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中要有唤醒价值的文本批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中要有唤醒价值的文本批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价值观也在不断进化与修正,语文教材承载的价值观就存在落后的可能。此时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批判,在消解文本的权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批判;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31-02

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价值观也在不断进化与修正,语文教材承载的价值观就存在落后的可能。此时,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批判,“唤醒学生理性的想象力、价值的批判力、科学的思考力”。

一、在文本批判中培养独立人格

中国传统社会的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的观念对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形成“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的社会运行规则,个人独立性几无空间,这并不符合当代世界发展潮流。从这个角度看文本批判,在消解文本的权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国家走向现代化、对个体发展创新精神都有益。

“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鞋匠的儿子》用“尊上卑下”的“伟人崇拜”意识对林肯形象进行诠释。教师可通过文中的这两句话:“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尝试挑战文本的权威,改造文本;二是让学生感悟到独立思考是一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

师:(出示上文两句话)“整个”“所有”两个词说明所有参议员都嘲笑林肯,你觉得这一描述是否真实?

(学生讨论,提出疑义。)

师:(课件出示有关美国总统、参议员产生的知识)看了这些介绍,你觉得课文可以改一下吗?

生:改“整个”“所有”为“部分”“有的”。

师:不错,你们对课文提出疑问,并加以修改,老师为你们的勇气点赞!

师:为什么作者要使用这两个词语?

生:(合作研究)这是为了突出林肯的伟大,是一种衬托的手法,越多的参议员反对林肯,越能表现林肯的伟大。

师:(肯定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引导)真不错,你们对文章本身提出了疑问,获得了一个怎样的阅读体会?

生:(在教师引导下达成共识)阅读任何文章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师:不光是阅读文章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需要培养自己的主见,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独立思考。

师:对,不管做什么,都要形成自己的主见,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二、在文本批判中保持科学理性

人类文明在科学推动下不断进步,然而,当人们对科学的景仰演化为迷信后,科学给人们带来的就可能不是进步,而是灾难。语文是学生观察世界的“眼睛”,文本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镜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摒除科学迷信,让学生明白科学不应该脱离人类的终极利益而发展。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神奇的克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了克隆技术的特点及对人类的益处。文中洋溢着对克隆技术的崇拜之情。“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事实上,克隆作为一种改变生物伦理的技术,从她诞生起就饱受争议。2002年联合国经过多次磋商和妥协,决定以 “宣言”形式反对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研究。文中还说:“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而克隆的滥用必将因其违背生物进化的规律而导致某一物种种群退化,这其实是在剥夺某一物种在地球上自由生存权。面对文本中的科学迷思,教师有义务进行批判纠偏。

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罗列一下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造福于人类。

(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学习,讨论。)

师:克隆技术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老师这儿有几则关于克隆羊多利的报道,请同学们看过之后讨论一下自己的想法。(出示克隆羊多利早夭的几则报道。)

师:对多利的早夭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1:我认为克隆羊的技术还需要完善。

生2:克隆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给多利的生长带来了麻烦。

生3:我认为多利的早夭是因为生病,和克隆技术没有关系。

……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多利早夭的原因,科学家确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克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才对克隆技术应用进行了规定和限制。

师:(出示《联合国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国际公约》以及克隆技术争议观点摘录)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阅读,说出了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一方面有利于人类获得食物,延长寿命,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自然遗传、进化的规律,甚至对人类自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师:克隆是科学,面对科学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生:(在教师引导下)让科学服务于我们,人类要控制科学技术。

生:人与科学也要和谐相处。

师:(总结)科学是为人类利益服务的,人类的利益是长远的,如果科学不能为这个长远利益服务,我们应该给科学戴上理性的辔头。

三、在文本批判中明晰自由的界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经典作品《呼兰河传》。文本展示了萧红小时候快乐自由的生活,贴近孩子追求自由的天性,深受孩子的喜爱。关于自由,学生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萧红在文中强调的自由并非社群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很容易将这种个人绝对自由的观念带到社会生活中去,对学生的成长并不有利。文本的批判方向是“群己之分”,在领悟自由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现实、走向社会,从而懂得自由的群域、己域之分。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进行批判延伸。要让学生在文本批判中明白;自由固然是吸引人的,但是自由并非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样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现实世界的自由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的。

师:向往文中作者的自由生活吗?

生:向往!

师:但是,你们的生活有萧红那样自由吗?

(生议论纷纷)

师:看来,你们没有萧红那么自由,假如你做了文中萧红做的事,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怎样对待你呢?

生1:我要是在他们做事时瞎闹,他们一定会责怪我,让我走开。

生2:我们在家里可不敢像作者那样“瞎闹”。

师:好,让我们分析一下萧红爷爷允许她瞎闹的原因。

生1:爷爷和蔼宽容呗。

生2:那是在自己家里瞎闹,没妨碍别人,瞎闹没事。

师:说得真好,萧红自由的瞎闹一方面是爷爷和蔼,另一方面她是在自己家里。如果在别人家、在公共场合能不能瞎闹呢?

生:当然不能。

师:好!现在可以对课文主题――自由,来一个深化论述了,请说说自由的界限在哪里,什么自由是不可以侵犯的?什么自由又必须是要受到约束的?

生: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个人自由是有约束的。

生:一个人在家里,不妨碍别人,你想怎样就怎样,是自由的。如果你在学校,有纪律管着你,你的自由是有限的。

生:不影响别人,别人也就不影响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的对自由的理解更进一步了。自由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个人的事情自己做主,这个自由是绝对的;一群人相处,你的自由就要被规则所约束,这就是自由的群己之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培养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尊重,尤其应该激发他发挥其特有的潜力”。文本批判使教师成为“启蒙者”,在批判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新创造,这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宗德柱,孙存华.“深度教学”的变革、困境、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5,(20).

[2] 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