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影响因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影响因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被动城镇化底层群体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创业促进就业是提高该群体就业的有效方法,而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创业机会识别。本文分析创业机会理论基础上,构建了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影响因素框架,并分析了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主要受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两个方面影响,因此,引导更多的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要从这两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lower level of the passive urbanization has been brought. Employment is the basis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o promote employment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f the group, and the first problem is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of the lower level of the passive urban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proces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is group is mainly affected by two aspects of entrepreneurial traits an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order lead more bottom groups of passive urbanization to start their business, it need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se two aspects.

P键词: 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创业者特质;创业环境

Key words: the bottom group of passive urbanization;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75-0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逐渐产生了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失地农民),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失地农民总量将会达到1.1亿。因失去了最重要的土地保障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此而来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并支持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是解决该群体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多数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文化水平低,对创业的认识不到位,很难发现创业机会,即使发现创业机会,也很难评价创业机会,并且开发创业机会。因此,本文以创业机会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创业机会过程,构建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的影响因素框架,为引导该群体创业机会识别提供参考。

1 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理论及其识别过程

创业机会识别指创业者非正式的调查市场需求,市场所需资源及考虑这种机会是否值得后续的评价及开发。正如Christensen等研究,认为创业机会的识别是对于可行性及是否有效提升公司利润的知觉[1]。Lumpkin等认为创业者知道新的想法,并进一步利用新的想法创造价值,这个过程叫创业机会的识别[2]。

本文以创业机会识别理论为依据,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主要借鉴了Lindsay与Craig[3],由图1可知,创业机会识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业机会的探寻过程。创业者有目标的寻找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创业机会,当发现这种商机时进入机会的识别阶段;在第二阶段创业人员对自己的创创意及市场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创业的机会;在第三阶段,创业者通过各种指标对此创业机会进行评价,考虑是否开发并利用此创业机会。

2 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影响因素框架构建

根据上述理论及其模型,本文从两个方面构建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影响因素框架,即创业者特质(包括警觉性、认知学习、社会网络和创业经验)和创业环境影响(包括征地制度、政府政策、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如图2所示。

首先,创业者特质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①创业警觉性:警觉性是个体创业的重要驱动力[4-5]。调研中发现,创业者对利益和成就的追求影响创业机会识别;②认知学习:群体认知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其对创业机会的识别[6]。认知学习时间越长,会有助于创业知识的传递与经验的分享;③个人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为创业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机会,但同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民世代居住在一起,逐渐形成自然的地缘、亲缘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网络比较单一,不利于他们对创业机会的识别;④创业经验:创业经验对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他们没有其他创业经验,土地征用,他们要从农耕文化向商业文化过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其次,创业环境对被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①征地制度: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因与土地的密切关系,征地区位、补偿、安置等制度都影响该群体创业机会的识别。②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是创业机会识别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相应融资担保等创业服务机制会为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提供很好的创业平台;另一方面诸如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完善的机构有利于提高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开发[7];③济环境: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人口分布集中,资源分配集中,可以为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农产品交易市场、零售店铺等促使农民参与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④创业文化氛围。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创业氛围指特定区域内人们的创业意识、创业冲动以及创业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内容,这种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当地方具有良好的创业氛围时,人们会更多的谈论创业故事、创业行业的选择、政府出台创业支持的信息等,这种创业文化氛围有利于激发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的热情,带动更多的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论: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主要受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的影响,其中,创业者特质包括警觉性、认知学习、社会网络和创业经验;创业环境包括征地制度、政府政策、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由此,提出如下建议:①政府应提供创业教育与培训以提升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的创业特质。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大部分属于生存型创业,其创业规模小,并大多数从事服务产业,并没有创新的需求,只是在现有行业创业,发展空间有限。因此,政府应当提供更多免费创业培训,增强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就业能力,引导更多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参与创业。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改革征地制度,完善政府对创业扶持政策;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热情与信心;再次,创新农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式,为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造广阔的创业市场;最后,加大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解决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lackburn K, Christensen M. Monetary policy and policy credibility: theories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89, 27(1): 1-45.

[2]Lumpkin G T, Lichtenstein B B.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h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roces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29(4): 451-472.

[3]Lindsay N J, Craig J B.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Entrepreneurs versus private equity financiers[J]. The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 2002, 6(1): 13-24.

[4]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分析架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41(6):128-132.

[5]高静,张应良.农户创业:初始社会资本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行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32-38.

[6]韩志新.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创业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7]刘丹丹,赵文亮,高林旭.失地农民就业创业转型性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3,34(11):227-229.