识;(2)联接相似问题;(3)联想类似方法.

2.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求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四步法):

(1)读题:读懂和深刻理解,译为数学语言,找出主要关系;

(2)建模:把主要关系近似化、形式化,抽象成数学问题;

(3)求解:化归为常规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求解;

(4)评价:对结果进行验证或评估,对错误加以调节,最后将结果应用于现实,作出解释或验证.

3.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数学模型,有以下一些类型:数列模型、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三角模型、排列组合模型等等.

Ⅰ.函数模型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的最优化问题,常常可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函数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1)根据题意,熟练地建立函数模型;

(2)运用函数性质、不等式等知识处理所得的函数模型.

Ⅱ.几何模型 诸如航行、建桥、测量等涉及一定图形属性的运用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或用方程、不等式或用三角函数知识来求解;

Ⅲ.数列模型 在经济活动中,诸如增长率、降低率、存款利率、分期付款等与年(月)份有关的实际问题,大多可归结为数列问题,即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来解决.在解应用题时,是否是数列问题一是看自变量是否与正整数有关;二是看是否符合一定的规律,可先从特殊的情形入手,再寻找一般的规律.

二、题型细说

1.三角函数,考查基本运算能力

三角仍是高考的热点,近年大多新课程高考数学卷,将三角与解三角形结合,以三角为载体考查基本运算能力,利用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例1 (2012年高考江苏卷15)在ABC中,已知AB・AC=3BA・BC.

(1)求证:tanB=3tanA;(2)若cosC=55,求A的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的正切公式,解三角形.

(1)先将AB・AC=3BA・BC表示成数量积,再根据正弦定理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证明.(2)由cosC=55,可求tanC,由三角形三角关系,得到tan[π-(A+B)],从而根据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和(1)的结论即可求得A的值.

2.立体几何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有两类题型,在考查对空间几何体结构认识的前提下,综合性地考查对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这类试题以“图”引入,背景新颖,对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要求.

例2 (2012年湖南卷理18)如图(1),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4,BC=3,AD=5,∠DAB=∠ABC=90°,E是CD的中点.

(Ⅰ)证明:CD平面PAE;

(Ⅱ)若直线PB与平面PAE所成的角和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解析:(Ⅰ)连接AC,由AB=4,BC=3,∠ABC=90°,得AC=5.

又AD=5,E是CD的中点,所以CDAE.

PA平面ABCD,CD平面ABCD,

所以PACD.

而PA,AE是平面PAE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CD平面PAE.

(Ⅱ)由题设和(Ⅰ)知,CD,AP分别是平面PAE,平面ABCD的法向量,而PB与平面PAE所成的角和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所以

|cos|=|cos|,

即|CD・PB|CD|・|PB||=|PA・PB|PA|・|PB||.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

由(Ⅰ)知,CD=(-4,2,0),PA=(0,0,-h),

由PB=(4,0,-h),

故|-16+0+025・16+h2|=|0+0+h2h・16+h2|.

解得h=855.又梯形ABCD的面积为S=12×(5+3)×4=16,所以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

V=13×S×h=13×16×855=128515.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垂直关系的证明,考查空间角的应用,及几何体体积计算.第一问只要证明AECD即可,第二问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高再求体积.向量方法作为沟通代数和几何的工具在理科加试题考查中常见,此类方法的要点在于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便于计算,位置关系明确,以计算代替分析,起到简化的作用,但计算必须慎之又慎.

3.解析几何突出“模块化”运算能力

解析几何解答题热点的题型是求参数范围或求最值的综合性问题,探求动点的轨迹问题,有关定值、定点等的证明问题,与向量综合的探索性问题等.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特点和性质.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

例3 (2012年高考山东卷理科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是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M是抛物线C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一点,过M,F,O三点的圆的圆心为Q,点Q到抛物线C的准线的距离为34.

(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MQ与抛物线C相切于点M?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Ⅲ)若点M的横坐标为2,直线l:y=kx+14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l与圆Q有两个不同的交点D,E,求当12≤k≤2时,|AB|2+|DE|2的最小值.

解析:(Ⅰ)F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F(0,p2),设M(x0,x202p)(x0>0),Q(a,b),由题意可知b=p4,则点Q到抛物线C的准线的距离为b+p2=p4+p2=34p=34,解得p=1,于是抛物线C的方程为x2=2y.

