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述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工作理念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述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工作理念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博物馆免费开放更是把博物馆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如何转变已经形成多年的传统工作理念,找准新时期博物馆发展定位,是每一个博物馆人都在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理念

2008年,在国家和各级博物馆的共同努力下,博物馆、纪念馆实施免费开放终于成为事实。作为国家向社会推广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免费开放政策的颁布无论是对博物馆本身还是观众乃至文化的传承,都将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免费开放是促进博物馆在文化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环节,需要国家和社会在财政、文化普及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配合,还需要博物馆自身积极的应对变革,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免费开放两年多来,随着各项工作的陆续开展,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广大公众对博物馆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这对于博物馆今后的事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作为博物馆人也面临着许多重大考验。如何在免费开放的环境下转变工作理念,借助免费的机遇推动和促进博物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完成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进一步通过在陈列展览、社会服务、人才等方面理念的转变,找准新时期博物馆的定位,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也成为博物馆工作者必须回答和践行的新课题。

一、陈列展览理念的转变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主要的工作环节,由陈列和展览两部分组成,陈列是形式,展览是内容。内容指的就是藏品,藏品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都建立在藏品的基础上,其教育职能的发挥也借助藏品这一载体。从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老馆,还是近几年才建成的新馆,面对藏品这个话题,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藏品的来源问题。20世纪90年代,几乎每个博物馆都设有专职征集人员,条件好的博物馆还设有考古队。但近年来,考古机构逐渐从博物馆这一母体中分离出去成为独立机构,独立享有文物的发掘和使用权力,不再向博物馆提供发掘品,或者只提供价值较低的文物,博物馆的这一藏品来源也逐渐枯竭。

在陈列方面,纵观几十年来我国博物馆的陈列形式,其内容不外乎通史、地方史、断代史等。一般来说,这几种陈列都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铺陈直述,以实物及辅助展品(如图表、复制品等)来表现历史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问题。人们在观看之后,对历史发展的大致轮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有所了解,这样的陈列方式与读一本史学著作之后所获得的知识相差并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陈列形式距离观众的审美需求太远,无法吸引观众。事实上,观众参观的真正兴趣并不在历史发展脉络上,而是在那些形象化、接近于自己生活的内容上。

作为免费开放后的首要问题,用新鲜、有内涵的陈列展览吸引观众无疑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博物馆转变观念,在历史陈列的内容和展览形式上下功夫。在展览内容上,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采取的途径不外乎馆际交换、赠送等。博物馆要转变收藏观念,着眼于过去被看作世俗的、大众的、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物件,在展览形式上不贪图展品的多和杂,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有人曾把博物馆传统的展示手段比喻为“墙上教科书”,因此,面对免费开放后出现的各种不同受教育层次、文化背景的观众,信息技术的应用手段要多层次、多类型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要让现代化的陈展设施都为展览服务,包括概括性的触摸屏查询、融入场景中增加动感的自控技术、供个体使用的查询系统、多媒体展示、数字化展示装置以及更多的灵活多变、常换常新的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

