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句号 问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句号 问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小就喜欢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初一的时候,一天爸爸让我看了一篇文章。文章里说,这首诗的第二句后面的句号点得不当,因为远在北国的诗人并不知道红豆的生长情况,所以这一句不应是肯定语气,而是一种想象,读的时候应是一种疑问语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和体现出诗人的相思之情。爸爸让我再把诗读几遍,自己体会体会,我也觉得“春来发几枝”后面应该是问号,“在这春天来临的时候,红豆树的花枝该萌发三五枝了吧?”如果是“红豆树已经萌发了几枝”,诗就显得没有味道了,因为诗歌要有想象的,读诗也要有想象。爸爸说虽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点错了,整首诗的诗意就被冲淡了许多。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学习要动脑子,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轻信和盲从。

到了初二的时候,语文书上有一首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也是我早就熟记在心的。读着读着,我突然感到“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不应该是肯定的语气,而应该是一种猜想的语气,所以不应该是句号,而应是问号。我还用两种语气把这句诗进行了比较,如果是句号,诗意就应该是这样的:春天来临,江水转暖,是江中那些游水的鸭子最先知道的。而如果是问号,就应该这样来解读:春天来临,是江中那些游水的鸭子最先知道的吧?不然,它们怎么那样地在江水中嬉戏欢乐呢?这后面的一句是我添上去的,诗歌中虽然没有这样的句子,却含有这样的意思。我感到这样才更能表现诗人对春天来临时心中的喜悦之情,才有了一种生动含蓄的情趣。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想不到老师想了想之后就夸我说得有道理,并让我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的想法,结果,我的看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同学们也说,点了问号,诗就有了韵味,有了情趣。老师还说,古诗文本来是不加标点的,后人如果没有真正领会诗的妙处,是很容易出现误点标点的问题。她让大家以后在读诗的时候,也要读标点,揣摩一下标点的含义,看怎样点才更合适。

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我很高兴。后来又有了新的发现。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一首特别有名,诗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句号引起了我的怀疑。多少年来,“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使很多人总是认为甘肃及其以西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很差的,好像那里根本就没有春天,风沙滚滚,茫茫戈壁,寸草不长,一片死寂。我想,这并不是作者王之涣的原意,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形成这样的误解,可以说和这个句号有关。如果王之涣是这个意思的话,那么,诗的后两句的意思就成了:戍边的士卒们,你们不要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调啦,玉门关以外从来就是没有春天的。

实际上,作者并不是这个意思,他是在宽慰戍边的将士说:你们不要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调,难道玉门关外就没有春天吗?有什么“关”能挡得住春风呢?不要相信“春风不度玉门关”之类的传言,它是应当作为反问句来读的,与“天涯何处无芳草”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显地包含着到那里依然可以大有作为的勉励之意。否则,“何须”二字作何解释?作者并非不承认西部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他的态度是积极的,“何须怨”三字就是证明。如果认为王之涣是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结论拉去西部的人们的后腿,是吓唬人们别到西部去,那就冤枉了诗人。而不幸的是,由于后人的误读误点,恰恰产生了这样的后果。

自汉代经营西域以来,团结合作之风已在那里吹起。唐代更是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开拓进取精神是它的主旋律。唐代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所设的安西四镇,其管辖区域远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诗人怎么会认为春风连玉门关也度不过呢?

如果说,前两句诗中的问号被点成了句号,是削弱了诗歌的想象,那么这首诗本该是问号,却被点成句号,问题就严重得多了,因为把意思完全弄反了。

(指导老师:毛荣富)

读了这篇作文,感到它的分量是沉甸甸的。

“研究型学习”曾经是一个广为流传、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而项如心同学的学习却是研究型的,这篇短文就是研究的产物。她研究的对象可以说是微观的,钻得较深,有自己的心得,对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置疑,见解独到,令人信服。

她从父亲推荐给她看的一篇文章中得到启发,懂得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学习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时就有了自己的发现,这说明她善于学习和思考,有悟性,能举一反三。从文中可以看出,她的父亲和老师对她有很多帮助,尤其是那位老师鼓励了她。

学习古诗,我们总是重记忆轻诵读,不是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加深体验,结果背倒是会背了,但对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却并无多少了解。项如心同学在读古诗时,注重涵含和比较,真正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的意境,这才发现了一直未被发现的问题。所以,与其说她会写作,还不如说她是会读诗。

文章最有价值的是对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后面句号的质疑。正如文章所言,历来读此句诗的人都将玉门关外视为不毛之地,连春天都不愿光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把这句诗理解为反问,诗意就来了,因为春天不是势利小人,她从不鄙夷任何地方,她的足迹遍布天涯海角。另外从此事也可看出,今天的学生并没有被应试教育完全压垮,他们有着创新的潜质,有着奔涌的思想活力,有着不可限量的前途。

文章的标题,起初是“应加问号的几句名诗”,几经修改,才成了现在的样子,显然变得更简练、更耐人寻味。对于文章的修改就不止是七遍八遍了。现在不少投寄给编辑部的稿件,一眼就能看到明显的毛病和低级的错误,我总怀疑作者以及指导老师是否将文章看过几遍,是否有点负责的精神。

项如心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他请我评价一下他女儿的这篇作文,于是就写了上面这些话。

(荐评老师:毛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