(Ⅱ)假设存在点M(x0,x202),(x0>0)满足条件,抛物线C在点M处得切线斜率为y′|x=x0=(x22)′|x=x0=x0,所以直线MQ的方程为y-x202=x0(x-x0)

令y=14,得xQ=x02+14x0,所以Q(x02+14x0,14)

又|MQ|=|OQ|,故(14x0-x02)2+(14-x202)2=(x02+14x0)2+116

因此(14x0-x02)2=916,又x0>0,所以x0=2,此时M(2,1)

故存在点M(2,1),使得直线MQ与抛物线C相切于点M.

(Ⅲ)若点M的横坐标为2,由(Ⅱ)得点M(2,1),Q(528,14).

圆O的半径为r=(528)2+(14)2=368

则圆Q:(x-528)2+(y-14)2=2732,

由x2=2yy=kx+14可得x2-2kx-12=0,设A(x1,y1),B(x2,y2),

由于Δ1=4k2+2>0,x1+x2=2k,x1x2=-12

由(x-528)2+(y-14)2=2732y=kx+14可得(1+k2)x2-524x-116=0,

设D(x3,y3),E(x4,y4),由于Δ2=k24+278>0,x3+x4=524(1+k2),x3x4=-116(1+k2)

|DE|2=(1+k2)[(x3+x4)2-4x3x4]=258(1+k2)+14

于是|AB|2+|DE|2=(1+k2)(4k2+2)+258(1+k2)+14,

令1+k2=t,由于12≤k≤2,则t∈[54,5],所以|AB|2+|DE|2=4t2-2t+258t+14,

设g(t)=4t2-2t+258t+14,g′(t)=8t-2-258t2,

当t∈[54,5]时,g′(t)=8t-2-258t2>0,所以g(t)在[54,5]为增函数

故当t=54,k=12时,g(t)min=4×2516-2×54+258×54+14=132.

故当k=12时,(|AB|2+|DE|2)min=132.

评注: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及圆相关知识,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问题(2)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考查了考生的观察、推理以及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数列问题为载体考查抽象的演绎推理

数列解答试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必考且难度较大的题型,其命题热点是与不等式交汇、呈现递推关系的综合性试题.其中,以函数迭代、解析几何曲线上的点列为命题载体,有着高等数学背景的数列解答题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而命题的冷点是数列的应用性解答题.

例4 (2012年高考山东文20)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5项和为105,且a10=2a5.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对任意m∈N*,将数列{an}中不大于72m的项的个数记为bm.求数列{bm}的前m项和Sm.

解析:(Ⅰ)由已知得:5a1+10d=105,a1+9d=2(a1+4d),解得a1=7,d=7,

所以通项公式为an=7+(n-1)・7=7n.

(Ⅱ)由an=7n≤72m,得n≤72m-1,即bm=72m-1.

bm+1bm=72m+172m-1=49,{bm}是公比为49的等比数列,

Sm=7(1-49m)1-49=748(49m-1).

5.函数与导数结合,考查综合能力

函数问题更多的与导数相结合,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是近几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函数与不等式解答试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题型,它的解答需要用到导数的相关知识,其命题热点是导数知识的考查,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是最值、范围等问题.

例5 (2012年湖南卷理22)已知函数f(x)=eax-x,其中a≠0.

(1)若对一切x∈R,f(x)≥1恒成立,求a的取值集合.

(2)在函数f(x)的图像上取定两点A(x1,f(x1)),B(x2,f(x2))(x1k成立?若存在,求x0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若a0,f(x)=eax-x0.

而f′(x)=aeax-1,令f′(x)=0,得x=1aln1a.

当x0,f(x)单调递增,故当x=1aln1a时,f(x)取最小值f(1aln1a)=1a-1aln1a.

于是对一切x∈R,f(x)≥1恒成立,只需1a-1aln1a≥1. ①

令g(t)=t-tlnt,则g′(t)=-lnt.

当01时,g′(t)

故当t=1时,g(t)取最大值g(1)=1.因此,当且仅当1a=1即a=1时,①式成立.

综上所述,a的取值集合为{1}.

(2)由题意知,k=f(x2)-f(x1)x2-x1=eax2-eax1x2-x1-1.