二、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和推广工作是一座架在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桥梁,是博物馆联系社会、体现社会责任、吸引观众、组织观众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国际博物馆界发展趋势看,博物馆的教育、推广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讲解和广告宣传,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其工作性质、方法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打破束缚,以博物馆教育、推广为媒介整合社会资源的理念,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将成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动力,也将为博物馆工作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与前十年相比,我国民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渐繁荣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人们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包括观众的主体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一直以来,团体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基本上由团体参观来保证。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90年代后期到2000年以后,团体观众所占比重已明显下降,个体观众的参观数量逐步上升。特别是在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观众不断增加。经调查发现,家庭参观在展厅内比比皆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来博物馆在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情操和休闲娱乐的方式。所以,博物馆已成为个人意识支配下的自主行为,这对开展社会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有关博物馆学者认为,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著名学者海先生也认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为了适应免费开放后观众的变化,博物馆也要转变社会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要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出更多的富有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尊重观众的主体性,理解观众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方式,将博物馆的教育目标与观众最终的心理满足完美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评估教育成果的客观尺度。免费开放后,观众的数量增多了,相对的观众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面对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博物馆的教育传播也应该转向多元化,逐步建立起与观众特点相适应的教育传播、服务机制。这种机制应该强化服务性,淡化教育性,以帮助观众解决参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具体可以分为三种体制:第一,馆内教育。包括专职社会教育人员和讲解人员,比如开展专题性宣传活动,建立多元化讲解体系、出版教育普及刊物等。第二,馆外延伸。包括社会教育传播和学校教育普及,如制作流动展览进学校、进社区、进部队,开展馆校协作教育,将历史课搬进博物馆,设立校外教育基地等。第三,社会普及教育。如博物馆之友、志愿者等,将博物馆之友作为联结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志愿者工作更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性理念的具体应用,是传播博物馆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安全保卫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意识中,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仅仅涉及防盗、防抢、消防等基本问题,免费开放后,新的安全保卫理念设计面将更为广泛。从横向看,一方面,免费开放后,由于参观门槛的降低,安全防范的压力加大了,要全面考虑到展品安全、观众安全和各项设施的安全;另一方面,还需要防范突发事件,在人群拥挤的情况下,隐藏着各种突发事件的诱因,如哄抢、踩踏、观众紧急发病等,必须要对症分析,制订相应措施。首先,继续原有的安全保卫形式,加强物防、人防和技防,从展柜、门窗等物件的加固到增加视频监控和报警监控终端,建立无死角的保安人员岗位分布和查巡路线,加强保卫人员的协调、配合。其次,转变理念,建立通畅的即时通信平台,保证对外联络的无障碍化,做到能第一时间协同行动、传递信息、指挥作战。另外,还要构筑层次化的防范体系,既有核心区的严密防守,又有的布控巡查,形成既能在内部抓捕又能在外部封锁的全面联动机制。

从纵向看,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涉及面还应该有一个极大的拓展,即安全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安全保卫部门的安全防范,还应该包含与博物馆相关的所有部门。如在文物修复、保护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在更换、更新设施、设备方面也同样要有一定的防范措施;还有诸如库房等相关的部门,都涉及安全防范的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这一点在以往的安全防范意识中有所疏忽。另一方面,免费开放后,博物馆预防恐怖袭击既是现阶段一项极为特殊的安防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风险防范内容。对于预防恐怖袭击,博物馆人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无论是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都还很不成熟。从自身因素来看,虽然博物馆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安防体系,但还不具备依靠自己力量控制和打击恐怖活动的能力,这需要上级机关和职能部门从信息、人员、装备、资金、训练等方面给予支持。作为博物馆本身,要增强防恐、反恐意识,开展恐怖袭击的应急处置演练,制定应对恐怖袭击的预案。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安防体系发展的方向,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与高科技安防系统设备的有效结合。要实现博物馆安全工作的现代化,在前进的进程中会有许多困难,需要博物馆工作者坚持不懈、克难奋进,让博物馆永保平安。

四、管理理念的转变

免费开放是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深刻变革,从此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工作重点等都随着免费开放发生变化,这不仅仅需要博物馆人转变思想观念、服务意识、知识结构,同时,也对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博物馆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上免费开放的步伐,才能保证博物馆持续、健康的发展。

纵观各个博物馆的发展实际,普遍都存在人员年龄老化、后继缺人的现象。免费开放之前,很长一段时期内,博物馆人员普遍都养成了懒惰、拖拉、推诿、不负责任、不求上进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了保守、陈旧、封闭、排外、惟我独尊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思想观念的驱使下,不注意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探讨新课题,使自身的知识积累、业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不能提高的人大大增加,这样的状况无法适应免费开放的新要求。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要想长足发展,人才是关键,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是基础,公共学者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新要求。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一个能真正领导、科学管理博物馆内部各项事务,并能协调馆内外、国内外以及社会多方面关系的管理队伍,是当前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管理人员把握着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主要负责决策工作,对博物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文博事业服务,为科研工作服务,为专业人员服务。同时,还要充分掌握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各项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善于抓住一切时机,树立博物馆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单纯的业务专家或行政干部都不可能做好博物馆领导,一个博物馆的领头人要既懂业务又善管理,这需要一个经验、知识和社会影响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层面中,也涉及博物馆各个相关部门的中层领导,他们之间的协调、合作、决策,直接关系到文化产品和服务总体的质量。