令φ(x)=f′(x)-k=aeax-eax2-eax1x2-x1,则

φ(x1)=-eax1x2-x1[ea(x2-x1)-a(x2-x1)-1],

φ(x2)=eax2x2-x1[ea(x1-x2)-a(x1-x2)-1].

令F(t)=et-t-1,则F′(t)=et-1.

当t0,F(t)单调递增.

故当t≠0时,F(t)>F(0)=0,即et-t-1>0.

从而ea(x2-x1)-a(x2-x1)-1>0,ea(x1-x2)-a(x1-x2)-1>0,又eax1x2-x1>0,eax2x2-x1>0,

所以φ(x1)0.

因为函数y=φ(x)在区间[x1,x2]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所以存在C∈(x1,x2)使φ(C)=0,又φ′(x)=a2eax>0,φ(x)单调递增,故这样的c是唯一的,且c=1alneax2-eax1a(x2-x1).

故当且仅当x∈(1alneax2-eax1a(x2-x1),x2)时,f′(x)>k.

综上所述,存在x0∈(x1,x2)使f′(x0)>k成立.且x0的取值范围为(1alneax2-eax1a(x2-x1),x2).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最值、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等,考查运算能力,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第一问利用导函数法求出f(x)取最小值f(1aln1a)=1a-1aln1a.对一切x∈R,f(x)≥1恒成立转化为f(x)min≥1,从而得出a的取值集合;第二问在假设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推理,通过构造函数,研究这个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来进行分析判断.

6.应用问题的考查灵活多变

例6 (2011年山东文21)某企业拟建造如图所示的容器(不计厚度,长度单位:米),其中容器的中间为圆柱形,左右两端均为半球形,按照设计要求容器的体积为80π3立方米,且l≥2r.假设该容器的建造费用仅与其表面积有关.已知圆柱形部分每平方米建造费用为3千元,半球形部分每平方米建造费用为c(c>3)千元.设该容器的建造费用为y千元.

(Ⅰ)写出y关于r的函数表达式,并求该函数的定义域;

(Ⅱ)求该容器的建造费用最小时的r.

解析:(Ⅰ)因为容器的体积为80π3立方米,所以4πr33+πr2l=80π3,解得l=803r2-4r3,由l≥2r,得0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为2πrl=2πr(803r2-4r3)=160π3r-8πr23,两端两个半球的表面积之和为4πr2,所以y=160πr-8πr2+4πcr2,定义域为(0,2).

(Ⅱ)因为y′=-160πr2-16πr+8πcr=8π[(c-2)r3-20]r2,由于c>3,所以c-2>0

所以320c-2>0

(1)当0

(2)当320c-2≥2,即3

综上所述,即392时,建造费用最小时r=320c-2.

例7 (2012年高考湖南卷)某超市为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时间等信息,安排一名员工随机收集了在该超市购物的100位顾客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次购物量1至4件5至8件9至12件13至16件17件及以上

顾客数(人)x3025y10

结算时间(分钟/人)11.522.53

已知这100位顾客中一次购物量超过8件的顾客占55%.

(1)确定x,y的值,并求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若某顾客到达收银台时前面恰有2位顾客需结算,且各顾客的结算相互独立,求该顾客结算前的等候时间不超过2.5分钟的概率.(注:将频率视为概率)

解析:(1)由已知得25+y+10=55,x+30=45,所以x=15,y=20.

该超市所有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组成一个总体,所收集的100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可视为总体的一个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将频率视为概率得

P(X=1)=15100=320,P(X=1.5)=30100=310,

P(X=2)=25100=14,P(X=2.5)=20100=15,

P(X=3)=10100=110.

X的分布列为

X11.522.53

P3203101415110

X的数学期望为

E(X)=1×320+1.5×310+2×14+2.5×15+3×110=1.9.

(2)记A为事件“该顾客结算前的等候时间不超过2.5分钟”,Xi(i=1,2)为该顾客前面第i位顾客的结算时间,则

P(A)=P(X1=1且X2=1)+P(X1=1且X2=1.5)+P(X1=1.5且X2=1).

由于各顾客的结算相互独立,且X1,X2的分布列都与X的分布列相同,所以

P(A)=P(X1=1)×P(X2=1)+P(X1=1)×P(X2=1.5)+P(X1=1.5)×P(X2=1)=320×320+320×310+310×320=980.

故该顾客结算前的等候时间不超过2.5分钟的概率为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