从研究人员的角度来看,博物馆是文物收藏和研究单位,研究型人才能有效提高博物馆的学术品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博物馆的实力和水平,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专门人才要具备文化、历史、艺术、考古、民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在某一领域能形成独到见解,在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要有把握研究课题的战略眼光和组织实施科研计划的能力,还要掌握法律、法规,有对外交往和交流的能力。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研究型人才的梯队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中、青年专业工作者尽快成长起来。

从文物鉴定和修复人才的角度看,在博物馆,鉴定和修复人员所占比重并不大,但他们从事的工作却十分重要。准确鉴定是研究和征集工作的前提,修复是实施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对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鉴定和修复人才需要在前辈专家的指导下,依据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工作实践才能练就。但在现阶段,怎样尽快跟上前辈专家的步伐,在提高技术水平的情况下增强理论含量,将工作向更高层次推进,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看,技术人员维系着博物馆所有设备的运行,他们是真正的幕后工作者,保障着博物馆的正常工作秩序。现代化的博物馆大量应用现代高科技产品,但由于博物馆长期以来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严重缺乏工程技术类专业人员,致使许多机电设备、信息设备不能物尽其用或使用不合理。博物馆免费开放使得机电类、信息类产品大面积、高负荷运行,促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这种状态下,要明确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权力,通过骨干带动其他技术人员,全力整修、改造现有设备,掌握、融合新进设备,发挥设备的最大功用。

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中,除以上各类工作人员外,还有许多其他工作人员在不同层面默默辛勤地付出努力,包括研究人员,展览策划、制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保卫、保洁人员等。这些人员都必须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围绕展览、服务、安全三个方面开展和协调工作。一方面,要改革管理机构,强化内部管理,调动所有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适当借鉴“减员增效”的办法,使人人有事干,以量化的形式来考核每个人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人才工程”,注意人才机构的合理性,建立良好的人才运行机制,在形成良好工作氛围的同时,实行激励机制;同时,要多渠道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坚持考核机制,建立竞争机制,加强学术交流,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五、服务理念的转变

第十一届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过的章程对博物馆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的定义和功能除了研究、教育、搜集、展览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服务。换句话说,博物馆所有功能的实现都依附于为公众服务。作为社会诸多服务机构中的一员,博物馆的服务是依托馆藏文化资源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博物馆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宣传先进文化的平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载体、宣示爱国主义的阵地和普及文化知识的课堂,博物馆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好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创造一种温馨的气氛,体现一种亲近感。

免费开放使博物馆真正从精英文化过渡到了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走进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增多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观众由许许多多活动着的、独立的、具体的人构成,他们是内涵很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状况、社会地位、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及学习方式等条件均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决定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动机及期望,影响他们在博物馆中的活动,影响他们与博物馆展览、展品及信息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博物馆的服务难度,考验员工的服务水平。如何让博物馆的服务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在以往的博物馆服务意识中,始终将自己和观众定位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忽略了观众在博物馆的主导地位。在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博物馆的服务理念应更多地从细节入手,不是去教育观众怎么做,而要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尽可能多地帮助观众解决在博物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比如讲解工作、解答工作,这些服务做得好不好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标准,工作人员愿意去做和不愿意去做,以及高兴地去服务观众和带着情绪服务观众,结果完全不同。这就对博物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免费开放环境下每一个博物馆人要树立“高兴服务”意识,以适应不同观众群的口味,真正把博物馆办成信息中心、传播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使博物馆成为人民大众乐于参与、终身学习的场所,让所有的观众在这里不仅能学习到各种知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

六、学术科研理念的转变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要想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提高展览水平的需要,应该进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克服以往重展览轻研究的倾向,努力建立一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研规范管理制度,从而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博物馆应该遵循“研究―展览―教育”型办馆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科研人员树立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特色观念,形成一个严密组织、和谐有序的学术团体。必须指出的是,就每个博物馆而言,科研成就都应该是各有专攻、特色鲜明,向公众展示出独特的风格。当然,科研理念的转变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又是博物馆必须立即着手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借助传统的展览陈列形式之外,还应该创造条件,采取诸如出版图书、音像制品,开展互动项目,举办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全方位实现博物馆创造和传播知识的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文彬. 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与展望[J] .中国博物馆,2006,(3).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海. 当代世界博物馆大发展的剖析[J] .中国博物馆,1991,(3).

[4]王宏钧.博物馆科学管理研究刍议[J].中国博物馆,1985,(2).

[5]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